洛阳城的火被扑灭,城头换上大唐军飘扬的旗帜,似在对他们耀武扬威。幸好高寨化成一片焦土,使他们稍有战胜的成就感。
虽明知李世民的策略是先挫其锋锐,疲老其师而后追击截杀,他们仍是别无选择的踏进这陷阱去,而现在他们正处身陷阱内,等待被猎杀的命运。
此时麻常来报,一切准备就绪,可以随时上路逃亡。
跋锋寒沉声问道:“南方有没有动静?”
麻常摇头道:“一切如常,李世民的主力大军该不会埋伏在前路,只要我们的马够快,可在寿安和伊阙的唐军完成封锁前逃离伊洛河原。”
他们于南方高处设置哨岗,那一方有任何风吹草动,都瞒不过他们耳目。
杨公卿叹道:“此正是李世民的策略,看准我们逃往南方,突围后必须日夜兼程穿过寿安和伊阙间河原的关口,而他则可从水道于我们人睏马乏之际在任何一点拦截我们,另一方面李元吉和屈突通则封锁我们后路,将我们困在伊、洛两水之间。”
寇仲极目左方洛水,断然道:“突围战就是比拚双方速度的战争,谁的行动快,谁便是成功者。我们立即启程,靠伊水西岸南下,由我们负责押后。”
麻常领命去了。
徐子陵淡淡道:“李世民正在城内。”
众皆愕然。
杨公卿讶道:“子陵为何有此看法?”
徐子陵道:“即使李世民猜到我们曾往南逃走,可是终不能落实猜想。以他一向稳健的作风,最佳战略莫如以不变应万变,把握到我们的逃走路线后,在城内集结水师船队,待天明后将水师一分为二,开闸分从伊、洛两水追赶我们,那时主动全在他手上,而我们更要应付寿安和伊阙的唐军,前有拦堵后无退路,我们只余挨打的分儿。”
跋锋寒点头同意道:“子陵言之成理!”
徐子陆续道:“待拆除两河的障碍物后,就是李世民水师空群出动的时刻。”
话犹未已,洛阳西南洛水处出现幢幢帆影,李世民的水师船队终告现身。
寇仲深感自己靠伊水西岸逃亡的选择绝对正确。大喝道:“好小子!就比比看是我们的马快还是你们的船快,我们走!”
寇仲四人和殿后只剩下四百余人的飞云骑全体踏蹬上马,朝己方南行的队伍赶去。
敌方战鼓声起,骑兵全体出动,超过二万的骑兵队,再无任何顾忌,在李元吉亲率下漫山遍野的追来,不予他们任何喘息的机会。
在李世民超卓的战略部署下,张开天罗地网,务要把突围军一网打尽。至此突围军优势和主动全失,陷身于猫捕老鼠的死亡游戏中。
寇仲处此无可再恶劣的形势下,反激起强大的斗志,即使最后突围军全军覆没,他也要李世民付出最沉重的代价。
第五十三卷 第五章 生死之间
寇仲、徐子陵、跋锋寒、杨公卿、麻常、陈老谋、王玄恕、跋野刚、单雄信、郭善才、郁元真、段达等十多人,在午后的阳光下,蹲在山头高地一处莽树丛后,遥观叁里外远处按兵不动的李元吉二万骑兵部队,叁缕烟火,枭枭升起,知会远方唐军突围军的位置。
五艘补给船从伊水驶至,为李元古军送来用品粮食。
众人无复破围而出的兴奋心情和威猛形象,为减轻战马的负担,沉重的盔甲均在途中弃掉,且因人人身上多少挂彩,因失血和奔波以致脸色苍白,颇有穷途末路的景象。
寇仲双目闪闪的注砚敌阵,狠狠道:“李元古何时变得这么精明,我停地也停,摆明要吊在我们后方锲而不舍,却避免交战。”
跋锋寒沉声道:“我们应沿洛水走而非伊水,那至少可晓得李世民的追兵所在。”众人默然无语,敌人策略高明,迫得他们不住逃亡,然后在适当时机,于他们兵疲马乏时,发动攻击,一举把他们彻底击垮。
除子陵神色凝重的道:“我们定要设法摆脱李元古的追兵,始有希望闯过李世民那一关。”
寇仲环观远近形势,伊洛河原平坦的沃野至此已尽,地势开始起伏变化,在正南处一列山峦延绵扩展,东抵伊河,西接大片古木参大的原始树林,若往西行,快马可在两个时辰内抵达洛水东岸。
一道小河从山区倘流蜿蜒而至,人伊水。他所率领疲不能与的战士正在小河两旁休息进食,战马则吃草喝水。
寇仲仰首观天,通:“师傅:风向会否改变。”
除跋锋寒和徐于陵外,其他人听得一头雾水,不知其所云。
跋锋寒细观天云,道:“若为师所料无误,今晚仍风向不改的吹西北风,只要我们放火燃烧山区东北的密林,西北风会带来浓烟,阻截追兵。”
畅么卿等均听得精神大振。
麻常皱眉道:“我们往来伊洛,一向走山区西面开发的林路,走山区却从未试过。”
王玄恕道:“山中有通路。”
众皆愕然,此话若从曾在王世充摩下任事的任何一人口申说出,绝没有人奇怪,但王玄恕一向养尊处优,怎会晓得山区内的情况,
王玄恕显是想起父兄,神色一点,垂头迫:“父白干…:唉:爹曾令我勘察洛阳南方一带山川形势,所以找曾多次进出山区,山区南端有一一处出口,可抵伊阙西北的林区。”
众人恍然,王世充一向贪生怕死,遣儿子勘察形势,是为预留逃路。
寇仲道:“那就由玄恕领路,现在我们先使人到山区西北树林处做手脚,我们今晚就撇掉李元古,逃之夭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