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乱明天下一根钉 > 第406部分(第2页)

第406部分(第2页)

“特别工作小组九人中,林纯鸿担任组长,荆州的人占了四人,若算上洪齐云,就是五名,既然如此,什么事还不是他们说了算?林纯鸿倒是奸猾,既获得好名声,又有了实质好处!”

黄宗羲、顾炎武一听李绍翼的话,不由得心里暗自叹气:林纯鸿好像没有从此事获取声望的打算,也从来没有宣称放弃主导权,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黄宗羲问道:“还请问李侍郎,杨阁老目前到底是什么态度?”

李绍翼叹道:“能有什么态度?走一步看一步吧。若谏官制度设计对朝廷有利,杨阁老自不会固步自封,当着力推行至全国;若制度对朝廷有一丝一毫的侵害,杨阁老当抗争到底。所以,李某还请两位为苍生计、为??、为朝廷计,据理力争,不要损害朝廷!”

黄宗羲和顾炎武都道:“不用李侍郎吩咐,我等自会如此!”

黄宗羲和顾炎武辞别后,各路名士相继拜访李绍翼,李绍翼皆好言抚慰,要求各位为朝廷据理力争。

……

李绍翼抵达荆州,只不过是小小的插曲,谏官制度的设计,正稳步向前。

当三份方案出台后,特别工作小组进行了第一次统筹会议,就谏官机构的架构进行了第一次合议。

有趣的是,中书府和监察府见将谏官机构至于本部管辖下的希望不大,都提议增设谏官机构,独立于中书府、监察府和都督府之外,成为第四大独立机构。这倒与林纯鸿的构想不谋而合。

至于名字,林纯鸿提议叫光禄院,众人大喜,都认为这个名字好。

相对应的,在各省、各府、各县,中书府和监察府都认为有必要设立各级光禄院,对各级行政机构、监察机构行使顾问权。

而黄顾二人也赞同设立各级光禄院,但反对在荆州设立最高级光禄院,建议由监察府对各级光禄院的工作进行登记备案。

黄顾二人的用意,与会的当然心知肚明:若设立最高级光禄院,从名义上来说,就在抢夺朝廷的中枢权,最终会让朝廷声望受损。

黄顾二人的提议,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皆认为:荆州之决策,关系到大明绝大部分区域的福祉,荆州不仅需要谏官,而且需要水平相当高的谏官。

朱之瑜试图说服黄顾二人:“两位明鉴,荆州虽为大明朝廷地方机构之一,却管控着大明绝大部分地域,这是事实,还请两位不要视而不见。名义是名义,若光为了名,影响千千万万黎民的福祉,则有因小失大之嫌!”

黄顾二人坚持认为,朝廷中枢地位不容觊觎,这点绝不能让步。

合议一下子陷入僵局,暂时休会。

私下里,郑鸿逵找到黄顾二人,劝谏道:“好不容易让江陵侯开了口子,让我等有参与制度设计的机会。若两位继续坚持不让步,让江陵侯改变初衷,我等连参与的机会都没了,到时候还不是荆州说了算?弊大于利!”

黄顾二人对郑鸿逵的劝谏不置可否,只是将今日之争议汇报至李绍翼处。李绍翼对二人大加赞赏,建议两人坚定立场,不要退让。

张道涵、朱之瑜、李崇德、彭新等人对林纯鸿引入黄顾二人本就不满,现在更是对黄顾二人油盐不进抱怨不断。

彭新提议道:“不如明日投票,让他们说不出话来!”

张道涵、朱之瑜、李崇德也有此意,甚至还琢磨着,如果以后意见有分歧,就投票解决,干脆把黄顾二人气走了事。

四人皆以期待的眼神瞅着林纯鸿。

林纯鸿道:“这是因小失大。好不容易借着黄顾二人,将天下名士召集至荆州,共商国事,荆州也有了中枢的气象。若真气走了黄顾二人,荆州算是大跌颜面。”

张道涵四人默然,心里却不约而同地抱怨道:早知如此,当初何必将黄顾二人留下来?

哪想到,林纯鸿接着说道:“左右不过是顾问权,交给朝廷又何妨?明日,咱们退让一步,提出由朝廷按照我们的讨论出的方案设立最高级光禄院,地点就在北京!”

张道涵四人一听,愣了愣,尽皆大喜,言道:“杨嗣昌要是不嫌苍蝇多,给他又何妨?”

……

第二日,张道涵提出最高级光禄院必须设立,就由朝廷在北京设立的建议后,让黄顾二人一下子陷入两难境地。

黄顾二人当然认可朱之瑜的话,荆州现在虽无中枢之名,却有中枢之实,光禄院设在北京,最高级光禄院设立的好处荡然无存。

再则,朝廷已有都察院,光禄院的职权与都察院部分重合,皇上和杨嗣昌会同意在耳边再添一些苍蝇呱噪吗?

顾炎武心思机敏,立即提议道:“不如仿照大明银行,奏请朝廷按照我们讨论出的方案,将光禄院设立在扬州。”

设立在扬州,固然比设立在荆州麻烦,这也是当前最合适的解决方案,众人都不反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