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乱明天下一根钉 > 第355部分(第2页)

第355部分(第2页)

无论是林纯义,还是常书丹,都以为鞑子直接派遣骑兵,绕过朔州一线,由贺兰山南下,加入战场。

事实上,八千余骑兵中,有两千是李自成新近组建的骑兵,由李过率领,而另外六千余骑兵则是蒙古鄂尔多斯部的轻骑兵!

鄂尔多斯一词,是古突劂语,意为大汗的殿宇、陵寝之地。蒙古刚兴起时,成吉思汗从各万户、千户中选调最忠诚的勇士组成护卫部队,在几百年的历史中,这支卫队的后裔,世世代代继承了祖先的职业,一直聚集在成吉思汗奉祀之神周围,形成了守护诸多宫殿的部落鄂尔多斯部。

鄂尔多斯部聚集的地方,位于黄河之南,西边至贺兰山,东边至朔州、榆林,即河套之地。所谓的复套,实质就是与鄂尔多斯部及河北的土默特部抢地盘。

崇祯七年,林丹汗死于青海,旋即,鄂尔多斯臣服于皇太极,满清朝廷完成了对漠南蒙古的统一;由此,满清获得的稳固的后方,实力急剧飞跃,而大明则失去了蒙古屏障,九边开始直面满清的压劄压力。

崇祯十一年,战略的天平又一次向大明倾斜。除了满清损失四分之一的精锐外,靠近科尔沁大草原的蒙古五部损失也极为惨重。

更为致命的是,林纯鸿瞎乱折腾,居然顺利将骠骑军放在了朔州。若单单是骠骑军,满打满算也就六七千骑士,皇太极还不至于放在眼里,毕竟,满清随时可以拉出重兵,将骠骑军淹没在骑兵的海洋之中。

但是,骠骑军的背后,还站着无数的商人。这帮商人不仅大声叫嚣求购战马、兽皮、羊毛、牛筋,还挥舞着手头的丝绸、铁器、茶叶、棉毛纺织品……

自古以来,贸易都讲究一个平衡,既不能只买不卖,也不能只卖不买。黄渤旗下的商人显然深悉这个道理,不停地将货物从草原运往中原,又不停地将中原的货物运往草原。

率先尝到甜头的,当然是敖汉等四部的残留者。这些游牧民族赫然发现,以前时时刻刻拿着刀枪拼命,能得到丝绸、茶叶实属祖坟上冒了青烟,现在,在骠骑军的保护下,每日平平安安地放羊、养马、剪羊毛,就能轻松地获取梦寐以求的奢侈品!

消息犹如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大漠南北,无数的贫苦蒙古人拖家带口,向着朔州汇集,短短半年之内,在朔州居然汇集了万余蒙古人!

再加上范永斗和贺仪铭在朔州以北租了几十万亩的草场,从山陕一带招募了数千的贫苦农民至朔州放牧,朔州迅速繁华起来,成了宣府、大同以外的另外一个贸易中心。

蒙古人并不比汉人笨,见一个个的汉商赚得锑钵满盆,心思也活络起来,开始组建马帮,从朔州将精美的货物运往草原各地,又从各地运来羊毛、毛皮等货物。

荆州的势力,逐步向草原渗透,已经到了让皇太极寝食难安的地步!

原本,皇太极的算盘打得啪啪响,指望李自成成为撬动时局的杠杆,牵扯大明和荆州的实力,斩断山西与荆州之间的联系。哪想到,李自成迟迟打不开局面,好不容易钻出了山沟,却在凤翔被贺人龙六千余人马限制得死死的,愣是过不了西安。

皇太极终于坐不住了。

一番争吵之后,多尔衮献出了双管齐下之计:其一,派遣重兵至朔州周边,劫掠骠骑军守护的草场,断绝朔州与草原的联系渠道;其二,鉴于李自成已经打通与鄂尔多斯部的联系,干脆派精锐骑兵至陕西助战!

计是好计,只是,朔州离辽东两千余里,大军作战的粮草如何解决?总不成劫掠沿途的蒙古人补充粮草吧?

辽东的粮草也不充裕,容不得这样挥霍!

皇太极点出了这个关键点,让多尔衮瞠目结舌,陷入痴呆状。

倒是范文程急主子之所急,慨然指出:“睿亲王之计,实乃妙计,辽东这边无法派出重兵,完全可以借蒙古人的力量!”

一语点醒了皇太极,皇太极经过深思熟虑后,令鳌拜率领两千精锐重骑至三娘子城,汇合土默特、主固特、布里雅特、阿刺齐特五部两万余轻骑,游弋在朔州外围,实现劫掠、阻断之战术任务。

鳌拜在沈阳点兵,还未出发,皇太极就迎来了李自成的使者。李自成的使者明确提出共谋大明江山的战略目标,作为双方合作的基石。以此为基础,李自成提出大批量购买战马的要求。

皇太极满口答应,并提出,若李自成需要,满清这边可直接派遣骑兵助战。

李自成接报后,大喜,立即令宋献策至辽东面见皇太极,商谈派兵助战一事。皇太极令济尔哈朗携宋献策至蒙古鄂尔多斯部,命令鄂尔多斯部抽调六千骑兵至陕西作战。三方约定,鄂尔多斯部在进入陕西后,可随意劫掠,所得作为派兵的报酬。

这才有李过携六千蒙古轻骑前赴泾阳一事。

完成了双方面部署之后,皇太极才松了一口气。不过,当皇太极一人独处时,却越想越不对劲。年初时,无论是济尔哈朗至宣大一线打击蒙古、进入大明境内劫掠,还是通过王登库与李自成联络,都掌握着战略上的主动权,可以从容布阵,看着荆州、大明如同屁股着了火一般四处奔忙。

为何仅仅过了半年,形势就得到了彻底逆转,变成了自己穷于应付?战略主动权为何莫名其妙地就挪到了荆州一边?难道骠骑军入驻朔州,居然有如此的威力?

骠骑军区区六七千骑士,自己随便按下一个指头,就足以将其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因此,骠骑军的威力并不在于自身的武力。

皇太极的心里突然冒出一个问题:无论是自己,还是麾下的悍将,为何从未想过将骠骑军一鼓荡平?

难道惧怕林纯鸿倾巢来报复?

皇太极剖析着自己的内心,不得不承认一点,满清内部,潜意识地还是惧怕林纯鸿的报复!

这就是山东一战建立的威慑力?

皇太极越想心越凉,陷入了无穷无尽的烦恼之中。他实在想不明白,为何骠骑军能在朔州爆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为何能轻易扭转战略态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