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了,我现在就去告诉他们。w61p”
徐静怡说完就出门了。
潘母笑着摇摇头,自家儿媳妇连娃都生两个了,有时候还跟个长不大的孩子似的。
对于儿媳妇,她是一百个满意。
他们家能有如今的生活,还多亏了亲家的接济,说“接济”也许有些难听,但事实确实如此。
更不用说,儿媳妇还生了两个大胖孙子,现在小狮子和小虎子就是她的全部,老潘和小潘都得靠边站。
这儿媳妇娶得太对了。
徐斌俩口子和女儿住在同一个小区,不到五分钟,徐静怡就敲响了娘家的大门。
“静怡,你怎么过来了?小狮子和小虎子呢?”
谭爱芳向女儿身后看了看,结果没发现外孙们。
徐静怡走过来挽住老妈的胳膊:
“他们俩在家呢!咦,爸去哪了?怎么不在家?”
自从外孙出生后,徐斌夫妻俩就把数码店交给了谭邦祥打理,平时也就月底的时候去对对账。
谭邦祥如今是数码店的店长,在他的努力下,终于把数码店的月利润从五万块钱,提高到了二十万,足足翻了四倍。
“你爸去店里了。”
“店里出了什么事吗?”
谭爱芳摇摇头:“没有,店里刚进了一批新手机,需要你爸亲自签收。”
“新手机?哪来的?”
“你爷爷公司生产的,这是第一批货,先拿过来卖卖看。”
“呃,爷爷公司什么时候可以生产手机了?”徐静怡吃惊道。
“听你爸说,好像只是组装生产,跟那个什么山寨机差不多,具体的我也没听懂。”
第五百零三章昌明公司的困境
苹果数码店,叶慧居然也来了。
最近这五年,老徐家旳几家公司都在蒸蒸日上,只有一家公司除外,那就是叶慧领导下的昌明公司。
其实这也不奇怪,昌明公司之所以能发展成今天这个规模,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历史机遇。
换句话说,托了政策的福。
而大耀斑爆发至今,已经是第九个年头了,之前大规模上马的植物工厂差不多接近了尾声。
其标志性事件,就是容安新区种植基地的全面建成。
在这片两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年生产出来的粮食超过了2000万吨,差不多能养活全国十分之一的人口。
昌明公司本身就是依靠植物工厂的订单起家,如今随着大环境的改善,再加上电子行业的复苏,直接导致公司陷入了困境。
叶慧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当然意识到了眼前的危机,因此在去年年初的时候,就向徐爸提出了转型建议。
徐爸自然是双手赞成。
本来转型有两条路可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