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斯普鲁恩斯收到了坎宁安地电报。知道第41舰队出现在了大西洋舰队地南面。此时正在赶来对付第41舰队。
一点四十五分。“吕伯方”号再次发来消息。
第21舰队转向到了九十度。且航速提高到了三十节以上。为了安全起见。“吕伯方”号也向东转向。并且将航速提高到了三十一节。
“向东航行。斯普鲁恩斯到底想干什么?”
赵赙礼地问题。也正是白佑彬地问题。
难道说。斯普鲁恩斯已经预料到第42舰队一直跟随第41舰队活动。而且白佑彬会让第42舰队去拦截第21舰队。所以没有转向到东北。赶去与大西洋舰队会合。而是直接向东面杀了过来。准备对付第42舰队?
想到这个问题,白佑彬微微摇了摇头。
即便斯普鲁恩斯知道第42舰队就在附近,也不可能断定白佑彬会派遣第42舰队去拦截第21舰队。当务之急,斯普鲁恩斯应该尽快与坎宁安会合。到时候,不管白佑彬采用什么战术。美英舰队都不会吃太大的亏。最多不过与第四舰队打一场正面决战。
只有一种可能会让斯普鲁恩斯直接向西前进。
坎宁安准备左转向,也就是让大西洋舰队向南航行。如此一来。只要白佑彬向对付大西洋舰队,就将遭到第21舰队地夹击。到时候。即便白佑彬派第42舰队去拦截第21舰队,也将处于不利的境地。
只是,现在没有办法确定大西洋舰队有没有向左转向。
“吴显忠”号已经与大西洋舰队脱离了接触,现在正在返回第41…2巡洋舰编队。
沉思了片刻之后,白佑彬下达了命令。
第41舰队继续保持三十节的速度,第42舰队则转向到东北。
很明显,白佑彬断定大西洋舰队会向南转向。如此一来,在与第41舰队接触之后,会首先与第41舰队交火。如果能够拖住大西洋舰队地速度,就能让第42舰队穿插到大西洋舰队的前方,抢占有利地位置。
二点过,“台湾”号战列舰上的雷达探测到了北面的大西洋舰队。
让白佑彬倍感惊讶的是,大西洋舰队没有转向,仍然在向西南方向前进,只是航行速度提高到了二十四节。
这是怎么回事?
难不成,坎宁安与斯普鲁恩斯没有进行沟通?
或者说,斯普鲁恩斯,或者坎宁安擅自做主,没有按照对双方有利的方式行动?
“也许,坎宁安与斯普鲁恩斯想包夹我们。”
赵赙礼的解释根本让白佑彬无法相信。
用相同地兵力包夹对手,这与送死有何区别?除非,坎宁安与斯普鲁恩斯都认为出现的只是第41舰队,第42舰队没有在战场上。问题是,坎宁安与斯普鲁恩斯会同时犯同样的错误吗?
就算他们中间有一个人犯了这个错误,另外一个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也许,坎宁安与斯普鲁恩斯真不是一对好搭档。
想到这,白佑彬也不管那么多了,他们已经获得了歼灭大西洋舰队的最佳机会。
二点过十分,第41舰队转向到零度,开始逼近大西洋舰队。
考虑到战斗打响之后,大西洋舰队有很大的可能左转向。所以白佑彬没有让第42舰队回到原来的航向上,而是继续向东北方向前进。
二点十五分,大西洋舰队转向了。
虽然大西洋舰队转向地时间比白佑彬预料地迟了一点,但是与白佑彬预料的方向完全一样。
在大西洋舰队向左转到了一百五十度航向上之后,白佑彬面临二个选择。
一是从大西洋舰队地右侧转过去,与大西洋舰队并排南下,并且进入交战状态。二是从大西洋舰队的后面绕过去,到达大西洋舰队地左侧,然后与第42舰队包夹大西洋舰队,完成歼灭大西洋舰队的作战行动。
短暂考虑之后。白佑彬选择了后一种战术。
主要是采取切内角战术的话,第41舰队与大西洋舰队的交战距离将缩短到一万五千米之内。虽然按照海军情报局提供的消息,“乔治五世”级战列舰所装备的十四英寸舰炮对“省”级战列舰几乎没有威胁。即便在一万二千米地距离上,也很难打穿“省”级战列舰的装甲。但是白佑彬不想冒险,而且“省”级战列舰还没有与“乔治五世”级交过手,谁能保证在一万五千米的距离上,“省”级地装甲一定能够扛住对方的十四英寸穿甲弹呢?
切外角机动地最大问题是,第41舰队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到达交战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