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望了?”
小舟说:“那也不是。”
“就是……和我想象的不一样。”
怎么想象?靠影视恢宏画面,还是靠文字铺陈夸饰?真实的历史往往要去伪存真,但去掉的那些偏偏又是吸引人来的原因,江寄完全可以理解小舟的这种失落。
偏偏江寄还“打击”小舟。
“那还好来的是这个古战场,等去了黄州赤壁,你会更失望。”
文学意境与现实的极度落差,多少人慕苏轼的一词二赋去,骂骂咧咧地回,从一千年前就开始。至于有多失望,江寄还给小舟讲了当年范成大《吴船录》中对此的记载。
但爱苏东坡的人还是那么爱他。
“心中若能容丘壑,下笔方能绘山河。”1
江寄如此总结。
小舟明亮的眼睛望江寄,被他用这样充满崇拜的目光看,江教授就从不自觉的授课状态中抽身,变成一个在爱人面前会有虚荣心的男人。
“看什么?”
小舟超级直白:“看江老师好帅!”
江寄不说话了,明显对小舟的彩虹屁没辙。
小舟隐约察觉出江寄似乎是害羞,他不可置信,同时又很新奇,就故意地叹气,嘴上小声地碎碎念说好可惜,可假戏成真,小舟忽然真的觉得好可惜。
“我从来没有机会听你上课。”
“先生,你站在讲台上的时候一定和现在很不一样。”
很平常的话,但江寄被小舟弄得不自在了。他疑心小舟在撩拨他,这是很大胆的猜测,也是令他心动的猜测,但最后不得不匹配事实。以小舟的性格不太可能会有这样故意的心思,于是是他大胆把小舟这样想。
但无论小舟有没有撩拨,这句话他说了,所以无论他是不是成心,江寄都动心。
“没什么不一样。”
出于一种奇怪的心理,明知道很危险,就像玩火会自焚,但刹不住车、故意撩拨的是江寄,他看似不热衷地回应,但他知道小舟一定会继而回应。
“有。”小舟斩钉截铁,并举机构里其他老师的例子,有的老师私下寡言社恐,上课就能东拉西扯。有部分是吸引学生的效果,但更多源于讲台赋予老师的特殊魔力,说那个讲台是神坛也不为过。
“老师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是会发光的。”
所以小舟才遗憾。
明明知道江寄有多好的情况下,如果他其他面的好,小舟没有看到、或者说他不可以拥有,小舟会不甘心。
小舟的眼睛几乎就是在告诉江寄,他希望看到一次这样的江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