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这篇报道写的绘声绘色,也着重强调了床上的塑料布这一细节,让疏泠记了很久。
昨天她在看社交网站的时候,看到这个案件更多只是在同城平台上讨论。随后才慢慢扩大影响力。这个事件是如何全国知晓的——
疏泠好像想起来了,因为这个案件的结果和所有人想的都不一样,这个案件的凶手好像不止一人。
“薛荔,你怎么看?”项海扭头问她。
这是npc的直接提问,疏泠不好再躲避,她想了想,模棱两可地说:
“既然凶手在房间里活动了这么久的时间,现场保留他踪迹的可能很大。”
她不能确定这个案件是否真是记忆中那个,所以只这样说。
如果有另外一名凶手,专案组顺着这句话,或许可以查出第二个人的蛛丝马迹。
“对。”项海赞同地点了点头,“你觉得,会不会有哪些线索我们漏掉了?”
疏泠回想了一下案件的细节,紧接着她脑海中灵光一现:“时间?”
项海:“你说说看。”
“我听苗锐的整理,这个案子发生在受害者下班后,是不是?可是八点的监控摄像头又拍到了嫌疑人走在大街上的画面。”疏泠试着分析,“受害者的单位离家比较远,到家的时间大概七点。如果仅仅是一个小时,凶手可以做出这么多事情吗?”
项海摆了摆手,有点不耐烦:“这个点,我们之前已经分析过了。一是嫌疑人之前在肉铺做过工,我们认为他有这个技术,二是现场也没有发现第二个人的痕迹。再说,这个嫌疑人并没有把一切整理好才离开,他中途逃窜了不是吗?”
嫌疑人在肉铺做过工。这个细节也点醒了疏泠的记忆。
当时那个案件结束后,很多人在网上讨论,这种行业的反社会人格要更加危险,因为很方便就能拿到电锯、砍刀、剔骨刀之类的武器。甚至有人呼吁,在此类行业工作的人,应该普及精神健康检查。
这几乎让疏泠肯定了,眼前她参与的这个案件,就是当时引发网站热议的案件!
既然是同样的案件,那么第二个凶手一定存在!
疏泠不懂破案技术,只能引导专案组去重新探查。
想了想,她又说:“组长,你说的和我说的不冲突。”
项海有些疑惑。
“一个人能做完的事情,难道两个人反而不能吗?”
项海思考了一秒:“你是指——”
“如果这件事情就是两个人做的,只是在营造这是一个人做的假象呢?”疏泠继续提醒。
她是来自未来的人,很幸运地开了上帝视角,只能借助这种方式让专案组重新探查。
项海还是不太相信,毕竟在第一轮的搜查中,根本就没有看到案发现场存在第二个人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