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邪王带着一万大军去围攻李田后,汉军这一方的压力虽然大减,但情形依旧不容乐观,他们仍处于匈奴人的包围中。
霍去病军中除了将士,其他的人,比如说随行的几名军医,比如说火头军,更比如说那名手中早已没有了半点物资的老军需官!
他们全都加入进了战斗中。
军医丢掉了自己身上的医箱,于累累的尸骸中捡起长刀,杀向了匈奴人,他们已经无法救人了,只能杀人,因为不管他们救下来多少伤者,但如果这场大战输了,那些伤员也还是要死。
火头军们扔掉了自己手中的炒勺大锅,同样拿着长刀奔向了匈奴骑兵,然后,一个接着一个倒在血泊中,一个接着一个仰天而死。。。。。。。
“杂碎们,来啊,老子自景帝五年便参军入伍,为我大汉征战沙场了几十年,今日,老子就用这条苟延残喘的老命,拉着你们一起下地狱!”
那位老军需官,那位曾经买过钱明光赢的老人家,在大军始一交战,便和身旁的年轻人一同挥舞着战刀冲了上去,用他那残薄的生命,继续为他的大汉,为他的祖国尽出那最后的一份力。
他是这支汉军中年龄最大的人,事实上,在大军到达陇西要塞时,这位老军需官就可以留在陇西,不必和大军一同进入河西。
可他却拒绝了,因为他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老兵,一位百战不死,为大汉奉献出了自己一生的老兵。
常言,人到五十而知天命,这位老军需官已经到了这个年纪,也许是那虚幻缥缈的天命给了他什么提示也说不定。
他没有留在陇西要塞,而是跟着霍去病一路进军打到了河西。
对于这位老兵来说,他可谓是真的见证了过去几十年大汉最为黑暗一幕的人。
公主和亲的车队,他见过,不止一次的见过,甚至连他都数不清自己到底看过多少了。
平均两三年就会有一位公主为了大汉的和平而去往匈奴和亲,为什么两三年就有一个?因为很多公主再嫁到匈奴两三年后,就会病死。。。。。。。
霍去病的话对他的感触也是最大的。
年轻一点的将士只是听说过这段悲惨的历史,可他却是历史的见证者,真真正正见到了那黑暗的一切。
“老子,过够了啊!”
老军需官,身负数创,但仍旧在马背上挥刀和匈奴人砍杀,军人不能拿起手中的武器保家卫国,只能依靠女子的牺牲来取得和平,这是一件多么耻辱的事情,所以当大战来临,这位老军需官爆发出了最为勇猛的战斗力,至今为止,已经有五名匈奴骑兵死在了他的刀下。
可身上源源不断在流血的伤口,却已经告诉了他,自己的生命无多了。
死亡将临,老军需官没有任何的恐惧,反而是感到了一种欣慰。
既然如此,那就让我这个垂老之兵,在这极尽辉煌中落幕吧。
第五十章老兵
马背上的老军需官,一路驾马砍杀,有好几次他都和几名匈奴人厮杀在了一起,想要在这极尽辉煌中落幕,但四周的汉军将士在看到他陷入匈奴人的包围后,总是会拼命赶来,替他解围。
“王老爷子,您先走,这里交给我们!”
听着那一声声话语,看着那一名名替换下自己和匈奴人搏杀,最后从马背上跌落的汉军将士,老军需官在战马上不由老泪纵横。
“这一战,埋葬了太多的热血男儿!”
“老天啊,若你有眼,就请睁开看一看这些浴血奋战的汉家儿郎吧!”
大啸过后,老军需官轻轻擦干了自己眼角的泪珠,没有再继续悲吼,而是持刀向前冲杀,因为他看到,正前方有一位汉军将士已经快支撑不住匈奴人的进攻了。
。。。。。。。
李田带人离去后,霍去病很快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翻身上马,指挥着自己四周的将士和匈奴人厮杀,谁带领多少人去支援赵破奴,谁带人去诱敌,将东侧那几百匈奴人诱到中军的位置,然后大军合力歼灭。
霍去病有条不紊的指挥士卒作战,在那举手投足之间,已然很有名将的风范了。
而钱明光。。。。。。。李田带人离去后,霍去病只是把他丢给了身旁的一名汉军屯长,让他带着钱明光去杀敌,让他尽快的。。。。。。。。变成一个疯子。
眼下,霍去病放弃了一切十分冒险的战术和打法,只是让手下的汉军将士与匈奴人厮杀,或者是看到哪里支撑不住匈奴人的进攻,在派人前去支援。
霍去病目前下达的每一道军令,都是已拖延为主,不求灭敌,只求挡住敌人的攻势。
除了指挥将士们迎战外,他没有在做任何有利于此战的事情,原因很简单,还不到时候。
他要等,要等一个机会,等匈奴人彻彻底陷入了疲惫,厌倦了厮杀之时,他在出其不意,突然发动猛攻,争取一鼓作气,彻底击退这些匈奴人。
要想让这些匈奴人陷入疲惫,可能还要再打上几个小时,说不定到了傍晚时分才能等到那个来之不易的机会,这就是将近七八个小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