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枫对火星并不陌生,虽然是第一次见到这红褐色的星球,但火星上有太阳系已知最大的山—奥林帕斯山和最大的峡谷—水手号峡谷,已经是人类探索的所有行星中,最有可能存在生命体的星球了。
很久以前就有人提出过火星移民计划,可惜科技力量一直达不到。
也无法对神秘的火星进行进一步的探测,地球人已知的火星知识太少了。
既然是星际探索,还要维持10年时间,顾枫有时间,也有义务进行火星探索。
方舟50号并未降落,而是先围绕着这颗星球做低空飞行,将全貌一览无余。
亲眼所见,自然比文献资料来得更直观,更震撼。
顾枫与零号,就在驾驶室内,透过厚厚的玻璃窗,观察着火星的环境。
“这真是一颗荒芜的星球。”
零号感叹道,放眼望去,都是赤红的沙漠与戈壁。
“不要小看这颗荒芜的星球,这是目前已知的,最有可能存在生命体的行星。”
顾枫笑着解释道。
“boss,检测到室外温度是零下55c,大气密度只有地球的大约1,这样的环境真的有生命体吗?”
零号疑惑地问道。
“这只是一种可能性,具体就要我们去探索才知道了。”
一人一狗一边交流着,一边继续观测。
顾枫拿出了望远镜,经过了一周的观察,得到了和已知天文资料一样的信息。
火星和地球一样拥有多样的地形,有高山、平原和峡谷,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
南北半球的地形有着强烈的对比:北方是被熔岩填平的低原,南方则是充满陨石坑的古老高地,而两者之间以明显的斜坡分隔;火山地形穿插其中,众多峡谷亦分布各地,南北极则有以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和水冰组成的极冠,风成沙丘亦广布整个星球。
最终,方舟50号着陆到了火星阿尔西亚火山的侧面的洞穴地带。
洞口宽度是121米。
之所以选择在这里着陆,主要就是为了检测生命的存在,首先,如果火星上曾有原始生命形式存在,这些可能是火星上仅有的能为生命提供保护的天然结构。
其次,如果条件适宜,这些洞穴将来可能作为人类登陆火星之后的居住点。
资料显示夏季时分这些洞穴里就会冒出甲烷,更增加了洞穴中存在生命体的可能性。
方舟飞船的舱门打开。
穿着厚厚宇航服的顾枫,以及一只步伐矫健的机械狗踏上了火星的土壤。
顾枫手里拿着探测器,准备进入一个洞穴,查看了一下洞穴的基本情况。
零号的眼睛自动转化为探照灯,释放出了光芒,驱散洞内的黑暗。
洞穴内由岩石结构构成,没有液态水,非常的干燥,温度比外界高出10摄氏度左右,但依旧不是人类能抵御的温度。
不过,对于机械一族来说,只要能在这里开发出电能,他们倒是能轻松地生活下去。
零号手上还拿着各种小工具,时不时捡起地上的一块石头,往自己背包里丢,这是准备拿回去做纪念品的。
它答应了筒纱和雾纱两位体型不太一样的同胞,回去给她们带纪念品。
顾枫拿出仪器,对这个洞穴进行了测量。
洞内宽500米,深130米,在洞内可以有效抵御沙尘暴。
沙尘暴是火星最常见的现象。
第一个洞穴内并没有探测出什么有效信息,顾枫和零号又到了附近洞穴,连续探索了7座洞穴,在最大的一座洞穴中检测到了碳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