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永远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一样,你和我,我们这一代人,也都将会陆续离开这个由我们的血汗所凝聚成的崭新国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谁也保证不了我们所打造的这个红色国度是否会这样或者那样的颜色变化,可一旦将来真的有了一些变化,那些曾因为我们的一时善良而生存下来的敌人们,就会死灰复燃,他们会以百倍的疯狂,利用各种各样明着或者暗着的手段,来报复我们这个社会。‘为了我们的子孙万代的幸福,在有些时候,我们这些做先辈的是不得不要,也是必须要当恶人的。’林主任常说的这句话,我们应该都不会忘记吧……”
当眼下的林凤祥又把几天前左宗棠跟他讲的这番话在脑海里翻腾了几遍之后,他再次抬眼看了看面前的那座迪化城,然后在心里发出一声暗暗的叹息,也没跟左宗棠和朱锡琨等将领们打个招呼,就默默地走向了自己的战马。
第二天,嘉德城、阜康、昌吉、呼图壁等战役中被擒获的回暴匪首总计两千余人,分别于各地被公开正法。
三天后,近三千在吐鲁番战役中被捕获的回暴军大小匪首,在吐鲁番的郊外,被集体处决。
而马陛等五百多罪大恶极的匪首,则于第四天被押至迪化的城外,在迪化城头无数恐惧目光的注视下,一个接着一个地被雪亮、锋利的大刀,砍下了头颅。
不听奉劝,胆敢为祸地方、出卖国家利益的奸贼,必死无疑
当然,与此同时,那些在阿克塔斯、木垒及奇台三地由于能及时幡然悔悟、将功补过,而得到了天朝红军宽大的主动投降人员的代表,还包括马文义,也都先后出现在了迪化城外,冲着城上现身说法。
红一方面军的这一系列的大举动,彻底震撼了迪化全城。
而天朝红军犀利无比的强大攻势,以及言出必践钢铁手段,同时也震撼了全疆。
还在惠远城外的沙俄奥伦堡总督彼得罗夫斯基怎么都没想到,在他看来一向就是一群草包和废物点心的“大清军队”,居然在他们的“大清国”都已经彻底了坍塌了之后,却爆发出了惊人的意志和战力。两个多月过去了,他不仅依然被死死地挡在了惠远的城外,还等来了太平天**队刚刚大举进疆,就在哈密及巴里坤大获全胜的极其不好的消息。
而更令他感到万分不安的是,还没怎么挨打就天天跟他喊苦叫怕的那位迪化的妥明,怕是也不会比马本源那伙人更抗打。
其实,早在决定要亲自督兵去取伊犁的时候,彼得罗夫斯基就做知道早晚有一天,他还必须得跟太平天国的军队正面交锋。而且他也知道,那支他还从未谋面的太平天国的军队,远非“大清国的军队”可比。不要说是那些乌合之众的回军,就是他自己要想凭借着手中现有的这不足三万人马,也未必是太平天**队的对手。
所以,彼得罗夫斯基在倾巢而出之前,他的那位亚历山大二世皇帝陛下就接受了他的恳求,并特地委派侍从武官,一个极其狂热的侵略分子——伊格纳切夫,陪同着刚从俄占波兰总督任上回来的康斯坦丁?彼得洛维奇?考夫曼,一起来到奥伦堡,着手组建一支更强大的鄂木斯克后备军团。
眼下,虽然鄂木斯克后备军团已经开始陆续在向新疆开进,但是连彼得罗夫斯基自己都清楚,他不仅要为鄂木斯克后备军团的部署,还得为这个新组建的军团能够真正形成战斗力,争取更多的宽裕的时间。
也就是说,彼得罗夫斯基不能在眼瞅着马本源失魂落魄之后,再坐看妥明的完败。
于是,尽管他自己这里也感到了吃力,也很需要一支生力军的支援,但在八月间就连续地接到了来自妥明那里的数次紧急求援之后,彼得罗夫斯基还是决定要立即就将已经攻占了塔尔巴哈台,并养精蓄锐了一些时日的切尔尼亚耶夫部主力,派往迪化方面去助妥明一力。
他的命令倒是发出去了,但可惜的是,切尔尼亚耶夫却无法予以执行。因为,北面乌里雅苏台的将军庆如,偏偏在这个时候开始出兵塔尔巴哈台了,而且,本已经被打散了的塔尔巴哈台的维回义军,也死灰复燃,重新纠聚起来,三天两头地跟切尔尼亚耶夫找麻烦,弄得那位切尔尼亚耶夫上校顾此失彼,手忙脚乱。
就这样,彼得罗夫斯基对妥明的援助计划,也就只能一拖再拖,直到九月中,他才不得不咬着牙从自己的惠远前线抽调出了伊格纳切夫的第四旅及迈孜木杂特“苏丹”的五千人,火速东援迪化。
但彼得罗夫斯基实在是没有想到,他的东援兵马根本没有见到迪化是个啥样子,而是才刚刚跑到库尔喀喇乌苏城外,就跟太平天国的军队碰了个照面。
………【第三二九章王八蛋,来的倒还是真够快! 听完一营的急报,刘昌林一面很不屑地咒骂着,一面飞快地转动着脑筋】………
第三二九章王八蛋,来的倒还是真够快!听完一营的急报,刘昌林一面很不屑地咒骂着,一面飞快地转动着脑筋
当然,对于刘昌林来说,他的心里虽然已经做好了在未来的日子里早晚会跟沙俄鬼正面交锋的准备,但却也没有想到能这么早地就与那些也算得上是“日牵梦绕”了他许久的沙俄鬼们相遇。
丧失了在迪化大会战正面战场一展身手的机会,很不情愿地带着他的四千多铁骑,肩负保障参加迪化会战的天朝大军西路安全的刘昌林,在快速攻取了玛纳斯之后,又得知了由于库尔喀喇乌苏的回暴军全力涌向“勤王”,而致使自身的兵力却十分单薄的大好消息的他,连眼前的胜利成果都来不及细看,就立即马不停蹄地继续挥师西进。
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优秀将领,刘昌林很清楚库尔喀喇乌苏这座据守在伊犁、塔尔巴哈台及阿勒泰三地区之要津,扼控着迪化西部之门户的城池的重要性。所以,既然方面军总部提前给他的是在务必确保主力大军西路安全的条件下亦可以“便宜行事”的宽松指令,既然库尔喀喇乌苏又提供给了他这样一个大好的机会,他就必须要吃下库尔喀喇乌苏这块肥肉。
由于天朝红军对玛纳斯的动作实在是太迅速,库尔喀喇乌苏的回暴军不仅是兵力空虚,甚至连噩运也会即将降临在他们头上的思想准备都没有。
因此,当刘昌林带着他的主力还在赶往库尔喀喇乌苏的途中的时候,跑在全师最前面的师特务连,早就利用随队带着的玛纳斯回暴战俘,轻松地赚开了库尔喀喇乌苏的城门,随后跟进的先头团很快就迅速控制住了全城。
抵达库尔喀喇乌苏的刘昌林很清楚,到了现在,他的部队已经不能再自由自在地向西做更多的“远足”了。
于是,自玛纳斯出发前就已经对库尔喀喇乌苏做了一番功课的他,连城都还没来及进,就首先派出了一个营的兵力前出到距离库尔喀喇乌苏仅有二十余里的布勒哈齐河东岸,迅速占据扼守着由西东来的唯一通道的布勒哈齐。
而在这之后才开始进城,为了安抚民众、部署整固城防又满城忙乎了好一阵子的刘昌林,刚刚来到他的师部大门口,连一只脚都还没来得及踏进去,就跟正急急忙忙地从里面走出来的参谋长黄呈忠几乎撞了个满怀。
“师长,你回来的正好。”
一看到刘昌林,黄呈忠紧拧着的双眉一下子就舒展了许多。
原来,担负着前出占据布勒哈齐任务的二团一营,刚刚传回了急报。
一营刚刚赶到布勒哈齐,就与大批的敌军迎头相遇。由于来敌显然根本就没有想到会与天朝红军在此地狭路相逢,在经过了一番凶狠的冲杀之后,一营虽然已经占据了布勒哈齐的大部,但布勒哈齐渡口方向的敌军却是越聚越多。据粗略估计,一营当面已经登岸的敌军至少两三千人,而对岸还在汹涌而至的敌军,则不下七八千的人马。
一营同时还非常确定地报告,在他们所遭遇到的当面之敌中,已经不仅仅是回暴军的人马,还有大批的沙俄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