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太平天国运动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特点 > 第493部分(第1页)

第493部分(第1页)

于是,林委员长的夫人柳湘荷给亚历山大尔查科夫出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

柳湘荷曾经诡秘地笑着告诉亚历山大尔查科夫,说他要是能坚持听上一个月的她所指点给他的这些道理,依照他的聪明劲,马上就会悟出一个要远比他们的东正教更能教育他们的人民的好办法来的。

于是,在这次长途旅行的最后一段的日子里,亚历山大尔查科夫就多了一个老师黄再兴,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什么三纲五常,什么存天理灭人欲之类的儒学经典,一段段说故事似的被灌输进了他的脑子里。

而等到了北京后,果然上了瘾的亚历山大尔查科夫,就寻找到了一个比他的老师黄再兴还要更厉害的老师,那就是曾国藩。

又经过了曾国藩老前辈一番更细致、更系统的讲解,亚历山大尔查科夫很快地就“入门”了。

入门之后的历山大尔查科夫这才突然现,原来儒学的大师们也跟他们这些贵族们一样,都爱讲个“礼”字。只不过,儒学大师们所极力推崇的这个“礼”,却远远地似他们这些人从前瞎讲究的那种贵族之“礼”。

因为,一个人真要是一直死抱着族之“礼”不放,他就会变得不仅越来越歪,还越来越如同是茅厕中的石头,又臭又硬,惹急了连天王老子的话都敢不听。

而要是学会了儒学的“礼”,况就大不相同了,因为只要是学会了这个“礼”的人,他顷刻间就会染上陪伴其终生的软骨病。

到候,不要说是沙皇这个一国之父、真命天子根本没人敢惹,就是沙皇随便派出去的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小官吏,那也得被万民奉为“父母官”,既然都是“父母”了,草民们再不好好地孝敬、再不老老实实地听从使唤,那还了得!

不见,连那些亲王贝子、超品大员们见了皇帝老子都不仅得五体投地的叩拜于地的同时,还得连声地自称“奴才”,至于那些草民们,那还算个球呀!

“奴才”,“农奴”,有区别吗?

亚历山大哥尔查科夫真是佩服死了那位几千年前的儒教始祖,他简直是太聪明了,太富有想象力了,太那个那个什么了……

他竟然能设计出在这个世界上如此美轮美奂,如此实用,如此放之于四海而皆准的,仅仅就通过一个“礼”字,就能把一个本来是应该拥有自己的思想的、活生生的、极其复杂的人,轻易地转变成一件既服服帖帖,而又是地地道道的工具的好学问。

于是,在亚历山大尔查科夫的积极努力下,俄国在得到了来自太平天国政府的大批经济援助的同时,还从太平天国引进了数以千计的“正宗的儒学经师们”,大张旗鼓地在全社会开展“礼学(虽然“儒学”好,但亚历山大二世还是这个名字不够响亮,远不及“礼学”来得更直接、听着更悦耳)”的教育事业,以教导那些既粗陋不堪、又绝非善类的俄国人,学会如何“知礼”和“守礼”,明白什么叫“感恩”。

即便是这样,亚历山大尔查科夫的那位沙皇似乎还是觉着不够味儿。

于是,又经过了亚历山大尔查科夫的一番艰辛努力,太平天国政府只好还同时答应俄国政府,由西北、北方及东北这大军政公署负责筹办起了数十所“礼学速成学堂”,每年接受成千上万的俄国政府派遣的优秀儿女前来学习礼法、操演礼技。

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就是这么的奇怪,没有物质刺激,很多人估计这一辈子只想浑浑噩噩,任你啥好东西,他都学不进去。而一旦“学习”能与利益、金钱等物件一挂上钩,甭管好赖的东西,那就啥都容易推广。

于是,政府为了“造奴”的需要,渴望做奴为了满足自己的**,终于使得“礼学之花”开始在俄国的土地上生根芽。

对于亚历山大尔查科夫肚子里的那些不愿意说的东西,林海丰却不用猜也能想到。

“呵呵,英国人倒是很有意思,看上去也是很为你们着想。那么,不知道贵国的沙皇陛下到底是怎么想的呢?”(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支持正版阅读!)

………【第五十五章亚历山大。哥尔查科夫茫然了,他在中国呆了六年多,早就成了一个中国通,当然他也就不单单是知道……】………

这个……其实我们到还真没有像英国人所说的那么多”亚历山大尔查科夫望着似乎只是很随意地这么一问的林海丰,也是呵呵一笑地顺嘴答到,“我们的沙皇陛下说了,现在这样两耳不闻窗外事,谁都不招惹,自己埋起头来一门心思搞经济其实就很好。(千&;载^中^文gt;”

说到这里,亚历山大哥尔查科夫还故作很认真地瞅着林海丰,连声地赞叹到,“还是您说的对啊,一个国家的强大不强大,在世界上说话有没有人爱听,那可不是体现在你的疆域是否辽阔,而是要看你的国库是否充盈,老百姓的口袋里鼓不鼓得起来。我们已经是彻底地看透了,即便是你的疆域再大,可穷得就差去当裤子了,照样没人拿你当回事。别的不说,看看我们与贵国之间的差别,那就足以说明一切了。”

随后,亚历山大哥尔查科夫又提起了在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的这段回国述职时间里,他的那些切身感受。

亚历山大尔查科夫告诉林海丰,虽然国内的很多新鲜事情都是经由他的手才逐步得以实现的,但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国内刮起的“中国风”居然会是这么的强烈,这么的火爆。

一听说他回来,那些亲朋好友,甚至连那些八杆子都打不着的,还有一些过去根本早就断了联系的人,都一窝蜂地纷纷地找上他的门来,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希望他能将他们的子女带去中国“深造”的且不说各地风起云涌的“中国私塾”也不论,就连他的沙皇陛下最后都实在无法忍耐得住手下一班大臣们的软磨硬泡,不得不以法律的形式下令,凡俄国境内的学校,无论大中小学,无论私立还是公立,无论你培养的是民用还是军用的人才,总之一句话,哪怕你培养出来的学生离开校门之后就一脑袋扎进大山沟子里,不要说是将来去不去中国怕连俄国的国土都走不全几分之几的人也必须统统都要自小学一入学开始,学习中文。

这道法令一下,真是万民欢腾,在去年俄国国内大中专院校录取新生的时候,各大中专院校是率先应声而动试中文。虽然考卷出的很简单,虽然考生们的考试结果显而易见地也不会有多么好计闭着眼睛涂抹答案的不是百分之百也得是百分之九十九,但是,规矩毕竟是出来了。

而更有甚,按照俄国人宗教信仰,他亚历山大尔查科夫回国之际正好赶上了俄国的传统民族节日,即每年西历(同太平天国的天历相同)一月七日圣诞节有一月十四日的新年(东正教新年)。

以往的这两节日,在俄国那都是相当地热闹和隆重阖家团圆的人们要通过圣诞节来纪念主耶的降生,要在新年到来之际各种喜庆的方式来辞旧迎新。

尤其是俄国的新年,又“瓦西里节”信仰东正教的俄国人中,由于瓦西里神被认为是“猪神”,所以,“瓦西里节”也就还有了一个“猪节”的名号。

既是“猪节”,按照俄国人的传统自然就要吃烤乳猪,这是新年必不可少的一道大菜。“猪节”的头一天的夜晚,也叫“除夕夜”,同时又称为是玛拉尼娅节,或是瓦西里之夜,甭管叫什么,必定是一大家子人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吃着烤乳猪,喝着烈酒,其乐融融。

当然。“猪节”过后。还有欢呼春回大地。物复苏。同时也是梦幻中地“耶复活了”地复活节。

可以说。俄国整个一月。那都沉浸在一派地喜气之中。

然而。阔别祖国已经六年多之久地亚历山大尔查科夫。在一八六六年地一月。感受到地却并非如此。

当然。不管是圣诞节、猪节还是复活节。那总还是要过地。可问题是。在这所有地这些节日之中。除去他们这样地中老年人还是在一如既往地忙乎和折腾着欢庆之外。再就是他们地沙皇陛下也还照旧地举行了一个大型地与民同乐地宫廷盛宴。至于眼下地年轻人们。似乎根本就不拿节日当回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