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不要杀我!我爹是族长,你们杀了我他不会放过你们的。”不等文林说话,一个人就在后面大声的嘶喊,虽然腔调奇奇怪怪,不过还是能听明白说的是什么。
文林回头一看,俘虏之中,一个穿着盔甲的男子,正在挣扎,刚才还没有留意到,原来抓住了一条大鱼,他心里顿时高兴起来。
“秋生!把这家伙押下去,好好审问一下!”文林大声喊道。
“喏!”秋生从远处跑过来,提着就走。
“不要杀我,不要杀我!”
看着惨叫的人,文林不由摇摇头,也不知道拓跋氏的族长怎么想的,居然派这么一个脓包儿子来领兵。
村子大门被打开,村里的人也出来帮忙,俘虏被押解在一起,本来是防止百姓逃跑的地方,正好用来看管他们。
文林他们受伤的还是有二十多人,好在只死了两个人,算是一场大胜。
等到一切处理好,已经又过去了大半个时辰,村民主动帮忙做好了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文大哥,典军!好消息!”秋生兴冲冲的找到文林。
“什么好消息?”文林不解的问道。
“那个家伙,贪生怕死,都不用审问,就主动把他们的目的,交待得清清楚楚。”秋生说道。
“他们不是来收集山货的吗?”文林问道。
“收集山货只是表面上的目标,他们真实目的是寻宝。”秋生压低声音说道。
“寻宝?”文林惊讶不已的看着秋生。
“那家伙叫做拓跋扈,是拓跋焘的儿子,根据他交待,他们是鲜卑人的后裔,祖上是北周的皇族。
两百多年前,拓跋部建北魏,一百年前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后来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北周取代西魏,势力在青海到陇右这一带,也就是他们祖上。”秋生讲解道。
“这些都是他说的?和寻宝有何关联?”文林问道。
“是他交待的,据说他们祖上当年兵败,曾经把一批财宝,运送到山里藏起来,他们就是来找宝藏的。”
“这就奇怪了,既然有宝藏,拓跋玉珠为何放弃得如此痛快?”文林眉头一皱,有些不解的说道。
“这个事情,拓跋扈也说了,原来拓跋玉珠根本不知道宝藏,他父亲本来想要他换拓跋玉珠,掌控势力,寻找宝藏,还没有来得及,拓跋玉珠就已经放弃了,所以他们才重新进山。”秋生讲解道。
“好家伙,还真是交待得清清楚楚啊!有没有地图?”文林问道。
“没有地图,只有一句话,秦岭之中,雪山之下,老龟守护,盛夏方至,寒潭三丈,有月如盘。”秋生讲解道。
文林摇摇头,懒得多想,就这么几句话,想要找到宝藏,哪有那么容易,更何况秦岭那么大,即便到了附近,也很难找到具体位置。
“以后再说吧。”
党项人肯定不止找一天两天,他们都没有找到,文林也不着急。
“那家伙怎么办?要不要?”秋生询问的时候,伸手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
“带回去再说,能换点赎金也不错。”
“嗯。”
“已经清点完了,一百马匹,五十头牦牛,一千只羊,还有不少粮食。”苏烈过来汇报道。
党项人如今虽然属于半农耕,不过他们生活习惯,依旧和其他牧民差不多,主要食物是肉干,野菜和奶制品。
入秋之后,牧民会把老的,公的,弱的牲口杀掉,做成肉干,这么做的目的,一来可以减少冬季喂养的压力,二来也是储备过冬的粮食,他们的肉干,往往要吃到第二年。
春夏和秋天,他们在放牧的时候也会挖野菜煮着吃,就是为了把不多的粮食留到冬天。至于奶制品,他们很早以前,就总结出来,把马奶,羊奶,制作成奶酪一般的东西,可以长时间保存。
不但是中原,如今天下绝大多数人都是一样,不会浪费任何能吃的东西,所有能吃的,都会尽可能的想办法保存下来。
虽然如今已经习惯了喝豆浆,文林还是喜欢党项人带着的这些牛羊马匹,这些牛羊马匹,主要就是给这批人提供奶,同时也能繁衍。
“哈哈!不错,村里又多一些牲口,俘虏了多少人?”文林高兴的问道。
“九百六十五人,其中有一百多个重伤,解救百姓八百二十人。”苏烈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