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就持不同意见,只听他说道:“秦王。臣以为此时不是北取两淮的时机,首先,我大秦与福建已经撕破脸,郑芝龙的水师还在崇明虎视眈眈。万一水师失利,此时派兵北上后果不堪设想;
再看博洛与、伊尔都齐、杜尔德以及杭州的费扬古,合计起来尚有几万大军。若不全力剿灭,江南难安,万一让这几股人马合兵一处,恐怕就不是短期内能剿灭的了;
之前敌守我攻,我军占着主动,现在情况反了过来,将变成我军防守,博洛处处可攻,行动方面已占着主动,所以万不可轻视这几股余敌,若是让他们与郑芝龙水陆配合,事情会更加麻烦;
何况洛阳方面正在作战略撤退,几万大军能不能安然退回襄阳尚未可知,此时兴师北上江淮,无异于再辟一条战线,秦王,一根琴弦绷得太紧,是容易绷断的呀!”
喻大猷立即反驳道:“秦王,目前江淮清军比较薄弱,且多为绿营,金陵一下,江北绿营必定军心惶惶,此时我军挟大胜之威北伐,江淮一带有望传檄而安,若是等多铎再度南下,再想夺取江淮会困难百倍。正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秦王,犹豫不得呀!”
邵华、杨慎、顾君恩、吕大器、宋策献、郭都贤、宁远、向连城、赦摇旗、胡守亮等人也纷纷出来发言,支持和反对出兵江淮的大致各占一半。
秦牧不置可否,问一直在沉思的蒙轲说道:“蒙都督认为该不该出兵江淮?”
蒙轲抱拳答道:“回秦王,北线不容乐观,江南余敌尚未剿清,尤其是将士们历经连番大战,都十分疲惫,此时实在不宜大举出兵江淮。”
秦牧听了这番话,暗暗欣慰,不管文官们在战略上有万语千言,说得天花乱坠,但军事方面秦牧更在意的是蒙轲这些武将的看法,因为嘴上说得再好,最后去实际执行的终究是他们这些武将,若是连蒙轲这样的大将都没有自己的主见,秦军还有指望吗?
秦牧轻轻一展大袖,平静地说道:“蒙都督似乎还有话要说,快请道来。”
蒙轲当即说道:“秦王,目前虽然不宜大举出兵江淮,但有两座城池必须立即攻取,并牢牢守住。其一,庐州;其二,淮安。”
秦牧听了之后,不禁露出一抹若有若无的笑容,他转向司马安说道:“司马学士以为如何?”
司马安答道:“回秦王,臣认为蒙都督所言甚善。”
大家听后,立即明白蒙轲的意思了,这是一个从“面”到“点”的战略转变,既然目前无力占领整个面,那么就先占领一两个战略要点。
而蒙轲选择的这两个战略要点也非常讲究,从地图上看,一个位于巢湖边,一个位于洪泽湖边,可以说控制了庐州和淮安,就相当于控制了巢湖与洪泽湖水系。
清军要南下,必须先拔除这两座城才行,否则就要小心自己的后路了。
而要拔除这座城不是容易的事,因为这两座城临湖,秦军可通过水路不断增援,甚至可以透过巢湖、洪泽湖和淮河切断敌军的后勤补给。
秦牧立即拍板道:“好,就由蒙都督率两万大军北取庐州。另传令金声桓与水师刘忠秦,走大运河北上夺取淮安。”
让金声桓取淮安,是因为目前驻守淮安的绿营兵是左梦庚刚带过去的左军,金声桓与之本是同出一脉,此时挟大胜之威北上,招降淮安守军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至于庐州,同样是左军在驻守,上次安庆被围时,余育贤在洪承畴严令下,曾率军南下增援过安庆,只不过两万人马离开桐城不远,就被吓得迟疑不前。
现在连洪承畴都被灭了,他吓成什么样可想而知,由蒙轲亲自去攻打,应该不难攻下。
此事解决之后,接下来还有很多问题,秦牧一一列举了出来,请大家一齐讨论。
第一件事,襄阳方面,要不要派军增援,以防万一。
第二件事,是怎么对待江南的降清官员,当初洪承畴为了安抚江南民心,让钱谦益铨选了三百人到各地去做官,这三百人多是东林党人,而且多出自江南世家大族,对这些人是既往不咎,还是趁机连根拔起,两种做法之间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这需要慎重斟酌。
第三件事是如何对待隆武、鲁王监国这些龙子凤孙,是用军事手段剿灭,还是从政治上逐步瓦解,这些关系到民心向背的问题,还涉及到福建郑家,也需要慎重考虑。
第四件事是两广和云贵四省,应该如何争取,包括刘文秀和孙可望两支人马如何对待,也虽然提前商拟预案。
第五件事才是博洛、杜尔德、费扬古这几股清军残余该如何才能尽快剿灭。
这一件件,一桩桩,都是让人头痛的事。
(未完待续……)
第355章 一帐秋光
******
江宁镇离金陵城已经非常近,只有几十里路程,明天一天时间,大军就可以到达金陵城了。
少年不识愁滋味,对于云巧儿来说,什么出兵两淮、福建郑家、博洛余部都不是问题。或许,这些事也从来没入过她的法眼。她只知道,金陵城打下来了,又可以回金陵了。
秦牧忙着与手下要员讨论下一步的计划;云巧儿忙着采野花,摘野菜。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到江南草未凋。八月的江南,草色青青,平沙落雁,翠叶满山,烟波茫茫。
云巧儿忙了整个黄昏,不但让帐蓬里摆满了各色野花,还做好了几样香喷喷的小菜,可是左等右等,月亮都挂上半空了,秦牧还没有回来,终于忍不住跑到秦牧议事的大帐外张望。
李式见了连忙迎上来说道:“哎哟,我的小姑奶奶,你跑来这里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