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顺利接收这支军队,秦牧说道:“反正咱们的重心也要东移,本王顺便去会会惠、金二人倒也无妨,你们放心,本王不会孤身涉险的,到刘猛军中之后,让他们二人其一个上岸洽谈,这总行了吧?”
李源欣然答道:“如此甚好。”
“秦王,秦王”户部尚书刘伯全一脸狂喜的进来,努力压住了自己的情绪后,小声地说道,“秦王,成了,成了”
“什么成了?”
“秦王,云端果然没有说谎,大扒沟的东西挖到了,凌将军用两夜时间,已经神不知鬼不觉的把东西运回襄阳。”
“哈哈哈,好,咱们不是有大批粮船给马永贞他们运粮草吗,回程的时候安排粮船把东西尽快运回武昌,尽量掩饰好,以免消息传到洛阳那边去。”
“秦王放心,嘿嘿,这回秦王要造多少条船,臣也不皱一下眉头了。”
刘伯全说完,殿中诸人无不露出喜悦的笑容,七千万两啊,就算不收湖广江西的税赋,也足够挥霍一两年的了。
当然,不收税赋这是不可能的。
********************
PS:编辑说这次严打很“严”,玩点擦边球都不行,俺的第五卷有些章节需要删改,忙了一整天,章节错乱了,俺的神经也错乱了。而且作者一天只能删除三章VIP章节,今天没弄完,明天估计还在弄两章,各位亲请留意看新发的章节序列号,以免重复订阅。
俺心痛啊,要删除的都是订阅数量最高的那些章节,均订会因此下降很多,唉!
不过那些需要删除的章节订阅量都比较高,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是群众需要嘛,嘿嘿
(未完待续……)
第301章 内外交困
*****
阿济格大败所引发的政治风暴在燕京持续扩大着。
尽管多尔衮已经将阿济格革职问罪,并多方努力想平息事态;
但事态的严重性还是超出了多尔衮的预测,这场政治风暴不但没有缓和,反而愈演愈烈。
大清自立国以来,就没有经历过如此惨重的失败。
不算王光恩、王光泰兄弟俩刚刚归附的四万多人,阿济格与尚可喜这次率领的满蒙旗军加上吴三桂的关宁军共有六万多人,结果最后只逃回一万四千人。
几乎算是全军覆没,面对如此重大的伤亡,光是追究阿济格一个人的责任就可以了吗?
当初战略是谁制定的?难道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满清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相反,其内问的权力斗争极为激烈、残酷。
两年前皇太极猝死,索尼、鳌拜、图赖、图尔格、谭泰、拜音图、何洛会、塔瞻等八大臣在清太宗庙前发誓,要全力扶保豪格上台。
索尼和鳌拜等人还调用正黄旗的最精锐部队--巴牙喇兵(护军)守住皇宫,大喊:“我等但知先帝子孙,不知其他!”誓死保护豪格。
多铎、阿济格也不示弱,准备调动正白旗精锐进攻。双方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后来多尔衮退让,提出拥立六岁的福临,避免了一场大分裂的危机,摄政之后,又对两支黄旗进行过分化,谭泰、拜音图、何洛会三人先后叛投多尔衮;
但问题远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索尼、鳌拜、图赖、图尔格这四人至今没有屈服,由于入关正在用人之际,而这四个大臣都是极为能往善战的大将,多尔衮一时也没法下手。以免影响大局;
现在螯拜、图赖、图尔格等人都率大军在外征战,并非没有一点反击之力。
各掌一旗的郑亲王济尔哈朗、礼亲王代善,对多尔衮的专横独断也心怀不满,只是多尔衮势大,一直不敢表露出来而已。
另一方面,当初何洛会叛变时诬告豪格“悖逆”,多尔衮、多铎、阿济格都表态要处死豪格,最后,由于年幼的福临涕泣不食,豪格这才得以免死。
入关后再次即皇帝位时。又是小皇帝提出恢复豪格的爵位。
六七岁的小屁孩知道什么,多尔衮猜测一定是有人在背后怂恿小皇帝,留着豪格以让自己有所顾忌;
而这个在背后怂恿的人,极有可能是圣母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