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两人有缘无分。
如果只是把他当做一个侍人留在身边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可她想娶他做正夫、做驸马,这对于一个堂堂大凤国的二公主就很难了,因为他是最低贱不过的戏子。
为了能实现心愿她费尽心思,施展能力,希望自己获得婚娶自主的权利,然而,正当她提出婚事,皇太父薨了,大孝三年不得婚娶,三年过后父亲病逝,又是守孝三年,接着皇帝母亲驾崩、皇姐继位,她被烧死,现在……
曾经穿越了,如今她重生了。
洛默言,十八岁,大燕国人,童生,这是她新的身份。
不是阴阳相隔,只是两个国家,可她却重生在最底层的读书人身上,无法越过千山万水去告诉他自己还活着。
天涯海角,莫过如此吧!
……
洛默言所在的洛家在当地也是很名的望族,只是她的母亲是旁支的旁支,外祖母那会经营不善,又挥霍无度,和族里就少有来往,到了母亲这里家业败得差不多了,而母亲又迷上了赌钱,与族里算是彻底断了。
十赌九输,母亲很快将家里的银钱赌没,然后卖物件、卖田、卖房子,最后卖人,下人、侍儿、侍人,就连给她生了孩子的侍郎能卖也都卖了出去,家也从城搬到镇,从镇搬到村,如果不是在赌场上和人发生了口角被人打死,接下来就是卖儿卖女。
人虽然死了,可家也祸害的差不多了,正夫徐氏早就被气得卧病在炕多年,留下嫡女三个、庶子两个、庶女两个,都还没长大,早年藏下的一点嫁妆为了自己三个女儿读书也花光了,在这小村子里就靠女儿给当地富户做短工、儿子做针线来维持一家生计。大孝三年后,大女儿洛默言考取了童生,徐氏不忍断了女儿的前程,便托人做媒给大女儿娶夫,条件只有一个,能带着田,带着银子进门就行,其他都不挑!结果就娶了一个山里姓罗的男人。
罗氏嫁了两次,第一次生了一个男娃,因为家庭暴力和离了,带着儿子带着嫁妆进了第二家,第二家是个酒鬼,喝酒后暴力更厉害,幸好在生了一个男娃后溺水淹死了,洛默言这是第三家。
罗氏当时二十二,嫁了两家,男娃两
个,洛默言十五,头婚,童生,正常情况下这样的亲是结不成的,可在罗氏拥有十亩田三十两银子、洛默言房屋一间地无一垄,家里大小八口人吃了上顿儿没下顿儿的情况下这亲结得却是很顺利。
徐氏是读书人家出身,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道理,更知道这个世道只能靠读书考取功名才有前程,所以只要女儿能读书将来就一定有出息,有了出息想娶什么男人不行,休了这个还不是一句话的事,这么做不过是为了过眼下这一关。他看中的是正罗氏是山里人,没见识,老实、能干活,带来的孩子又是男娃,不过是白养几年,那十亩田,三十两银子在他的监管下还不都会用在自己这一家人身上?吃亏也只是暂时的。
而罗氏看重的是洛默言是读书人,太多的他没想过,只知道读书人不会打人骂人,就算他养她一辈子也愿意。主要也是原来两家给他造成的伤害太大了的缘故。
只是他忘了读书人也会施暴力,不过是冷暴力罢了。
从说亲到成亲整个过程都没有洛默言的意思,唯一需要她的只是洞房一夜而已,接下来徐氏就叫他们分开,督促女儿读书,实则担心睡多了罗氏会怀上孕,有了孩子以后怎么都是一个麻烦,徐氏算是下定决心将来女儿有出息一定要休掉这个罗氏。
罗氏没有读书人那些弯弯绕,却也有着山里人自己的聪明,这里虽然可以和离,可一般来说对名声还是会受到影响,罗氏既能嫁了三次,可见其心理素质就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在看出徐氏对他不满意,也不声张,家里家外干的很卖力,除此之外就开始接近自己这个十五岁的小娘子,他知道想在这个家站住脚就先得有个孩子,结果还真有了孩子。徐氏很生气,和女婿要了钱买了一个十六岁的孤儿给女儿收了房做侍郎,并理直气壮地声称这是他们读书人家的规矩,罗氏心里难受,却也接受了,谁叫他嫁了个读书人呢,嫁了读书人就要受读书人的规矩。这个他懂。
小侍郎也争气当年就怀上了,第二年罗氏生了一个男孩,他生了一个女孩,徐氏大喜,可惜在两年后的冬天大病一场,去世了。
母亲当时的死说句不敬的话,洛默言只觉得是解脱,可父亲的病逝却给了她沉重的打击。
她的家和别人家不一样,别人家都是母亲撑着,可她的家却是父亲撑着的,没有父亲她读不上书,没有父亲她也考不上功名,没有父亲也许这个家早就散了,父亲就是活着的支柱,如今父亲不在了,悲恸绝望叫她一病不起,最后也随着父亲去了。
她在这个洛默言身上复活了两个多月,继承了原有的记忆,看着这一家大小,压下的痛苦绝望尽化作了无法抹去的伤痛索绕上心,她现在是洛默言,也只能是洛默言,回不去了,再也见不到他了……
(本章完)
下载【看书助手app】官网:无广告、全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