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什么是奥数啊?”还没上学前,听别人老是提起“奥数”两字,心有疑惑的范小兵曾这样问妈妈。ΩΔ文学迷Ww┡W.』WenXUEMi.COM
“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前苏联就开始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举办以“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为名的竞赛。而奥数在中国的最早阶段,是1956年,在从苏联回国的华罗庚等人倡导下,北京、上海、宁波等城市分别举办的中学生数学竞赛。
只是那时,奥数是那些凤毛麟角的数学天才们的专属,与普通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没有任何关系,7o后的爸爸妈妈小时候就闻所未闻“奥数”这玩意儿。但是自从邓小平爷爷那句“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的名言盛行后,有人就宣称数学竞赛也要从小抓起,于是,玩性正浓的小学生最终也没能逃过这一劫。
虽然其间有过几次“学奥”和“反奥”的轮回,但到范小兵上小学的时候,奥数依然风靡一时,耳边不时是去年谁家的孩子因为奥数竞赛得奖被保送,今年哪家的孩子因为手握奥数竞赛的奖状升学胜券在握的消息。在这样的现状下,小学生的奥数成绩,似乎成了一个不成文的硬指标,奥数的重量更陡然加重。于是很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把孩子送进了各种各样的奥数补习班里。对天资聪颖,学有余力的孩子来说,学奥数让他们表现了自己,获得了各种荣誉,所以像条快乐的小鱼般优哉游哉,乐在其中;苦的是那些原本资质平平却硬被家长赋予厚望的孩子,他们绞尽脑汁,却始终不得其法,最后“奥数”在他们心里就像一个可怕的魔咒,闻之便失了欢颜。
范小兵他们人教版的教学大纲里对奥数的掌握没什么要求,但在数学测试卷最后的聪明屋里(其实就是符加题)往往都是一些奥数题。相比那些基础题,范小兵更有兴趣的是那些有一定难度的奥数题。
舅妈给范小兵买来了一套奥数教材,妈妈试着让范小兵做了几课,现他的接受能力很强,并且兴致盎然。只是他习惯了不去外面上补习班,在那时的他眼里,学习上的知识,只要自己想学,就可以请妈妈教他,奥数也一样。
范小兵不知道的是,妈妈上学时,最不喜欢的就是数学。奥数,最初在她眼里,就是些乱七八糟搞脑子的题目,绕来绕去的伤人脑细胞。只是范小兵自己有兴趣,她也只好勉为其难地捧起了奥数教材。妈妈不曾想到的是,投入其中后,渐渐地,那些题目在她眼里不复初时的面目可憎。被赋予了传奇色彩,被褒贬不一的奥林匹克数学其实是一门奇妙的学科,这感觉有一个成语可以形容,那就是“曲径通幽”。有时候明明感觉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了”,可换一种思维,你会现原来可以“柳暗花明又一村”!
相比那些在培训班的同学,范小兵的奥数学习随意而又轻松,有时隔三差五一次,有时十天半月一次,每次既不规定学习的时间,也不规定学习内容,有兴趣了就学两章,意兴阑珊时就少做几题,而且没有任何测试的负担。
一年又一年,一晃到了四年级下学期。有经验的教师朋友告诉妈妈,不管教育局通过什么方法想取缔奥数,但在他们这个地方,小升初的时候要想上重点中学,奥数是必考的。
如果范小兵是个天资平庸的孩子,这话,妈妈可能也就一笑置之,听过就算了。可是从小到大,范小兵一直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有着绝人的颖悟和敏捷的才思,同样为人师表的舅舅舅妈就数次说像范小兵这样的孩子,不去学奥数实在是太可惜了。
再看范小兵,几乎每天都在学校里就把家作完成了,回家以后没有任何压力的他一心想着玩,甚至有了迷恋电脑游戏的倾向。而他们班有好几个同学都在妈妈认识的范老师那儿学奥数,于是妈妈征求了范小兵自己的意见,有没有兴趣去上奥数课?
范小兵知道,随着年级的提高,骨子里不喜欢数学的妈妈对奥数的新鲜劲早已过了,教他也已经比较吃力了。很多时候,妈妈根本就懒得动脑筋和他一起探讨,而总是让他看例题解答,只是这样进步比较慢,遇到真正的难题没人可以请教,有时也会有束手无策的感觉,自己要想有所提高,去老师那儿是最好的选择。而且善解人意的他更知道,这样,妈妈也可以卸下这额外的负担了。于是,他欣然应允了。
范老师那儿不是专业的培训学校,她也并不是什么学生都收,多的是朋友们托付给她的孩子。只是即使这样,几节课上下来,如果她觉得孩子没有学奥数的天赋,就会毫不犹豫地让孩子不要再去了,并且不收一分钱。
“他会不会跟不上?”范小兵第一次去时,已上过几节四下的课程了,又听说他从没上过正式的奥数课,范老师有点担心。
“没事,让他试试看吧。”妈妈对范小兵是有信心的,所以,她信心十足地说。果然,几节课下来,妈妈就听别的朋友说范老师对范小兵赞不绝口。等到一期课程结束,范小兵自豪地告诉妈妈他已经追上了所有的同学,一跃而为第一了。
方老师做班主任的这一年,因为幽默少知音,因为成长的烦恼,从小听惯表扬的范小兵初识挫折滋味。期末考时,他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沉着仔细,最终经受住了考验,以数学英语满分,语文96。5的成绩与英语满分,数学99,语文97。5的戎昱轩并列总分第一。
这是范小兵第六学期蝉联期末总分第一,同学们觉得不可思议,家长们赞声一片,连平时从不轻易夸他的爸爸也朝他伸了下大拇指。可是小姑姑却提出了异议:“范小兵在自己学校是好,可那是因为他在下面的镇小,到了市里的好学校,他不知道会排在什么位置呢!”
市属学校的教育质量比下面镇小好,这是明摆着的,谁也不能否认,可是也不能说下面学校的尖子生到了那儿就一定会成中庸吧?
好像要验证一下小姑姑说的是否会属实,在市里cJ小学当老师的舅舅让范小兵暑假去参加他们学校组织的奥数夏令营,为期八天。这要在以前,范小兵可能就一口回绝了,他从没离开过妈妈独自在外留宿,也不习惯住在别人家。可是现在他有点犹豫了,cJ小学的奥数成绩在市里可是众望所归的,他很想去领教领教那里专业老师的上课方法,也想看看自己的成绩在那里到底会排在什么位置。有尝试才会有突破!在妈妈的极力怂恿之下,爸爸又保证两天会去接他一次,范小兵终于鼓起勇气离开了家里。
这天,说好爸爸妈妈接他回家住了一晚,然后第二天早上又送了过去,没想到,又有了插曲。
和爸爸妈妈说了再见后,范小兵背着书包恋恋不舍地走向了校门,妈妈故意坐在车里不陪他过去,想着只要看着他走进校门,就打道回府了。
只是没想到范小兵被门卫拦住了,于是妈妈赶紧过去。原来他们是进要签名出要凭卡的,前两天范小兵和在这里做老师的舅舅一起进去自然没人拦他,而现在门卫要他签下原来的班级和姓名时他蒙了,说:“我本来不是这里的学生。”
只是他这样一说,人家就更不让他进去了。妈妈连忙解释了一下,并报出了舅舅的名字,门卫才得以放行。于是这以后,如果范小兵自己一个人进校,都会说一声:“我是插班生!”并报出老舅大名。
这次集训,是cJ小学在四年级的九个班级里挑选了每班前十五名左右的学生再进行重新分班,最好的到a班,然后依次是B班和c班,范小兵被分在了a班,也就是说他们这个班级里,都是期末考班级里前五名的尖子生。独自在一个陌生环境里的孤独感,很快被教奥数的夏老师生动有趣的上课方式所取代,更难得的,是范小兵很快就有了一个志趣相投的好朋友潘诺,两人出双入对,形影不离。
第一次测试,范小兵的成绩在班上只是中流水平,这让向来处处都是尖子生的他感到有点失落。分到a班的都是久经奥数培训锻炼的学生,有不少是从一年级就开始进行正式培训的,爸爸妈妈觉得刚加入其间的范小兵逊色于他们也很正常。但在安慰范小兵的同时,他们也提醒他,这也说明了小姑姑的话是有道理的,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要看到自己的不足,知耻而后勇。
“我们现在这个班级里,囊括了他们这个年级的精英,都是好学生,上课效率高的,连老师都说:‘在a班上课就是轻松啊!’”不回家的日子,范小兵每天洗完澡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妈妈打电话,已渐渐适应了夏令营生活的还他告诉妈妈,老师说夏令营结束前要进行两次正式考试,并按成绩进行排名。“妈妈,我会努力争取前十名的,否则会给舅舅丢脸的。”他这样和妈妈说。
其间,舅舅给妈妈打过电话,说夏老师很喜欢范小兵,建议下学期让他转到他们学校去。妈妈和范小兵说了以后,他说他也很喜欢夏老师的上课方式,只是小学阶段,他不愿意离开爸爸妈妈去过寄宿生活。
第一次考试,满分1oo分,范小兵考了95分,位列第一,且遥遥领先;第二次,满分15o分,试卷比较难,最高分125分,范小兵12o分,第二名。但第二次考最高分的同学第一次考的分数比较低,所以两次成绩加起来,范小兵名列a班第一名。
这样的成绩显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夏老师面对他那些学生也忍不住说:“人家下面来的,还没系统地学过奥数,照样考了第一,你们惭不惭愧?”
和相契渐深的潘诺挥手道别让范小兵有点不舍,但有爸爸妈妈守候的家更让他日思夜想。回过头来再细细回味夏令营的生活,范小兵感觉自己收获了不少,也成长了不少。最终的考试成绩证明了自己在学习上的实力;学会了独自在外面住宿,更让一直对他在生活上甚为担心的妈妈由衷地高兴。
通过与它的正式接触,范小兵觉得奥数其实就是在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题目中去寻找和总结规律。你找到了方法,一切难题就都能迎刃而解,找不到规律就会伤透脑筋,但学奥数确实可以开拓思维,培养他们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
虽然范小兵没有转学过去,但是不管是和潘诺的友情,还是对他青睐有加的夏老师,都让范小兵留恋。“如果有机会,明年我还想去。”他这样和妈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