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了十几年就是你们的啦?什么霸王道理。原来你认为我侵占了你的地盘不是?”
“对!”
“屁!这是人住的地方,正所谓是鹊巢鸠占,霸占了人的房子还震震有词,害羞不害羞?亏你还是一个女孩子呢!”
“这……这个……”女鬼一时语塞,被我抢白得说不出话。
“这什么这!快滚吧,不然我让你永远不得超生!”我恐吓她。
“混蛋!你敢骂我?你胆子也不小,为何见了我都不怕?”
“嗯,你有什么可怕的?”
“你不怕我把你杀死吃掉?你会死的很惨的啊!”
“无名小卒,怎能斗得过我?”
鬼被我激得大怒。
一个刷马桶的刷子向我飞了过来,我飞起一脚把它踢了回去。女鬼正呲牙咧嘴地向我冲过来,刷子恰好就撞在她的口上,把一个“哨牙”撞崩了跌落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女鬼知道斗勇斗狠肯定不是我的对手,因为我是男的,她是女的。无论力气还是身体,她无法胜过男人。于是女鬼使出了最令我头痛的一招:隐形。
一下子,女鬼不见了。
一壶开水冒着腾腾的热气向我拦头淋了下来,好在我身法奇快,一下子躲在台底下,但还是被溅了一些到脖子和手臂上,差点就被烫脱几层皮。
“还我皮来!”女鬼咬牙切齿。
当我刚从台底探出身体,一把菜刀又向我飞了过来,菜刀并不砍我,好象有一只手按住我的头,菜刀就贴在我脸上准备把我的脸皮割下。
说时迟,那时快,我已拿出刚才夺来的那根银阵向按住我的手上戳了过去。
“哎哟!”女鬼喊了一声就松开了按住我的手。
我四周戒备,可惜的是我看不见女鬼。我处于下风,只有戒备;不能进攻,非常被动。
我就将银针朝着女鬼嚎叫的方向打过去,银针钉中了女鬼,红线把女鬼一圈又一圈地缠住,把女鬼的身体勾勒了出来,使女鬼无迹遁形。
这时,女鬼的行踪被我看得一清二楚,再也无法隐形了。
我再抽出二根银针向女鬼打去,女鬼惨叫了一声,痛苦得现出了原形。
只见女鬼双手掩目,两根银针牢牢地钉在她的双眼上,这时女鬼再想作恶也已无能为力了。
三十五章 鬼节
更新时间2007…2…14 23:31:00 字数:10
记住作者:天天笑
第三十六章 三块冥币
更新时间2007…2…15 23:22:00 字数:2913
附录:焦点访谈……用爱心屏蔽网瘾
CCTV。消息(焦点访谈):互联网在中国发展迅猛,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一些与网络有关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网瘾少年”便是其一。目前这一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在帮助“网瘾少年”的问题上,既有学者参与也有一些有组织的社会活动。2005年3月,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等5家单位在全社会发起了一场“倡导健康上网、帮助未成年人戒除网瘾”的大行动。他们所依靠的正是分布在全国各地许许多多志愿者无私的付出和爱心。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应力便是其中之一。作为一名心理辅导老师,应力接触过很多因为沉迷网络而无法自拔的学生,教师的责任感使她努力帮助学生健康上网。她经常会召集孩子们到自己家中听音乐、讲故事、做游戏,她的家成了心理辅导站。从2005年5月接触第一位“网瘾少年”以来,经过应老师心理辅导的孩子已有近百人。今年1月,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授予应力“帮助未成年人预防和戒除‘网瘾’”贡献奖。《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5)》显示,目前我国青少年网民约有1650万,其中“网瘾少年”比例高达13。2%,超过200万人。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预防青少年上网成瘾,已经刻不容缓,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用爱心屏蔽网瘾(全稿)主持人翟树杰:2005年,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进入到第十个年头。在网络发展本身突飞猛进的同时,一些青少年由于沉迷网络而成瘾的问题也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国内司法界出现了第一起因为网络游戏而引发的诉讼案件。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立了网络成瘾治疗中心,全国各地纷纷开办各种大型的网络心理讲座,而这些努力都是为了形成一个愿望:健康上网,拒绝成迷。解说:他叫张潇艺,生前是一名初中三年级的学生,两年前开始迷上网络游戏。张潇艺根据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写了一篇8万字的网游笔记《守望者传》。而自己就是那个无所不能的“守望者”,一个和网络英雄一样,可以拯救地球,死而复生的复仇天神。由于沉迷游戏,张潇艺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而在游戏中的守望者却变得越来越强大,一边是现实角色的失败,一边是虚幻角色的膨胀,张潇艺开始迷失方案。2004年12月26号,在连续上网沉迷网络游戏36个小时之后,游戏中的守望者大败而归,张潇艺的精神支柱崩溃了。第二天早晨,张潇艺留下遗书,像往常一样,收拾好书包,走出家门,登上了自家那栋24层楼高的楼顶。这段录像是当天小区物业安装在电梯里的摄像头拍下的,记录了张潇艺生命中最后的影像。悲剧发生后,张潇艺的父母陷入了无尽的悲痛。此时一个名叫张春良的人走进了他们的生活。张春良,网络沉迷社会问题研究者。从2003年到2005年,张春良用两年的时间,先后走访了全国各地260家网吧,经过调查,一个想法在张春良脑海中形成,向缺乏自律的网络游戏商家挑战,为网瘾少年维权。张春良“网络沉溺”社会问题研究者:张潇艺留下了四份遗书,其中一份遗书是以自己的名字署名的,其它的三份署名是小徒弟、大第安和守望者,这三个都是网络游戏中的角色。然后在张潇艺的网游笔记里面,有好多次都是他把自己作为网络游戏中的一个人物,张潇艺跳楼的那个情节和他笔记里面留下的那些情节是一模一样的。解说:在随后的日子里,张春良为诉讼做起了准备,而首要的准备工作是聘请一位合适的律师。此时一封电子邮件引起了张春良的注意。张春良:李刚博士是在报纸上看到我的事情之后,他通过电子邮件主动和我联系的。他说你做的这场公益诉讼很有意义,我愿意为你无偿提供法律援助。解说:李刚,清华大学法学博士,中国第一个公益诉讼网站的发起人。对于这场在他看来胜算概率很小的公益诉讼,李刚有着自己的理解。李刚律师:在张潇艺这个案件中,被告主要有两家,一个是游戏产品的开发商,美国的暴雪公司;另一个就是中国的代理商。记者:那么这次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尝试?李刚:这个案件我想有两个方面,一个作为个人利益的维护方面。另一个角度,我们想通过这个诉讼,将政府应当做的行为在这个诉讼中给提出来,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弥补法律空白的一种努力。解说:2005年12月27号,张潇艺去世一周年的日子,记者再一次来到天津。虽然一年过去了,悲剧的阴影仍然没有散去,不同的是,此时张潇艺的父母更多了一份坚强,多了一份期待。张建华张潇艺的父亲:其实我已经做到了我觉得,我就勇敢地站出来了,敢于面对这个事实。用我们的事实来提醒那些沉迷在网络里的孩子们,赶紧醒过来吧,回到父母的身边。解说:正当张春良和李刚为了中国第一起网络游戏诉讼案四处奔走,积极筹备的时候,更多的社会力量也在共同为帮助孩子健康上网而忙碌着。2005年3月,由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等五家单位在全社会发起了一场倡导健康上网,帮助未成年人戒除网瘾的大行动。而他们所依靠的正是分布在全国各地许许多多志愿者无私的付出和爱心。郝向宏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秘书长:我们的志愿者队伍也在不断地扩大。到目前来说,我们的志愿者已经有将近1万多人,那么这1万多人的志愿者涉及到这样几方面,他们有心理学、社会学、法律方面的专家、学者,同时有长期从事教育的工作者。解说:应力,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帮助未成年人戒除网瘾行动志愿者团顾问。作为一名志愿者,应力除了本校的学生,还通过网络、书信或电话,与其他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建立联系。周末或者晚上应老师就会召集孩子们到自己家中听音乐、讲故事、做游戏,应老师的家成了心理辅导站。记者:像这样的你跟孩子们在家里的这种聚会,大概多长时间会有一次?应力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