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晋王爷既然有自己的打算,想要跟皇上作对。
自然地,不光只是生意人那么简单了。
此刻,他却能说出这种话,他应该明白,一旦这些机密全部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卧龙一战,丰国获胜了,可是,他的晋王府也就完蛋了。
在他的心里,终于,丰国的安危比那些私仇更加重要。
闻人煜带着他们匆匆的进入军帐之中,不分彼此,和闻人晔随意的坐下。
“老三,目前卧龙的粮草军饷能够坚持几天,多久就会有援军到?”
闻人晔望了苏念秋一眼,脸上有点为难的样子,闻人煜只是一挥手,“老三,有什么话你尽管说,她跟我一样。”
这话什么意思?
苏念秋蓦地心惊,突然记起来,那次她要去救文锦他们,赴宁无垠的约会之前,晋王爷说,苏念秋,别忘了,我的生意要你帮我管理,我王府的一半也都会送给你的。
闻人晔这才点头,说道:“我已经拿了皇上的令信,急调最近的人马过来支援。可是路途不近,一时之间也很难筹调到那么多人手。最多两万大军,最快也要十天到。还好,卧龙城是一个富裕的地方,军中粮饷还算充足。只是那个可恶的林员外,之前居然偷运走城里许多财物,还骗到一些粮草,都运给安军了。”
看来,宁无垠他们是早就做好了准备的。
他们俩兄弟的脸色都十分凝重,这个形势真的很不妙,一旦安军全力进攻,他们就很麻烦了。
已经攻下西宁了,安军士气正盛,加上这是安皇亲率的部队。
在气势上,他们已经输了。
不动声色的,苏念秋从怀中掏出一张纸,递给闻人晔,他看了之后脸色大变,急问:“小秋,这——你这是怎么想到的?”
“老三,这是什么?”
第110章 送羊入虎口
闻人晔脸上终于露出一丝轻松的笑意,在这种紧张时刻,很是难得的了,“二哥,难怪,哈哈,其实苏家的三小姐才是真正的了不得,才女啊!”
说着,还对苏念秋翘起大拇指。
其实,他已经知晓了她的真实身份,却还是叫她小秋,看来,虽然发生了那件事,魏王爷还是把她当朋友,他是一个非常仗义的人。
苏念秋心里十分的感激,她知道,自己做对了。
“哪里啊,王爷过奖了,念秋只是在一本闲书上看到过这个故事。刚好派得上用场,于是告诉王爷了。”
“得,你还是叫我大哥吧。”
闻人晔把手上的纸给闻人煜看,结果,他也露出了惊叹佩服之色。
汗,倒搞得苏念秋很不好意思了,其实,她也只是借用古人的智慧罢了。
这几天,她把古今中外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都在脑子里过滤了一遍。特别是,那最有名的三大战役,可是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都是以水攻,似乎,只有官渡之战的情况可以引用到目前。
而且,曹操正是以2万大军对阵袁绍的十万人马,歼敌7万余。
于是,她将官渡之战的情况大略写了出来,告诉闻人晔。
在东汉末年,豪强拥兵割据,逐鹿中原。时袁绍拥有冀、青、幽、并四州,自恃兵多粮足,图谋相机消灭仅据兖、豫二州的曹操。建安五年一月,袁绍率精兵10万南下。在此之前,曹操为避免腹背受敌,已先击溃与袁绍联合的刘备,并进驻易守难攻的官渡。四月,曹操以声东击西之计,于白马击斩袁将颜良,败袁军。袁绍初战失利,锐气受挫,改分兵进击为结营紧逼。两军对垒于官渡,相持数月。其间曹操因兵疲粮缺,一度欲回守许昌。谋士荀_g认为,曹军以弱敌强,此时退兵必为所乘;反之,袁军轻敌,内部不和,相持既久必将有变,正可出奇制胜。曹操纳其言,派兵袭烧袁军粮车;又亲率精锐5000奔袭袁军乌巢粮屯,全歼袁军,烧毁全部囤粮。消息传来,袁绍所部军心动摇,纷纷溃散投降。曹操乘机全线出击,歼敌7万余,袁绍父子仅率800余骑北逃。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袁绍则从此一蹶不振。
“此计甚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两军对敌,没有了后勤补给的粮草,那一方必败。卧龙本就是我丰国领土,我军据守此地已久,相对来说资源就要丰富许多。而安国远道而来,一路舟车劳顿,据闻,安军的所有粮草均是囤积在西宁和卧龙城中间的圩镇。如果我们先派兵引蛇出洞,声东击西,再想法毁去圩镇的粮草,坚守几日,我们的援军赶到,安军必败。”
不愧是久经沙场的大将军,只这么一会儿功夫,就想出了应敌之策。
闻人煜一拍手掌,“不错,表面上,我们还是不动声色,让安军以为他们必胜。所谓的骄兵必败,在他们疏于防守的时候我们再努力进攻。所谓的以少胜多,就是要利用地主之谊,跟他们打持久战。”
看来,他们心中也都有了计划,苏念秋放松了许多。谁知,这个时候却听到闻人煜问:
“念秋,这个东汉是什么年代?曹操、袁绍是何许人物,怎么我从未听说?你说是在一本闲书上看到的,可否告知,是哪本书?”
啊,她还真不知道怎么回答,只是懒得改动,才将官渡之战的原班人马照搬,按照故事写与他们看。
反正这个天佑王朝是架空历史的,她又故意说闲书看到的,他们也无从追究。
没想到这个闻人煜还真这么细致的过问,她总不能说是历史上看到的吧?只能嘿嘿傻笑着,企图敷衍蒙混过关,“我也忘了,以前打发时间看到的,觉得有趣就记下来了。其实哪是我的本事,只是抄袭了前人的智慧,那个作者才是真正的有本事呢那些东西都是他想出来的。”
还好,他们没有就这个问题继续追究下去,继续商讨了一些作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