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拿回蒙古和中亚等地的主权,是应远东共和国邀请;吞并暹罗,是暹罗政府主动挑衅;进军阿富汗,是应阿富汗王室所邀;进入次大陆,是追着“杀人魔王”盛世才的步伐;出兵波斯,则是驱逐肆虐的苏俄军队;而占领远东、两河、缅甸和马来亚等地,则是在击败日军的基础上得到。
至于西伯利亚和高加索,却是先后和远东共和国、苏联达成的系列条约所取得,全部都名正言顺,经得起推敲。
纵观整个中华民主共和国崛起、扩张和发展的历史,安毅政权都处在相对“被动”的位置上,从来没有盛气凌人的霸权与威逼。像现在这样公然逼迫一个在战前便已独立的国家,此前还从未有过。而且如料想的那样失败了。
当天夜里,迪亚娜身体不适单独休息。安毅在与欣交欢后交颈而眠的时候,说起了此事。
欣分析道:“在我眼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就相当于一种交易关系,要公平合理你情我愿才能长久,若是仗势欺人强买强卖,当一方忍无可忍时。必生祸端。…;
“我们强行为波斯出头,为的是避免引发波斯国内民族主义者的反弹,但是,如果为此去触犯土耳其的利益。引来土耳其民族主义者的反感,却得不偿失,毕竟就算把北方的土地给了波斯,他们的民族主义者就会减少对我们的敌视吗?未必!因此,与其两家都得罪,不如只侵犯一家的利益,这样将来也不会被孤立!”
安毅有些惊讶,若有所思:“难道是巴列维或阿什拉芙公主使出的挑拨离间之计?”
“他们未必有那个智商!”
欣摇摇头:“估计是潜伏在他们身边的、敌视王室和我们的人提出来的,可谓一石数鸟。现在波斯周边基本都被我们控制,少了北方苏俄的威胁。英国势力也被驱逐,王室的日子过得太舒坦了。反对派是想把水搅浑,让我们多方树敌,到时候我们疲于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届时就可以火中取栗了。”
“看来还得让波斯王室和民众多一些危机感!”
安毅冷静思考了一下,道:“现在莫斯科周边战况正急,虽然苏军在各条战线都进行了反击,但是德军正在不断积蓄兵力,一场新的决战正在酝酿中。回头我准备与斯大林联系。看看能否购得外高加索地区的土地。
“毕竟,外高加索是我们从德国人手里收复的,对于现在的斯大林来说,是一块可有可无的飞地,相对于苏维埃政权的生存,这里的重要性就不那么显著!若是能够达成交易,我们再和波斯签订一个秘密协约,战后把亚美尼亚共和国和格鲁吉亚交给波斯,以那里丰富的煤、铁、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我想波斯人会满足的!
“最重要的是,不管战后高加索山另一边是苏联还是德国的领土,波斯人都会直面一个强大邻居,必须牢牢依靠我们才能把政权维持下去,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什么都有我们来承担!”
欣忽然道:“现在我们境内的斯拉夫人,已经快突破一千三百万人,这实在不利于中央政府对于斯拉夫人较为集中的地区的控制。我建议把斯拉夫人大量迁往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等地,力争把其他地区的斯拉夫人人口降到五百万甚至两百万之内,必要时候,我们还可以放弃阿塞拜疆。”
安毅心中一动。
现在中国控制的石油产区,仅仅波斯湾周边就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百分之六十五以上,如果再加上西伯利亚、中亚、次大陆以及日后的东南亚群岛的油气田,总储量可以占到世界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这是一个极其可怕的数字。
巴库油田虽然现在的产量很高,但历史上仅仅十多年后油苗就逐渐枯竭,1955年原油产量占全苏联的比重便下降为15%,1970年跌至5%左右,到80年代,其所占比重甚至不到2%,随之而至的便是城市的发展速度减慢,政治和经济地位不断下降。
外高加索地区民族成分复杂,虽然历经苏联的内部清洗和德国人的高压统治,民不聊生,再加上受战争影响,人口减员严重,但好歹整个地区有大约四百多万高加索人保留了下来。这些接受过苏联义务教育、民族思想得到启蒙的人,对于安家军并没有多少好感。
不同于中亚、远东等地的种族,历史上曾经是中国的土地或者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情感上容易接受中国人。而外高加索地区受到欧洲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影响严重,比如格鲁吉亚多数居民信奉东正教,少数人信奉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亚美尼亚的居民多数信奉基督教,而阿塞拜疆的民众则主要信仰伊斯兰教,这些地区很难被融入大中华民族圈内来。
而安家军肯定不能实行纳粹德国那样的种族灭绝政策,因此与其花费巨大心血吃力不讨好,反而不如把这个烫手的山芋交出去,名义上纳入波斯王国的领土,想必届时仅仅波斯的内耗,就足以让那些民族主义者焦头烂额。
想到这里,安毅忽然觉得欣有女诸葛的潜质,心怀大畅,再次抱着玉人,覆雨翻云起来。
~~~~~~~~~
PS:谢谢风子鲜、CCZT556大大的打赏,谢谢弟兄们的订阅、推荐、月票和年度票!
双倍月票期间,天子继续求之,感激不尽!(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一一二章 开罗之战
北非战场。
四月十一日,隆美尔为了挽回颓势,开始发起全线反击。
凌晨两点,在东起伊斯梅利亚,西至比尔湖凯尔的漫长战线上,炮声隆隆,搞不清楚德军主攻方向的盟军指挥部门,仓促应战,拼命地向对峙的德军防线倾斜炮弹,阻止德军随时有可能发起的进攻。
清晨五点,就在开罗城里的蒙哥马利尚在判断德军的主攻方向时,德军第十五和第二十一装甲师,集中六百多辆坦克和四百余门自走火炮,向盟军在开罗西北方的奈特伦洼地防线发起猛攻。
奈特伦洼地在尼罗河三角洲以西,西部沙漠的东北部,全长四十公里,宽三到八公里,最低点低于海面二十八米,周边有几十个小盐湖,其中乌姆里舍湖和杰阿尔湖较为出名。该地区盛产苏打,居民引用地下水源,从事灌溉农业。
隆美尔之所以选择这里作为突破口,在于这片地区除了水源有保证外,而且远离了尼罗河三角洲水网密集地带,有利于机械化部队高速推进。
盟军一个英印师构筑的防线,被德军轻易突破。
至清晨八时许,突前的第十五装甲师已经把战线推进到开罗西北四十多公里处,英印师残部肝胆欲裂,直接退往东部的拉希德河西岸地区,然后顺着河南下,在穆斯图鲁德地区由盟军接应退往尼罗河东岸。
蒙哥马利接到前线警讯。立即调集一个英国装甲师赶往奈特伦洼地外围进行增援,依托提前构筑的防线。堵住德队向开罗挺进的道路。
英国人自己也非常清楚,这条连接埃及与亚历山大港的公路。地势平坦,没有河流阻隔,有极大的可能成为德军攻击重点,提前做了周密的部署。为了长期据守,在这条临时构筑的战线上挖掘有大量可提供饮用水的深井,并部署了两百余门从安家军手里购买的88毫米高炮。充作反坦克武器,再加上提前部署在这里的一个澳大利亚摩托化步兵旅,盟军实力不容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