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几个人在屋里坐了一会儿,吃了些肉羹和团子,周子扬和宋文朗才回去。
&esp;&esp;次日清晨,湘君收拾打点地整整齐齐,随着周弘带着宁娘去了宋府。
&esp;&esp;一进庭院,遇上挺着肚子的梅若寒,眼光交汇片刻,各自行礼,面上依旧和善融洽。
&esp;&esp;宋文容急巴巴地跑过来抱宁娘,宁娘也不见外,栽在宋文容怀里咯咯笑,周子扬趁着这个时候借着宁娘的名儿,把宋文容领到一边儿去玩闹。
&esp;&esp;周弘和几个男眷站在一处说笑,孟庭轩也在其中说话,女人之间不尴尬,男人之间自然是心更宽。
&esp;&esp;宁娘转着脑袋,找到了宋文朗,咿咿呀呀地要宋文朗抱。
&esp;&esp;宋文朗只好抱着她,拿着糖一会儿给她舔一口,宁娘心满意足地亲一口宋文朗舔一口糖。
&esp;&esp;宋文容和周子扬就在一边上说悄悄话。
&esp;&esp;赵氏看着宋文朗,笑道:“宁娘是真爱缠文朗。”
&esp;&esp;湘君也望着宁娘那傻乎乎的样子,笑弯了眼角:“宁娘想讨三表哥手里的糖,平日里让吃糖吃得少,医官说少吃些,以后是要长牙的。”
&esp;&esp;李氏:“吃些也没事,文磊小时候也爱吃,牙挺好的。”又笑道:“听嫂子说,你怀着宁娘那时候爱吃酸的,许是酸的吃多了,就爱出来吃些糖。”
&esp;&esp;李氏平日里少话,不过说来却让人心头舒畅。
&esp;&esp;这一说说到了孩子,在坐的女眷们又都是有了孩子的,便住不了口。
&esp;&esp;孟氏“咦”一声,开始拉着梅若寒闲谈:“你的口味呢?有了身子的,总爱饿一些,今儿没见你吃着。”
&esp;&esp;梅若寒瘦削的脸上有些浅笑:“不常饿,也没有什么格外喜爱的。”
&esp;&esp;湘君这才将她细细看了去,这样看来,梅若寒神色不如以往精神,怀了孩子反倒瘦了下去,唯有肚腹是鼓了出来的,也许是怀了孩子有些磨人。
&esp;&esp;梅若寒也看了湘君一眼,湘君又偏开脑袋去,并不作多理。
&esp;&esp;临到用了一顿饭食,湘君将宁娘让周弘带着,自己随着孟氏朝院子里去。
&esp;&esp;门外寒风凌冽,湘君拢了拢袍子,宋文容又伸手扶了扶湘君,一直拥着她去了院子里。
&esp;&esp;孟氏厅堂里摆了炭火,一股暖烘烘的热气儿迎面扑来,婢女侍候几人宽下肩上袍子,又端了茶盏来。
&esp;&esp;孟氏饮了一口茶,看着那炭火道:“再说是洛阳,不及京都,家家户户都有地龙暖着。”
&esp;&esp;洛阳是老城,当年修建的时候也没想着地下埋地暖,所以只能用火盆子烧炭,但京都就不一样,许多府邸新建,下面自然就埋了地龙,或是花点儿钱,劳点儿心,让人在旧屋子里埋也成。
&esp;&esp;地龙是比这炭火盆子要舒适许多。
&esp;&esp;湘君听话听音,料想道梅若寒那头的人是洛阳人氏,孟氏这话还是想要将文容嫁道京都去,就笑道:“可不是么,也正是巧了,原是咱们益阳侯府没几间房备了地龙,想着懒得麻烦,今年子扬受了拔擢,说是热闹一下,就将整个侯府里外翻了一遍儿,各房都埋了地龙。”
&esp;&esp;“子扬年纪小小就进了破云军,也真是不容易。”孟氏眉里眼里皆是笑意,这周孟两家掂来掂去,还是要找个有本事的才成。
&esp;&esp;湘君说:“又不是多了不得的事儿,今后的路还长着,他是个肯用心的,咱们日后都少不得要拉一把。”
&esp;&esp;孟氏垂着眼皮,思索两三分:“只是他年纪是真小了些,不然倒能”欲言又止。
&esp;&esp;湘君自然知道孟氏要说什么,赶忙接口道:“我看他是有些年少,不过人不成家哪得稳重?”
&esp;&esp;孟氏点头道:“这倒也是,先不说子扬,就说七郎,没成婚那会儿,少不得风流佳话,遇上你,我看是服服帖帖的。”
&esp;&esp;湘君一时间竟然无言以对。
&esp;&esp;宋文容在一旁笑道:“前年在咱们这儿那会儿,七王爷就每日里都得去湘君姐姐那儿一次,吃吃茶说说话儿,性子好得很呢。”
&esp;&esp;孟氏瞪了宋文容一眼:“你又插什么话,姑娘家家的,还不快进你那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