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清河距离李府十万八千里,人丢了,当然在附近找,怎么可能会第一时间想到来这么远的且不相干的地方?
其中定有玄机。
一艘装载着花炮的货船忽然停靠到岸边,各个画舫、青楼的人纷纷来拉自己要的货。
动静不小,谢资安同那回话的卫兵俱望了一眼。
看罢,卫兵回道:“听说将军收到一封信,上面指名道姓让将军来这里。”
卫兵的回话,距离谢资安的猜想又近了一步,绑架喜姑的人并没打算真的要喜姑的命,他们把李寒池引诱到这里,是有意让李寒池去亲自发现藏在水里的喜姑。
既然不是谋财害命,那就是在给李寒池一个教训。
这是极其危险的,时间上倘若出现稍微大一点的偏差,喜姑都会被淹死。
照此看,此人也是个精于算计之人。
所以,李寒池究竟得罪了什么人?
谢资安倏忽意识到自己的这个疑问非常愚蠢,依照李寒池的臭德行,得罪的人该是数也数不清。
大得过节里他知道陆炳秋,可还有那些与他有小过节的人呢?
仔细盘算,连李寒池的好兄弟高骏也能算作嫌疑人之一。
谢资安相信,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高骏现在对李寒池笑脸相迎,可能是真有那么点所谓的兄弟情,但更多的是畏惧李寒池的家世。
他是否心甘情愿的跟在李寒池屁股后面做个任劳任怨的小跟班?心里又藏没藏着恨?
这谁也不知道。
谢资安对高骏印象其实并不深刻,第一次见到高骏时,他都没想起来高骏到底是谁,后来见多了才把原书里次要的人与他现在见到的人对上号。
原书中李寒池众叛亲离,陷入众矢之的时,高骏为了撇清关系,是没少对李寒池落井下石。
后来李寒池带着外族人打进邺城,念着往日旧情,饶过高骏一命。
可高骏却和赵成霄等人合谋,把李寒池从神坛拽进了地狱。
与其说高骏冷血,不如说他活得现实。
这个时代的亲情、爱情有时候都廉价的一文不值,何况是兄弟情呢?
雪中送炭是奢望,锦上添花才是真实。
天气寒冷,街上的小贩们却不见少,有推着碳车的老翁,也有挑着菜蔬的年轻人,亦有把自己的绣花拿出来卖的妇女。
他们穿得淡薄,立在寒天雪地里,凡是露出来的肌肤都冻得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