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玉都论坛 > 第10部分(第2页)

第10部分(第2页)

听到婴儿的哭声,郑先瑞的情绪随之松弛了一些。稍过片刻,房门推开,接生婆从里面走出来,热忱地向主人报喜;“恭贺郑家老爷,府上喜得千金。”

郑先瑞顾不得其它,立即奔进屋子、走近了夫人跟前。瞧见妻子躺在床上,神色非常疲惫,样子还挺安祥。再瞅一瞅身边的婴儿,感觉到母婴都很平安,他倒吁了一口热气,一颗悬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

初为人父,内心有种说不出的激动和喜悦。郑先瑞贴上跟前,仔细地端详着女儿;她的身体细小纤弱,小脸蛋儿粉红稚嫩,小巧挺直的鼻子,两条细细的眉毛,就像两道弯弯的新月牙儿那般好看。在恬睡之中,她的一双眼睛,就像细细的两条线儿,小嘴儿在不时地微微嘟动,令人感觉心里甜滋滋的。接着,他转过头来,对着妻子惬然一笑,关心体贴地安慰说;“你辛苦啦。”

一句温馨的话语,就像一股暖流,浸透在心田,疲惫和痛楚立刻就被驱散于九霄云外了。转念之间,于氏的脸上似乎有一点儿淡然,轻轻地略过一丝无奈的表情,似笑似嗔地吟声低语;“只是——我为郑家生了个女儿,要是生个男孩,老爷会更加高兴的?”

郑先瑞饱含对妻子的一片深情,目光不由凝滞了一下。接着,他开怀一笑,风趣地逗起乐儿说;“生个女儿,做为讷娘——就更辛苦了。儿子多由父亲教悔,女儿我则少费心思,就要全靠母亲培养教育喽。”

于氏心里惬意,一双明亮秀丽的眼睛,欢笑起来显得越发恬美。她侧过脸儿,专注地瞧着心爱的女儿,一时却是不知应当怎样称呼?随即,便又转过头来,含笑地向丈夫请示;“先瑞,咱们的宝贝女儿——还没有名字呢?就请父亲为之赐个名字吧。”

“是啊,是该给女儿起一个好听的名字。”此时,郑先瑞把目光转向女儿,面含微笑,慢然地喃喃自语;“虽然每个人的名字,都只是个称呼,却是蕴涵着长辈对待晚辈的一种希望和寄托,我们要为这个女儿起一个什么样的名字才算合适呢?”话到此处,他神色专注,庄重认真,仿佛经过思忖考虑了一会儿之后,脸上漾溢出一种非常满意的笑容说“郑——如——玉。我们这个女儿的名字,就叫;郑如玉。希望她玉质慧心,美润如玉。”

“好——好啊!我们的女儿就叫;郑如玉。”于氏聪慧贤淑,善解其意,立刻认同地赞叹说;“郑——如——玉,这个名字恰到好处,非常富有意境。郑家采玉琢玉,给女儿取用玉字为名,其中寓意深长,听起来也美奂顺口。”

此时,郑先瑞含蓄一笑,脸上露出一种自信的神色,随即解释出另外的一层涵意;“你姓于,与如字协音。郑如玉这个名字,可谓;内涵多多,意义深远哟。”

于氏满心欢喜,亦是若有所思,她的一双眼睛非常美丽,晶莹般地闪着亮光,随口又再加注解说;“如玉璞,细雕琢,方成器嘛。”

郑先瑞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表情。而且笑逐颜开,乐呵呵地点头赞美;“是啊?我相信,女儿这块纯净的璞玉,在母亲的悉心雕琢之中,将会把她雕琢成为一块玉中的珍品。”

瞧着女儿安静恬睡的样子,于氏爱怜地贴贴女儿的小脸儿,美不胜收地接着说;“如儿的父亲,真不愧为是玉器铺的老板,就连给女儿起的名字,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哟。”

猛然之间,听得窗外传来一阵声嘶力竭的痛叫声。此时,二人这才从欢喜当中回过神来,想到西房的兰氏也在临产。于氏心里惦记,露出了不安神色,赶紧催促道;“先瑞,快去西房那边,看看情况怎么样了?”

先瑞转身快步地走出东房,奔到了西房那边。一直等到太阳偏西,天色将黑,西房里面才迟迟地传出一阵婴儿的啼哭声。随即之后,房门一开,接生婆从里面走出来、高声报喜道;“恭贺郑家——喜得千金。”

当即,郑先瑞为之取名;郑兰玉。意为兰氏所生。

(4)

从内心来讲,郑老太很是期盼孙辈有个男孩。然而,家中多年没有婴儿哭声,今日连得二女,可谓;双燕锺祥。老人家也是满心欢喜,脸上漾溢出绝少有过的荣耀神色,简直乐呵得合不拢嘴了。

晚饭的时候,郑老太与儿子在上房共进晚餐,兴奋的心情仍然难以平静。回想起旧时的一些往事,她觑眯着眼帘,心思远虑,禁不住又喋喋地念叨起来;“先瑞,如今,咱们郑家生了两个女儿,也算有了后代。你阿玛生前与庄老太爷定下的那份联姻亲约,这回可是能够实现愿望,指日可待喽。”

郑先瑞处理事情考虑慎重,细致周全。他对此心中有数,知道兰氏家人风气不好,孩子的品性将会受到影响。便是耐住性子,只能暂且地安慰老人;“讷娘,此事——您不必过于着急。现在,郑家的女儿还小,不防等到孩子稍大一些,再来确定庄郑两家的这桩婚约亲事也不迟嘛。”

“哎,庄郑两家的这份联姻亲约,就是我生前撂不下的一份心思?尚若早早地落实这件事情,我的心里就会感到安稳和踏实一些?”老太太性格刚强,向来说一不二,对于承诺的事情也很讲究信誉。

“讷娘,您就只管放心;郑家与庄家的这桩联姻问题,是我们或迟或早都要履行的一项承诺。现在,郑家的两个女孩才刚刚降生,年岁太小,她们将来的秉性脾气,性格好坏,暂时还不都是未知之数?到了一定的时候,才能决定将要把哪一个女孩许配给庄恩人家才算合适呢?”此时,郑先瑞只是想要说服母亲,暂缓一下时间。可是,不经意之间,随口就把内心的真实想法稍带了出来。

儿子语短味浓,老太太似乎慢慢地品嚼出其中味道。一时,她目光沉凝了很久,心里好像想的很远很远,仿佛从中领悟出一种明确的见解,郑重认真地重复一句;“是啊?将来——还不知道要把哪一个孙女许配给庄恩人家才算合适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12。…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1)

时光荏苒,转眼就是三年。郑家的两个女孩姣灵并美,都长的活泼健康,十分可爱。

郑先瑞创办基业,整日早出晚归,忙碌于生意和业务上的一些事情,没有闲暇时间顾及家事。倘若在家稍有空闲,心里高兴的时候,便是与“如儿”及“兰儿”逗逗乐儿,父女亲怩亲怩。由于得子较晚,好不容易盼来孩子,再加上两个女儿都是天真俊美,聪明伶俐,郑先瑞对待两个女儿特别溺爱,则是任其娇宠而不欲管教。

郑老太对待孙女,便是视为两颗明珠。每当孩子围绕在膝前嘻戏撒娇,稚趣玩耍的时候,老人家都是满心欢喜,乐不可支。能够享受到这份盼望已久的逸致亲情,仿佛就是老太太生命中的最大幸福。

然而,由古至今,培养和教育孩子——就是文化道德铺就的特殊工程。母亲的道德情操,婴儿自母体里就得到熏陶,每一个孩子的生性各有不同,与生俱来就有所差异。也可以说;一个未长成人的孩子,就像是一棵未经修剪的树苗,或者如同一块有待于雕琢的璞玉。郑先瑞家中的两房夫人,因为文化修养不同,道德观念大有差异,为女儿所采取的教育方式和营造的生活氛围也是截然不同的。

于氏本名;于韵书,出身于一个良好的汉族儒雅家庭。其父于孟启,曾经教过私塾,也开过茶庄和药店,却是有着一副悲天悯人,乐善好施的心肠。其母孔氏,祖籍山东曲阜人士,乃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的直系后代。孔氏在家中相夫教子,非常重视礼仁教育,从读书学习到为人做事,对待子女都是时时叮嘱,督促甚是严格,方方面面都抓得很紧。由于自身奉行勤勉俭约,常常乐意慷慨济人,在教育子女方面做出了楷模和榜样。所以,于氏自小受到家庭的熏陶和良好教育,生性非常谦和,知书达理,待人宽厚仁慈,养成一种严肃克己的道德观念,处世接物从来不肯薄待他人或对他人无礼。

现在,于氏作为母亲,对待女儿十分慈爱,非常注重孩子的道德意识和心理教育。在“如儿”奶气未脱,咿呀学语的时候,就开始教育和引导女儿读书识字,而且耐心细致,循循善诱。母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待子女都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在为人做事方面,她教育女儿仁慈礼让,严于律己,宽待别人。并且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了楷模和榜样。希望女儿在文化的熏陶中培养成长,能够超凡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