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西河合集 > 第60部分(第1页)

第60部分(第1页)

着强。

“走出去,把现有的部队组成小分队,去做群众工作。我们不能把西河让给鬼子,不能让老百姓以为运河支队完了,只要让老百姓知道,星星之火仍在燃烧,老百姓心中的希望之火就不会熄灭。”谭洁语气铿锵的说。

“好,不是鱼死就是网破,如其苟延残喘的活着,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就像李清照说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许放回答的语气同样干脆,一反他那懦弱的性格。

“不!”谭洁摇头否定了许放的话“我们不能蛮干,要用脑子和鬼子斗,肖鹏的话是对的,当敌人势力强大的时候,我们不能硬碰硬,更不能硬干。这么大的西河,敌人是顾不过来的,我们先找敌人薄弱的地方下手,打得了就打,打不了就跑。当庄稼长起来了,我们就有了最好的掩护。在敌人的公路、碉堡修起来之前,我们要建设好根据地,哪怕是小片的根据地。组织精干的小分队,不和鬼子大部队干,专对那些死硬的汉奸投敌分子进行镇压。”

“好,我同意。就因为我们的失败,汉奸们认为运河支队再也起不来了,十分猖狂,是要给他们点颜色看看。”许放心情振奋的说,他这个人不怕做工作,就怕当家的不振作,怕不知道做什么工作,谭洁有这个态度,他是从心里高兴。“组织小分队,你准备让谁牵头?”许放问。

“我。”谭洁说。

“什么?”谭洁的回答让许放大吃一惊,立刻站了起来。“不,绝对不行?”许放的口气异常坚决。

“因为我是女人?因为我不是军人出身?还是因为我不配去领导他们?”谭洁的话同样犀利,似乎是孕育很久的山洪,控制不住的爆发了。

许放怔住了,谭洁那挑战性的语气让他感到陌生,甚至有点恐惧,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他当然不是这样想的,可是去解释,谭洁不会听进去,他了解谭洁的个性。

谭洁并不需要许放的回答,冰冷的目光投向远处,内心里的悲伤正在化为力量,那里是肖鹏跳水的方向。如果说,林强的牺牲让她感到悲伤,肖鹏的离去就不仅仅是悲伤了,而是深深的自责、愧疚,这种折磨也许会伴随她的一生,却也因此产生了巨大的推力。吴兵去找肖鹏,二十多天杳无音信,这让谭洁彻底失望了,心里觉得肖鹏肯定不在了,那么踏着肖鹏的血迹往前走,似乎成了她唯一的选择。她的这种心里,许放如何能够猜得出来,所以对她的巨变感到吃惊就不奇怪了。别人只看到谭洁外表的刚强,谁又知道她那刚强的后面,潜藏着多少柔情呢?而这种柔情一旦化为仇恨,它就是威力无穷的炸弹,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

这天晚上谭洁睡了一个好觉,第二天一大早就发出命令:除了不能动的重伤员,运河支队全体成员分成几个小组,走出封闭的洞穴,他们要在小野的重重包围中,开始了新的远征,要用血肉之躯,和鬼子进行生死较量,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中华民族的伟大就体现在人们越是遇到困难,就越会迸发出顽强的力量,所有的入侵者都会感受到这种力量,最后被埋葬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里。

“大姐,我们去哪?”秋菊问,说这话时,她那光洁的脸上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本来特别小分队里是没有她的位置,可是爱情的力量太强大了,见不着李威,听不到他的消息,她快疯了,所以她不能憋在地洞里。在她死缠烂打之下,谭洁只有投降了,都是经过男人的女人,她理解她那饥渴的心情。因为谭洁明白,只有走到外面,才有可能见到李威,才能听到李威的消息,任何有关恋人的消息,对于一个思念男人的女人,比甘霖更重要啊!

“去李家窑。”谭洁简短的回答着,脚下的步子迈得很大,晨风吹在脸上,使她脸上的神色显得鲜活,这是昨天晚上和许放商量好的去处。虽然李家窑离他们不近,但是他们是运河支队最早开创的游击区域,那里的群众抗日热情很高。

听说去李家窑,分队战士的脸上都挂了笑容,大家对那里太熟了,知道老乡们会像欢迎孩子一样笑脸相迎,会给他们贴香喷喷的大饼子,煮黄澄澄的小米粥,还会用山野菜为他们包包子,炸鸡蛋酱,如果运气好,还能吃到野味呢!

太阳升起一杆子高的时候,他们离李家窑不远了,此时的每个战士脸上都挂着津津的汗珠,男人们的对襟小褂不约而同的解开了扣子,大枪斜挂在肩上。谭洁命令就地休息,把田亮喊了过来。“你去村里看看。”

田亮听了一怔,随后答应了一声“是,”转身走了,不过他心里并不舒服,觉得谭洁是多此一举,怕是被小野打怕了,因为据他知道,鬼子的势力从来没有到过李家窑。历次鬼子扫荡也顶多在那差个边,因为那里的老百姓从来就姓共。

 ;。。。 ; ;

第六十七章,真假汉奸(2)

别看李家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远离市镇,但是并不落后。历史上这个村子出过不少人才,中过进士、举人,出过县令州官,在这方圆几十里算是大名鼎鼎。抗战以来,鬼子汉奸没少费心机,就是插不进去,村子里的人,骨头硬着呢!对这样的村子谭洁也小心,过分了。

田亮想着,快步的往村子里走去。过了眼前这条小河,就可以看见村口的大门楼了,据说那座门楼是秀才老爷衣锦还乡时修建的,古香古色,十分高大。当初他功成名就,家里人劝他重修祖坟,他却拿出钱来为村里修路,修门楼,后来他的家人不但没有因为不修祖坟遭到灾难,反而门庭大盛,不是当官的,就是商贾巨富。也许受到他的影响,村子里凡是有些出息的,都要做些公益事业,风气很正,正能量十足。抗战五年了,村子里不但没有一个当汉奸的,连一个在伪政府里任职的也没有。而参加国民党的,运河支队的比比皆是,因此李家窑一向是鬼子的眼中钉。这次扫荡村子里损失很大,不少房子被烧了,人是躲起来,没有受到伤害,但是锅碗瓢盆被砸坏不少。

走过了小木桥,前面就是门楼了,两百年的风雨侵蚀,除了让它变得旧了些,仍然还是那么高大,不能不说是个奇迹。田亮下了桥,向左边的小路走去,从那条小路进入村子要近许多。道路两边的玉米已经长得一人高了,但是因为开春的雨水不足,叶子的尖上都有黄色,玉米穗也不饱满,蝗虫在草丛中蹦来跳去。

“田大哥。”一个稚嫩的童音传进田亮的耳鼓,把他吓了一跳。目光投了过去,一个剃着光头,光着上身,手里掐着蛤蟆的男孩出现在玉米地里,脏兮兮的手里蛤蟆在摇晃,好像在向田亮招手,脸上是一付焦急的表情。田亮认识这个孩子,他姓李,外号叫秃子,是村里李铁匠的儿子。虽然田亮不知道秃子喊他干什么,还是老实的走进玉米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