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镇,顾名思义,袁县最南边的镇子,同时距离边境也是不远。
这次赶路的如果不是伤兵,几个时辰就能赶到。
第一批伤兵就在这里放下,至于他们下一步的安排,包括抚恤金发放,等过几天县里统筹安排好了,由镇里转交。
此地交接给镇衙一百多名伤兵,徐校尉拿出需要交接的名单,交给了镇衙的文书,把人分了出来。
老周就在此站留了下来,临近分别,和赵弓说了几句话。
“赵兄弟,我家在镇东十里,周家村,一打听就能找到,有机会来找我。”
“嗯,好的,周大哥。”
“注意伤口别沾水,结疤以后就没事了。”赵弓交代道。
老周告别了赵弓,就回到队伍中去了。
留下的伤兵们在文书的带领下安排在镇里的一处空院子,等到饭后估计就遣返到各自村里去了。
至于还需要继续赶路的伤兵,直接带到镇子的北面就地休息。
徐校尉安排护送的士兵维持秩序,自己则在大家羡慕的眼神中直接去了衙门。
镇子的镇长有请,大概率是打牙祭去了。
没多久,镇里的衙役赶着一辆马车送来了午饭。
不再是菜汤,改成米汤了,窝窝头依旧是黑的。
即便如此,大家心情瞬间好了很多。
民以食为天,这种米汤也是因为都是伤兵,镇长大发善心才拿出来一些煮些汤水给伤员们补补身体。
赵弓同样也很开心,偷偷切了一些肉粒放入米汤中,一碗稀拉拉的‘肉粥’就加工成了。
大家稀里呼噜边吃边喝,不亦乐乎,赵弓更是吃喝的眉开眼笑。
饭毕,吃饱了的众伤兵或站着或坐着,三三两两的闲聊起来。
“你说咱们回去后是继续务农还是安排吃公家饭?”一名伤兵问着旁边的人。
“谁知道呢,反正俺得回家,家里还有地呢,我出来后,家里就没劳力了。”
“也是,俺媳妇孩子在家我也不放心,现在的世道变了,挺乱的。”
“别回家后你媳妇孩子变成别人的,那你就惨了。”另一个人打趣道,看来他们是比较熟悉。
……
“去你大爷的,乌鸦嘴。”
看着他们在斗嘴玩,赵弓不禁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条件在艰苦,向往美好生活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梦想。
这时,徐校尉骑马回来了,满面红光,赵弓观察到,徐校尉嘴边竟然还有油渍,看来这顿饭挺丰盛的,肯定有肉吃。
“走了,大家伙继续赶路,今天晚上争取到下一个地方。”徐校尉吆喝着,中气十足。
“报告!”赵弓举起手。
“什么事?”徐校尉听到后问道。
“我胸口疼的厉害,马车上这一站下来了几个大哥,我能不能坐到马车上。”赵弓争取到。
“你是哪个名字?”
“赵弓,将军。”
一声将军的称呼让徐校尉心里顿时美滋滋的,他让医护兵翻出花名册,赵到赵弓的名字。
上面名字后面简单写了一行字,也算是备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