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女主叫云水的 > 第4部分(第2页)

第4部分(第2页)

现代中国结非常的灵活,可以把基本的结组合成各种形状,就可以算得上是一种新的络子花样,而且还可以穿上各种珠子,小的瓷器制或塑料的玩意,变出更多花样来,可惜这里没有这些。

顾雅妍又编出中间是个小盘长,伸出八边,分别编上祥云结和吉祥结,取名“吉祥如意”;还有用双联结和酢浆草结编出的“寿”字图样,用柳绿色锦绳,取名“寿比南山”;又用双联结、盘长结、团锦结、酢浆草结编出五角星形,中间含蕊的梅花图样,上下各连着两大朵菊花结,取名“菊梅君子”……又花了五六天,共编出五个花样,加上先前的四个花样,一共九个花样,十四根络子。

顾雅妍觉得她的优势只是在于创新,能够大胆又随意的将各种基本结组合起来,并借鉴了现代才设计出的新图样,可是,这些根本没有什么技术含量。顾雅婧都能够跟着她编,就打出一模一样的来,那些技艺更高的人只怕多看几眼,也能打出来。所以,用这个赚钱,只能赶头一波,用不了多久,如果这种络子真有市场的话,那各种各样类似的络子就会层出不穷,到时候,就卖不出什么好价钱。而且,一般人一天顶多打出一两个,贴补家用可以,想靠这个发家致富,那就免谈了。

可顾雅妍才八岁,又没有本钱,能够用的赚钱方法也就只有女红了。于是顾雅妍又让李氏教她画样绣花,这样,她就能“自然”的“创造”出十字绣和丝带绣了。

“娘亲,你教我些基本的绣花针法吧?这样,打络子累了,就可以绣绣花,不用老做一样活计。”李氏打算后天去镇上卖绣活,顺便回娘家问问腾房子的事。顾雅妍想趁这两日做个十字绣荷包,到时候一起去卖,看有没有市场。

十字绣虽然简单,可用来绣卡通图样是再适合不过了,这种技术虽然也很容易就被仿冒,可她的法宝是前世无数经典的卡通形象,她相信这些无论在哪个时代对小女生都是有着致命的吸引力的,不知靠这个能否赚到第一桶金?

李氏也是知道同样一种绣活做久了容易累,换着做就强一些,再看女儿如此上进,打心眼里高兴,欣然教授起来。

李氏教顾雅妍的是蜀绣,其针法绣技有近一百种,常用的有三十多种,最基本的有十八种,分别为:晕针、掺针、柘木针、车凝针、贯针、闩针、插针、撒针、滚针、接针、拔针、扣针、藏针、载针、飞针、梭针、虚针以及绩针。

“那我今天就教你最简单的晕针,大妞,去我房里把绣绷拿过来。”说着便细细的给女儿讲解起来,“晕针是一种有规律的长短针,分全三针是长短不等的三针;二二针是两长两短的;二三针是两长三短的三种。各种针脚都是密接相挨着的,每排的长短不等,但针脚是相连的,交错成水波纹;全三针适用于倾斜运针的绣面,向左倾斜的先由短针到长针;从右倾斜的先由长针到短针。二二针适用于小面积的部位。二三针用处较广,凡正面或稍倾斜的绣面都适用此种针法,绣花、鸟、虫、鱼、人物、走兽不仅易于浸色,而且看着也逼真。”等绣绷子拿来,又手把手的教起顾雅妍。

第七章 堂兄

顾雅妍现在每天都过得很充实,读书练字,打络子绣花,从早排到晚。李氏由于想赶着把她那三尺见方的屏风绣好,便把厨房的活计交给了顾雅婧。

于是,顾雅妍又获得了在厨房活动的机会,顾雅婧见妹妹已经在厨房里打了快一个月的下手了,又见她点子多有主意,便也由着她,只是不准她动刀子。

顾雅妍见动刀子的活不能干,便打起了做面食的注意。这里虽然偏南方,以米饭为主食,但偶尔也会吃些面食作为调剂。

顾雅妍现在真的是感谢买房后,那段捉襟见肘的日子了,她的这身厨艺也是在那个时候练出来的。既要营养美味健康,还得要省钱,那就只有自己动手了呗!

其实顾雅妍最擅长的是西式茶点,大学时,热衷于小资情调的她,还特地去了一间蛋糕房打工,跟大师傅搞好关系后,偷师了不少做糕点的诀窍。

后来,在走上社会,面临经济的现实压力后,才转战实惠的美味。适合一个人吃的盖饭、炒饭,中午可以当做便当的饭团、面点,美容养颜的广东靓汤和广东粥,都是她经常做的美食。

顾雅妍先前做过川味麻辣包和素馅饺子,家里人都觉得味道不错,顾老太太还破天荒的给了顾雅婧和顾雅妍姐妹俩一人十个铜板作为奖励,所以,家里饭桌上偶尔出现面食,大家也习以为常,不会像一开始那样排斥了。

顾雅妍今天准备做小笼汤包,村里吴大牛家独子娶媳妇儿,把家里养的两头大肥猪给杀了,还每家送了块带皮五花肉。农村里除了过年,很少能吃到新鲜的猪肉,顶多来客人时,弄点子腊肉就不错了。所以这还是顾雅妍近两个月来第一次吃猪肉,以前,顾雅妍为了保持身材,也很少吃猪肉的,主要以牛肉、鸡肉为主,现在,看着这么一块红里间白的五花肉,竟然如此激动,太没出息了!

顾雅妍先将面粉用冷水和成光滑的面团,掉了点盐,可以中和口味。她人小力气也不大,怕手揉的面团不筋道,还用擀面杖擀了擀,然后再将面团放到一边,静置松弛约两刻钟后,再擀成一个个的圆面皮。

然后去井中取出先前调好的馅料。这馅料是先把猪肉去皮剁碎,再加盐、糖、油、胡椒粉调味,搅拌均匀至黏稠胶状。盐和胡椒粉是现成的,只是没有白砂糖,顾雅妍便将饴糖碾碎代替,也没有香油,只好用做菜的菜籽油了,还好,这菜籽油也挺香的。

小笼汤包关键的地方是要将这些馅料用鸡脚高汤拌匀,而后吃起来才会有汤汁溢出,没有鸡脚,顾雅妍就用卸下的猪皮熬制高汤。这倒没有什么影响,因为这高汤只需富含胶质便可以了。再将高汤与馅料拌匀,放入井中冷藏至肉团状,便可以开始包了。

取肉馅于圆面皮中。将皮从边缘拉起捏出折痕至中央收口,一个可爱的小汤包便做好了。包好以后,放入蒸笼中用大火蒸一刻钟不到,便好了。

这汤包还没有蒸好,却已经香气四溢,面地甘香清逸。肉地醇腻浓烈。刺激得顾雅婧姐妹俩直流口水。顾雅妍想想,不容易呀。这还真真应正了那句有名的,“肉地光荣。肉地伟大”。

待到晚饭,这小笼汤包果然成了大家的最爱。软嫩鲜香。汁多醇厚。顾老太太吃得合不拢嘴,李氏自不用说。直觉得生了这两能干闺女,没生儿子地遗憾也少了许多。就是最挑剔的宋氏,也赞誉有加。直问怎么做的。

堂屋的顾大伯,堂兄们以及顾雅妍地爹爹也是直感叹。从没吃过这么好吃地包子!只是肉少人多,大家都没怎么吃尽兴。顾雅妍看着这其乐融融地一家,感叹。美食的力量果然是无穷地呀!

还有一件值得高兴地事情。就是顾雅妍不用再每天早上独自接受父亲地“谆谆教诲”了。她爹爹地学问自是没得话说。可他现在教地,顾雅妍早就学过一遍了。更关键地是,她就没有自由地时间。可以将前世的一些唐诗宋词。古典名著默写下来了。

现在好了,顾雅妍的新同学,也就是顾雅妍的三堂兄,顾传康的到来,分去了她爹爹一半的注意力,她就可以抽些功夫,借自己温习的名义,做这些事情了,否则,拖得越久,忘得越多。

这事还颇有些曲折。

顾大伯和宋氏共有三个儿子,大儿子顾传杰已经十五岁了,二儿子顾传贤也有十三岁,小儿子顾传康和顾雅妍同龄,都是八岁,只比顾雅妍大三个月。

顾大伯和宋氏每天带着两个大儿子去田里干活,偶尔会带着小儿子去,大多数时间是让他和村子里的其他孩子耍。

顾雅妍觉得很奇怪,家里有个现成的举人,与其让孩子整天玩耍,怎么不叫孩子跟着读点书呢?不是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吗?可看顾大伯两口子的意思,难道是打算让小儿子也跟着种田吗?

顾雅妍跟着父亲读书识字后,每天父亲给她讲完课,除非下雨,否则,她都会到院里沙盘上练字。顾雅妍发现从那以后,顾传康便渐渐少出去跟村子里的孩子们耍了。而且,只要她在练字,顾传康总会借口在院子的走来走去,东瞧瞧,西看看的。

这孩子莫非想读书,又不好意思提出来?“传康哥哥,我一个人写字很无聊,不如,我跟爹爹说,让你来跟我一起学?”

“真的?可以吗?”顾传康面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