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于是率先鼓掌,辛娘子等人自然跟随着李煜的节拍,然后才齐声唱道:“祝皇后娘娘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声音之整齐洪亮,震响全殿,宋齐丘等人更是为如此声势震惊不已。
接着李煜忽然提议道:“适才我见冯学士有效陈平之意,不如这蛋糕且由他均分之,所有遗剩,则可叫冯学士一人吃了。”
李璟自然应允,冯延鲁于是尴尬笑笑,只好硬着头皮出来分蛋糕于众臣,不过这一回,他倒是大方的很。
李璟、钟皇后回到主位,浅尝一口之后,钟皇后忍不住赞道:“如此食物,当之无愧的色、香、味俱全,皇儿,此是何人所作,哀家当赏之。”
新娘子自是当仁不让受赏,须知李煜这两天对这蛋糕的严格把关,确是叫她废了不少心思。
这蛋糕自然不比得奶油之类的现代成品,然而配之以古代的食物,确实也是别有一番味道,叫李煜自己也是赞不绝口,正好是应了钟皇后“色香味俱全”的赞誉。由此亦可见新娘子之技艺高明也。
殿中君臣初尝蛋糕,自然也是交头接耳、相互议论,或赞或叹,各有神色。
到最后,钟皇后才想起赏了谁还没赏李煜,于是高兴的道:“今天是哀家这么多年来,过得最愉快的一天,哀家意欲赏赐重光,却不知该赏些什么是好,你们倒是给我出个主意。”
李煜自然推辞道:“母后,儿臣身为人子,为母后的寿礼花些心思,自是应当,切不要再另行赏赐了。对儿臣而言,父皇和母后能够身体安康,心灵愉悦,这便是于我最大的赏赐。只是。。。。。。只是。。。。。。”
看到李煜难以启齿的样子,钟皇后急道:“皇儿你倒是说呀,只是什么?”
李煜遂忧郁叹道:“只是儿臣想起之前受到一些人的误会,枉然受了委屈,心中有些愤懑罢了。”
宋齐丘等人大吃一惊,脸色立时僵住,李煜果然是要秋后算账来了。李弘冀听了,自然也是心中一凛,今日之寿诞,与其说是母后为主角,倒不如说主角是李煜,因为他才是今晚最出风头的人,现在趁着父皇、母后高兴,李煜铁定是要报复自己了。
听到李煜的诉苦,李璟自然痛斥群臣不分青红皂白,钟皇后则犹自安慰李煜,最后李煜却巧妙的将责任引到了陈觉身上,道:“儿臣受了委屈其实倒也无妨,皆因百官不知不罪,且言之在理,若明知儿臣不献寿礼而不说道于我,恐怕如此官臣也未必是好。只是这误会的缘由却是在于陈觉陈大人,若非大哥提及寿礼之事,儿臣险些成了不孝之子,这才是儿臣心中真正不痛快的地方。”
李煜如此一说,李弘冀心中安了不少,但陈觉却是直冒冷汗,一时间,原本攻讦李煜的话词,全都加到了陈觉身上。
李璟于是趁机减了陈觉俸禄以及责令其交两万两罚银于李煜,陈觉也只能唯唯受落。
到筵席将散,忽有人建议道:“微臣适才进母仪亭时,却见亭前那两根参天门柱上少了一对联子,席间微臣听六殿下诵出韩昌黎的诗句,微臣建议,不如就请六殿下为母仪亭题此文款,请圣上定夺。”
李煜寻声望去,只见说话那人正是负责车、萧案件,这几日来与自己打过不少交道的张易。
李煜心中奇怪,张易不是趋炎讨好之辈,怎么突然有此想法?
第二卷《寿宴》终
第三十三章 民族使命(上)
对于这次“三司推事”的主审官员张易,李煜这几日来自然已对他的底子摸了个通透。
张易,字简能,刑部郎中,判大理寺。当初李景遂被初立为“皇太弟”,高选官僚,召为赞善大夫。李景遂召饮,以奇珍玉杯行酒,因与坐客传玩,及传至张易,张易忽大言曰:“殿下有重宝轻士之意何耶!”于是抵玉杯于柱础碎之。
坐皆失色,张易的其他此类事例不可枚举,然李景遂独不为忤,反而待易益厚,使掌书记,并荐之为大理寺卿。
张易可以说是皇太弟派系的人,且还深得李景遂的信任与器重,故而他也顺理成章成为了此次“三司推事”的主审,皆因此人能使李璟、宋齐丘、孙晟等各方面的人都较易接受。
至于所谓“三司推事”,其实是唐朝审理大案时的一种审判制度,后来明朝的“三司会审”便延于此也。
唐朝以大理寺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审理中央百官犯罪与京师徒刑以上案件、以及地方移送的死刑疑案。
刑部为中央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审核大理寺及州县审判的案件,发现有可疑之处,徒流以下案件驳令原机关重审,或迳行复审;死刑案件,则移交大理寺重审。
御史台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负责监督大理寺和刑部的司法活动,也参与某些案件的审判。
每逢大案,常常由大理寺卿会同刑部尚书、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