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曾国藩与胡雪岩是否有交集 > 第十三章 因人成事胡雪岩的揽才用人之法(第2页)

第十三章 因人成事胡雪岩的揽才用人之法(第2页)

善于用人之所长

胡雪岩语录:根据他人的才干,授予他适当的事情,则不会失败。根据他人的能力,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则能少犯错误。客商把货物交给中间人,把资本托付给合伙人,要事先观察他的为人,看他们的能力磨练到了何种程度。所用之人的才干与所做的事情不相称,必然导致钱财的丧失、生意的失败。所用之人的能力不能担当所托付的重任,必然导致事业的倾覆。家仆、佣人之类。也要根据他们的能力来使用,否则只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用人之所长,是胡雪岩用人的一条重要原则。在他看来,选取人才不是按是不是来划分,而应以特长来分。在用人时,要择人任用,使天资、性格、能力各有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岗位上各得其所,做到大才大用,小才小用,这样使他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把事情做到最好。

胡雪岩在用人上,确有量体裁衣的本事,他开钱庄,办胡庆余堂,开当铺所用之人鲜有失误,这些都要归功于他能用人之所长。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杭州城曾被太平军占领。后被清军收复。宛如沧海桑田,世事变迁。胡雪岩寒夜里不能入眠,听着远处传来“笃、笃、当,笃、笃、当……”的打更之声,顿时感慨万千。杭州城什么都变过,惟有这个更夫没有变过,夜夜打更,年复一年从未间断过。顺着这番感慨往下想,胡雪岩突然觉得这个更夫是个可用之人,因为他尽忠职守,非常认真。这样一件无趣之事他都能一本正经地坚持做下来,并且兢兢业业,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个难得的了不起的人。如果雇佣他去巡守仓库,一定会做得非常好。于是胡雪岩第二天把他找来。让他做胡氏仓库的总巡视,这个更夫果然尽职尽责,从没让胡雪岩的仓库出什么差错。

说起来。胡雪岩的身边有很多优秀的人才,但如果他自己不能正确使用这些人才。处置不当。不能做到“随才量力”的话,这些人不但对他的事业无益,恐怕还会有所妨碍。可胡雪岩做到了,他根据个人能力和专长给他们安排合适的位置,这样一来使得人尽其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这些人的作用。

如陈世龙年轻、悟性高,胡雪岩就安排他做自己丝生意方面的帮手,还要求他学外语,以便将来和洋人打交道;老张为人本分,胡雪岩就让他当丝行老板。可以约束他那聪明却爱贪小便宜的老婆;古应春懂外语,了解洋人的一些习俗和洋行的规矩,善于和洋商打交道,胡雪岩便安排他打理和洋人有关的生意,如叛卖军火、买卖生丝等;尤五掌控漕帮,熟悉黑道规矩,胡雪岩就让他主持杭州经松江到上海一路的丝、粮水运;朱福年出身朝奉世家,对典当行业非常熟悉,胡雪岩就让他做自己典当行的主事;黄仪是丝行的“档手”,为人精明,文字功底好,胡雪岩把他安排在自己身旁做文书。这不都是恰当的人事安排么?

人才的招募固然重要,但给自己的人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则更为重要。胡雪岩正因为有这份眼光和见识,才使自己在生意上处处得人相助,终于成就了一番伟业。

把一个合适的人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上,他就能够发挥出充分的作用。反之,如果,把一个人放在一个不合适的位置上,他非但发挥不出自己的长处,而且还会对整个工作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用钱财来激励人才

对于有势力的人,应该用心来交往。而对于没有钱的人,应该给他们一点利益来结交。如果对方是贫困、窘迫、困难的人,凡事应该扶助支持他,为对方着想,给他好处,那么他必然会感念我的恩情,这对事业的发展未必没有帮助。——胡雪岩

胡雪岩用人。除了不拘一格考察人才,知人善任,随才量力之外,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就是用钱财来招揽人才,留住人才。

他筹办阜康钱庄之初,急需一个得力的档手。经过一番考察,决定聘用刘庆生。这刘庆生原先只是大源钱庄一个站柜台的伙计,身份很低,但对本行本业非常熟悉,且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钱庄还没有开业,资金周转都没到位,胡雪岩就决定给刘庆生一年二百两银子的薪水,还不包括年终的“花红”,而且决定之后就预付了一年的工资。当时杭州城内,保持每顿荤素都有,冬夏绸布皆备的生活水准,一个八口之家一个月吃穿住的全部花费也不过十几两银子。刘庆生原先当伙计时的收入每月不到二两银子,不用说,胡雪岩一年二百两的银子。真是高薪聘请了,一下子就打动了刘庆生的心。当胡雪岩把预付的一年薪水二百两银子拿出来的时候,刘庆生激动地说:“胡先生,你这样子待人。说实话。我听都没听说过。铜钱银子用得完,大家是一颗心。胡先生你吩咐好了,怎么说怎么好!”胡雪岩的慷慨也一下子安定了刘庆生的心。有了这一年二百两银子,刘庆生就可以将留在家乡的母亲妻儿接来杭州同住,上可以孝敬于老人,下可以尽责于儿女,这样也就再无后顾之忧。可以全心全意打理钱庄的生意了。

阜康银号发达后,在通都大衢设立分号,雇佣号友时,必询问家中情况,日常用度多少,先付一年的工资,使他们安定下来,专心致志在银号干活。胡雪岩以利益激励员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红利均沾,对于没有资本的伙计,采取根据经营好坏,年底分红的方式;还有一种是入股合伙,即对有些资本的伙计,让他们入股合伙,大家都有好处可得。这些人为胡雪岩效力其实也是为自己效力。他们各自的利害得失与胡雪岩是紧密相连的,这样他们也就更加卖力地干活。

胡雪岩对自己的伙计从不吝惜钱财。他的胡庆余堂设有“养俸”、“阴俸”两种规矩。“养俸”即类似于现代的退休金。胡庆余堂上至“阿大”、档手,下至采买、药工以及站柜台的伙计,只要不是中途辞职或者被辞退,年老体弱无法继续干活之后,仍由胡庆余堂发放原薪养老,直至去世。而所谓“阴俸”,则类似于现代的抚恤金,那些为胡庆余堂的生意发展作出过很大贡献的雇员去世以后,他们在世时的薪金,以折扣的方式继续发放给他们的家属,直到这些家属有能力维持与该雇员在世时相同的生活水平为止。

胡雪岩对雇员给以非常优厚的待遇,对难得的人才更是不惜重金,使得他身边聚集了大量有才干的各色人才,他们为胡雪岩生意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就是那些小伙计,也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

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是因为,对于一般人来说,他们的工作是通过金钱的价值来体现的。有了更多的金钱收入,员工就会显得更忠诚心里觉得倍受重视,他们工作起来自然也就更卖力。

人才需要精心栽培

胡雪岩语录:做大生意刚靠一个人是撑不住的,需要有大批的人。这就需要在做生意的过程中培育人才。

企业经营中困扰许多经营者的问题就是眼看着许多有才华的人,却不能为自己所用。因此,培养自己的人才是许多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的共识。胡雪岩在这方面可谓不落人后。

胡雪岩对陈世龙的精心扶植与栽培就颇费了一番苦心。当年在去拜访湖州郁四的时候,胡岩由于并没有与郁四打过交道,因此在一间酒馆晨,问有谁可以送他有郁四的住处。陈世龙走了出来,拉上黄包车,一直将胡岩送到目的地。胡碉在与陈世龙亲聊的过程中,发现此人不但头脑聪明,干事也挺利索,便想用此人日后为自己跑跑腿也是一件很好的事。后经过郁四的介绍,胡岩对陈世龙有了许细的认识。为了用人放心,他依然要先进行一番考察。因为陈世龙酷爱赌博胡央便要求他若闪备为自己做事的话就必须必掉这一恶习。为此胡岩特意给了陈世龙一笑钱,随后暗中派两个人跟踪他的足迹。结果跟踪的人发现陈世龙虽按耐不住赌隐发作,进了赌场,但看了半天的“边风”,自己却始终未下注。因此胡岩对他的表现颇为满意。当然,这一切考察过程事后也一直没有告诉陈世龙。暗中考察才会得到真实的效果。这时胡岩的计划就是想把陈世龙送到上海去学洋文,将来他的丝业一定会发展到上海做销洋庄的。而且最重要的是与洋人打交道时,如果没有一个自己的人在生意中做翻译,那以肯定会吃很多亏。尽管事后形势发生变化,陈世龙也没有做成翻译,但这种胡雪岩考察并栽培人才的发展思路是值得学习借鉴的。后来的翻译由一位朋友古应春替代,而陈世龙则在湖州丝业生意中独挡一面,全权处理糊州的一切事务。

胡雪岩对陈世龙培养的方式在今天看来那完全是一种长辈教育晚辈的胸怀,宽厚、仁善、晓之以义,教之以理,加上陈世龙天资聪颖,学东西非常快,很快便可以独立做生意了,对师傅胡雪岩的一番用心栽培,陈世龙更是感恩戴德,为胡雪岩奔走劳累就更不辞辛劳、忠心耿耿了。

同样,玫琳·凯视雇员为掌上明珠的故事也说明了这一点的重要性。

玫琳·凯化妆品公司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化妆品企业之一。它的创始人玫琳·凯创业时没有任何值得炫耀的资本,但她却能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把一个只有九名雇员的小作坊发展为国际性大企业。这个奇迹的创造,是因为她拥有大批优秀的雇员,她深知人才的重要,总是不遗余力地给他们情感上的关怀。

玫琳·凯不仅仅视美容师和推销指导员为“掌上明珠”,她把公司里的每一位员工都看作是重要人物,是值得尊敬和倍加爱护的对象。玫琳·凯公司员工过生曰,都会收到一份生日贺卡和两份免费午餐招待券;在“秘书周”,所有秘书都会获得一束鲜花和一个咖啡杯;新的员工进入公司,第一个月内会获得玫琳·凯亲切的接见,并被询问是否适应所担任的工作;公司的员工有什么委屈、困难,都可以直接找玫琳·凯寻求帮助]无论这些难题是否与工作有关,她都尽力帮助他们解决。1983年,玫琳·凯得知公司的一名机器操作员的兄弟患了癌症,虽然他不是公司的员工,但玫琳·凯还是给他写了一封信,并附上一首诗……

玫琳·凯如此关怀备至和细心安排,使员工们从感情上依赖于玫琳·凯,从行动上更加努力地服务于玫琳·凯化妆品公司,使其不断向前发展。

玫琳·凯的成功在于她靠人才、靠充分调动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她视雇员为掌上明珠,对员工生活上关心、人格上尊重、设身处地为雇员着想。根据人际关系投桃报李的原则,玫琳·凯得到了应有的回报。玫琳·凯化妆品公司由于上下一致,同心协力,成为一个具有极强的战斗力的集体,故而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学而思之:做任何事情,一个人是撑不住的,但有的时候往往就没有现成的人才可以用,这就需要在做事情的过程中注意培养自己的手下,精心帮助他们成长,使有朝一日能够撑起事业的大梁。

用人有时也需疑人胡雪岩语录:对小人的失察和放纵,就会毁了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家业。

胡雪岩在与人交往,笼络人心方面,确实有值得人称颂的地方,这也是他能够纵横商场,把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的重要原因,这当然也是他做生意的大本钱。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也有看人、御人过于宽厚的毛病,所以用人有时也需疑人。

胡雪岩在看人、用人的问题上,也并不是没有不需要批评的地方。他一向坚持看人多看优点,用人用其长处,不以恶意度人,尽量将人往好处看,从做人方面说,体现胡雪岩的仁厚和宽容,从任何方面说,也确实可以为自己招揽到很多能干的贤人,这无疑是优点。但这个优点,同时也是一个带有极大隐患的缺点,那就是容易放纵小人。而对小人的失察和放纵,必然会给自己带来极严重的后果。

事实上,胡雪岩倾颓的导火索正是他百手起家的阜康钱庄。

胡雪岩阜康钱庄的总经理叫宓本常,是个很有头脑的经营好手。胡雪岩用人坚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所以将阜康钱庄全国的分号大权都交到了他的手里。宓本常无疑是聪明人,但正因为他是聪明人,所以他也就难免有聪明人常有的想法:不甘久居人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