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第一次当经理开会第一句怎么说 > 第三章 善于培养容人的雅量(第1页)

第三章 善于培养容人的雅量(第1页)

雅量是指一个人宽宏的气度,是人们是所称赞的。作为经理人更是要有容人的雅量,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的下属的敬慕和友善。体贴下属、同事,关系宽松、气氛和谐,这不是很好地工作氛围吗?

大肚能容,不抱成见

不能容人,对犯过错误的抱有成见就用不好人。由于经理人长久以来的成见,也就不可能给这样的下属委以重任,长久地弃而不用是常见的事,即便人家有才有能。退一万步说,就是经理人要用这人,也会老是给他挑毛病,当然在这样的环境中要想工作好也是极难的,而恰恰这时就是领导要下属干事的时刻。

不能容人也就难以留住人才。一般人工作追求的就是一个好的环境,如果领导不能容人之过,对人存在偏见,必然造成上下级合作的不愉快。而且由于领导的原因,自己迟迟得不到任用,这样发展下去前途渺茫,下属就会顿起离开之念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现实中人员跳槽已是极普遍的事。在国外利伯容忍了欧文斯成为企业传诵的佳话。

爱德华·利伯是一家玻璃制造商,一次厂里的工人在欧文斯等人的鼓动下发动了一次罢工。这次罢工使利伯损失惨重,被迫作出迁厂的决定。迁厂时利伯带走了大批工人,其中就包括欧文斯。利伯发现欧文斯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于是就抛弃前嫌,重用欧文斯,3个月后他的改革建议也被采纳。1898年利伯让他试验一种生产玻璃的机器,欧文斯经过努力于1903年获得成功,实现了自动生产。随后,利伯还大胆地拨出400万美元作欧文斯20年的研究之用,在欧文斯的努力下公司又改进了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

利伯的成功在于能够不计前嫌,重用有才之人。面对利伯一步一步的重用,使欧文斯为自己曾经对利伯的伤害感到内疚,为报知遇之恩,就更加努力地工作。

之所以有容乃大,是因为容人之过太难,在以后的接触中不抱偏见也更难。但领导若是过好了这一关,离成功就不远了。利伯因为容欧文斯之过而成功,可见能容人是多么重要。

和谐相处的五个必须

经理人对某个下属有了“合不来”、“格格不入”的感觉时,对方一定对经理也有类似的感觉,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就经理人的立场而言,一般说来,由于年龄都比下属大,应该主动与这种下属接近。这种努力,应该有意识地去做才对。

这方面的要领,必须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1.改变你的观念

世上绝不可能人人都与你“投缘”,你也必须与不投缘、合不来的人共事、打交道。

因此,对此类下属,你必须有下面的观念:

“好像与他合不来,但是,就为了这个缘故,我才有了与这种人打交道的修炼机会,在为人处世的经验来说,这不是极珍贵的机会吗?”

如此把观念做一百八十度的扭转,你对这个下属就不复再有任何“偏见”,也等于冲破了你自己的“壳”,向另一种可能性挑战,意义之大,非同寻常。

2.剖析对方

通常,与我们合不来的人,他的短处映在我们眼中会显得特别醒目。这是人性的弱点,除非你有克制的能力,否则谁也免不了。

你对合不来的下属,要养成“多看他的长处”的习惯,坦率地承认他的长处,致力于客观对待他的短处。

最重要的是从他身上找出与你共同的地方,如此一来,你对他就更有一份“亲切感”,对拉近双方的距离有极大的好处。

3.积极地接近

以双方共通的部分为“接触点”,拿它作为共同的话题,与他交谈。例如:

“听说,你很喜欢莫扎特的作品,真巧,我也是莫扎特迷呢。最近,市面上出现一套莫扎特作品集,你知道这个消息吗?……”

4.活用他的长处

任何人若被置于可以发挥自己长处的状况下,都会情不自禁地奋发努力。

在“如鱼得水”的情况下,他的整个人都会变得开朗,能力也得以大展,人际关系也会变好。

另外,他对经理人有如此“识人之明”更会怀抱“感激之心”,因而会更加努力以工作成绩回报。对他个人也好,部门也好,这都是好现象。

5.想通彼此的关系

人与人的交往,可以深到肝胆相照,也可以浅到“只认识而不打招呼”,其间的状态真是不一而足。

与你合不来的下属,你能努力接近到什么程度,难免有个“最后的界限”。只要你确实尽了心力,纵然效果有限,也不必懊恼。

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领导能容人之过才能用好人、留住人,而下属由于领导不计前嫌,自然不会生活在被责备的压力之中。“君让我一尺,我让君一丈”,下属为回报领导,就会更加努力地工作。

与下属能同甘共苦

下属与领导一起共事,或许目的各异,有的为挣钱,有的为求发展等等不一而足,但大家一般都有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要把事情办好,这样对每个人都有好处。

经理人要统御下属,除了规章制度的制约、权力的运用之外,就是要紧紧抓住下属的心,让他们尊重你,服你。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让下属感到你就在他们的身边,时时刻刻与他们的心在一起。

一些经理人在下属中口碑很好,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能与下属打成一片,与他们同甘共苦。

日本本田在日本汽车业中排名第三,而且在国外市场上是后起之秀,直追丰田。公司前总裁本田宗一郎就是一位与下属同甘共苦的好领导。他不摆架子,经常穿着工作服在工厂食堂里吃饭。他作风平易近人,与下属没有隔阂,大家都礼貌地尊称他为“老爹”。正是总裁的这一作风影响着全公司员工的士气。他有33400多名员工,每年创造52亿多美元的收入。据统计,在世界的摩托车中,四辆就有一辆是本田产的。公司的业绩来自所有员工的努力,但总裁的功劳则是不可磨灭的。

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开始后,一部分红军留在了江南坚持游击战。四面都是敌人,陈毅带领的部队几乎是在夹缝之中生存,更是困难重重。《梅岭三章》充分反映了战争条件的艰苦。陈毅作为领导,他没有搞特殊,而是与士兵吃在一起,住在一起,有领导在身边,士兵们当然是感到欣慰,在杀敌之时就更加英勇。经过三年艰苦的游击战,军队的力量得以巩固,国共合作后,这支部队重新整编为新四军。

前人的经验说明,要征服自己的下属就应该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

在困难的时刻,领导也跟下属们一起吃苦,这样,上下级关系一下就拉近了,下级感到领导是那么地亲近,而领导则会更深一步体察到下级的难处。其实,在多数下属看来,工资待遇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领导能够关心他们,理解他们。与下属一同吃苦,这便是最好的理解,“此时无声胜有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