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种田姐弟文 > 第81部分(第2页)

第81部分(第2页)

荞麦的适应力很强,而且生长期短,两个月不到就能收获了。到时正好和要晚上近一月才能收的早玉米跟洋芋错开收获时间,可以分成两批种水稻和点种山地,就不会像如今这样忙乱了。

我家剩下的80来亩田地和大伯家剩下的20来亩田地,因为都是撒荞麦。所以只是简单的挖上宽垄,然后就直接撒了混好材料的荞麦种籽就行,因此100来号人只花了一天多时间,到了二月二十五下半就种好了,而且还都给新种好的荞麦全都灌上了一次水。

地里下种的事暂时忙完,我和大哥都松了口气。兄妹两人边往作坊走,我边笑着给这两天都还在有些担心的大哥细说道:“大哥你也别担心了,前天晚上得空时,我不是都给家里大人都细说了荞麦能有大用的吗,书上可不会乱写的。这荞麦不光能做出好吃的来,而且还能像高粱包谷一样烤出酒来的,而且味道可比那些粮食烤出来的好呢。”

大哥有些不信,自是有问了几句,听我细说了,才算是放下心来。

这时已经是进到了制糖内院,家里只留了三个人指挥着张、范两家的六人干着活。大伯正在忙着教张老实儿子张大如何搅锅,我那老娘也正教着范洪家的媳妇如何掌握烧火的火候。

大伯娘正指挥着另外几人干着打杂的各种活计,见我和大哥进来就笑问道:“今天剩下的地都种完了?”

“嗯。”我和大哥都应了一声,大哥给她讲起了地里的事情。我看着张范两家其实也忙得很是有条有理的,才不解的问道:“我看张大爷和范大爷家六人都做得很不错嘛,大伯娘你们还脱不了手?”

大伯娘不好意思的笑道:“ ;做得都很不错的,除了点糖还是你爹和你大伯轮着在忙,其它都都学得差不多了。他们两家人都勤快也学得快,只是这制糖毕竟是手艺活,出不得半点差错,我们才是想多教着几天,省得出了差错。”

三人说话间,大伯和老娘也丢开了手走了过来,老娘轻笑着把我拉到怀里,还从我手里接过我在地里必带的加了纱帘的大草帽,心疼道:“芽儿这几天忙着地里的活,累坏了呢,这小手小脸都晒红了。”说着就拉起我确实有些晒红的两只手。

大伯在旁边打趣道:“弟妹你就放心吧,这野丫头哪天不是都要往外跑的,她可是随了她外婆呢,除了晒红一些,可不见变黑的。”说完就被大伯娘笑骂着狠瞪了两眼,大伯学着我那老爹一样,“嘿嘿”憨笑起来,引得几人都跟着笑。

我也笑着打趣他道:“大伯不会是心疼我把你家20我亩好田地种上了无用的荞麦,现在乘机挤兑我吧?如果是这样,那收了这季节,我可就不管你家那些田地安排了,你自己去张罗吧。”说完装着生气的嘟上了嘴。

几人听这话笑得不行,大伯连着摆手告饶道:“行了行了,大伯说错话了,芽儿是乘丫头不是野丫头行了吧。”

见我终于松了嘟着的嘴,他笑了笑才看着我正色问道:“现在村里不少人家也要收麦子了。但好在作坊后边的牲口圈和煮料的小灶房茅房都建好能用了,外围墙虽没砌完,但如今能多少加些人手却也用不了几天。”叹口气后接着道:“唉,雨季再两个多月就来了。咱们家也得赶紧修房子了,还得让人帮着你堂伯他们两家把房子也修起来,芽儿地里还有什么打算没?”

见他正问到我要跟他们商量起的话题上,就笑道:“新种上的地里除了要注意灌水那些小事倒没什么事了,只是种下的葡萄都得再雇些人搭上架子,但也不难的。我看书上说,水稻是可以先育秧苗再像包谷苗一样移种过去,所以等三月上旬时,我准备在河边留下的田里先育上荞麦田要用的秧苗,三月下旬育上包谷田和洋芋田要用到的秧苗。这样到时也能省些时间,种麦子时也不会太赶了。”

这些年来,因为家里只有几亩的水田每年种上一季水稻,所以也没阻止家里每年直接撒谷子到水田里直接种植的方式,但如今水田增加了几十亩。再不改良,季节太赶不说损失就大了,今天借机说了要改良的这事,也算是放下了一桩心事。

听到我说要育秧苗,几人都有些意外,开始询问起来。

一直在旁边忙活着的张家老爷子张老实忐忑的叫了几人一声,见大家都看向他。他才有些不安的道:“大老爷您们听芽儿小姐的吧,真可以的。”说完依然是一脸的不安。

见大家没人责怪他,大伯还让他说说,他才笑开了脸道:“老奴儿时就被卖到了江南一带,那时主家是个有几百亩良田的大户,水田里年年种水稻的。而且主家让佃户每年都是像芽儿小姐说的一样育了秧苗插的,虽然跟咱们这边直接往水田里撒种的作法不同,但是收成倒是没少的,真还能省上一些时间。”说完时,见大家愿意听。还把他年轻时的经历都讲了一遍。

听张老实说起,他在江南那大户家里呆了近20年,一直跟着与他年纪相仿的少爷,还得了几分那少爷的看重,到了他25岁时,就让他自己赎身了,他就回到了他在武定的老家落了户买了两亩田地娶亲安定下来。而且他种水田时,也与别人不同,为了多种上一季半季的,都是育了秧苗栽上的。

原来这张老实能懂得多些,不是他装老实,而是原来卖身在大户家里呆过二十来年,之前我的一些担心倒是有些多余。

听他细说后,我这心里只得感叹造化弄人了。这个学会了一些人情事故又豁达易变通的老人,早年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已赎身,如今却又因为连年天灾,为了一家人的活路,没舍得舍弃任何一个家人而欠下‘巨债’后,终于迫于无奈带着全家一起卖了身为奴。

真实听到他讲来的经历,我的心里,除了对他可能是早年被卖有了遗憾而做出不放弃任何家人的决定有着敬佩,更对他一家坚持、努力后终没战胜这连年天灾而全家卖身为奴有着满满的同情和悲伤。

遇上这连年天灾,被后世科学家称为“清明宇宙期”的封建社会年代,不知道有多少我还不知道的人家流离失所、妻离子散,或是像张老实一家一样,坚持到最后却败下阵来。真是让我这个有着一个神秘空间的现代重生人士,都觉得深深无力。

等正感慨神游中的我被大哥叫回神时,张老实已经又去忙活去了。

知道还有很多事要忙活的我,也再没有心思感慨太多无用的,开始跟着大伯几人一起商量起家里建新房的一些规划后,就只等晚上一家人商量一下定出简易的图纸,然后关于建新房的新一轮忙活又要来临了。

ps:

今天第三更来了。

第一百四十六章 建豪宅

五天之后,也就是农历三月初一。种下的荞麦已经开始发出了新芽时,作坊外青砖砌成的大围墙也已经完工了,连正月十六第一次种下的半亩葡萄在内,我家的三亩半葡萄树和大伯家两亩葡萄树,都已经用裹了石灰浆的树桩和竹杆搭好了像现代一样的葡萄架子。

这年代没有水泥不能浇倒出如现代那样耐用的水泥桩,也没有铁丝可以用来拴在水泥桩上拉架子让葡萄藤攀爬,但是我这聪明的小脑袋有时还是好用了,就地取材也算是像模像样的把架子拾上了。

把山上砍回腕口粗、两米多高的麻栎树桩,插地的一头用火烧焦表层,然后把整根树桩再在石灰浓浆里滚上一道,划成两半长长的竹杆虽然没烧,但也是用石灰浆滚过的。有了这两道目前最能防腐的处理后,搭起架子的树桩三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