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秦朝历险记指的是哪个城市的故事 > 第42章 朝堂困局(第1页)

第42章 朝堂困局(第1页)

公子连刚继位时,朝中大臣并不买他的账,纷纷托病不来上朝。

“这个人谋位不正,一个外出流浪的质子,却要回来做我们的王”

“我们都不去,看他的这出戏,怎么唱下去!”

几个大臣私底下,交杯换盏,私底下议论着眼下的朝局。他们大多数在观望,试探,新来的君主的态度。

很难想象一位君王,面对空荡荡的朝堂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一定比老师看着空空的教室更加难受,或许还有难堪。

一时气愤之下,公子连下令让人去把大臣们都抓来。

近臣胡苏,躬身前行,声音沉稳而有力:“大王在上,微臣斗胆陈词。大王身为万民之主,一举一动,皆系社稷安危,苍生福祸。今大王因一时之忿,欲兴兵动众,擒拿朝臣,此非王者之道,亦非我大秦昌盛之基。”

“大王自知为外来之君,更应怀包容之心,行明智之举,以德服人,以理驭下。若以权势压人,恐朝臣离心,百姓不安,国本动摇。大王当思,秦之兴盛,非一日之功,需上下一心,方能成千秋伟业。”

“再者,大王继位以来,对朝中局势尚未完全洞悉。此时若轻举妄动,恐为宵小之辈所乘,陷大王于不义之地。臣恳请大王,三思而后行,以大局为重,勿为一时之气,而损我大秦之根本。”

“臣虽不才,愿为大王肝脑涂地,以报君恩。愿大王能纳忠言,行仁政,以德治国,则我大秦必将繁荣昌盛,万民归心。”

对于胡苏的几句提醒,立刻反应过来自己确实不能蛮横行事,历史上敢劝谏的臣子不少,但能听进去话的主子却不多。

秦献公的头脑很清晰,他闭上双眼,试图平复内心的情绪,但脑海中依旧回荡着那些朝臣复杂的眼神和各异的态度。

他明白自己要想在朝堂中站稳脚跟,必须展现出自己的智慧和勇气。

秦献公站在宫殿的高台上,面向着到场的臣子们,他的声音温和而坚定。

“诸位爱卿,寡人今日站于此处,非为了一己之私,更非为了这王位之尊。寡人心之所系,唯我大秦之兴衰,百姓之安危。”

“寡人深知,近年来我大秦国力日渐衰弱,百姓生活困苦。此等局面,非寡人所愿见。故而,寡人愿意放下身段,向他国学习。魏国变法之成效,寡人有所耳闻,心生钦佩。寡人欲仿效魏国,推行变法,以期重振我大秦之雄风,若违背此言,我愿意让出王位,让有才能人来执掌秦国的未来。”

老甘龙听闻此言,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老甘龙:“大王此言,真乃我大秦之福。臣等愿为大王效犬马之劳,共谋大秦之未来。”

其他臣子们也纷纷附和,气氛变得热烈起来。

秦献公:“好!寡人得诸位爱卿之助,何愁大秦不兴?从今往后,寡人希望诸位能畅所欲言,共商国是。寡人虽为君,但亦愿与诸位同舟共济,共创大秦之辉煌。”

公子连心里清楚,这些此时在朝堂上的人,还是在试探,在观望,他要用一场胜利来凝聚人心。

他传来自己儿子。

赢虔,此时已经成长为一米九的大汉,身形魁梧,虎背熊腰,步伐沉稳轻快,都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威猛与霸气。

公子连看着自己孩子,脸上的喜悦不由自主的展现,这是赵婉儿就给他最好的礼物,此时已经成长为威风凛凛的将军,作为父亲,他是骄傲的。

“参见,父王。”

“免了”

公子连眼神中闪过一丝严肃,却仍带着对儿子的疼爱与信任,望着眼前这位已成长为威风凛凛将军的儿子,缓缓开口:“此次任务,非同小可。义渠部落近年来势力渐长,他们骁勇善战,不可小觑。你此去,既要展现我大秦的威严,保护边民不受侵扰,又要谨慎行事,不可轻易挑起战事。”

“儿臣明白,定当不负父王重托。”儿子恭敬地回答,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此外,”公子连补充道,“你此行还需注意收拢人心,边民是我大秦的子民,他们的安宁是我大秦之根本。你需以仁义为本,恩威并施,让边民感受到大秦的关怀与力量。记住,真正的胜利不仅仅是战场上的刀光剑影,更是人心的向背。”

“儿臣遵命,定当谨遵父王教诲,以仁义为先,恩威并施。”儿子再次行礼,语气中透露出对父王教诲的深刻领悟。

公子连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他轻拍儿子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去吧,孩子。大秦的未来,需要你们这一代人来守护。我相信你,也相信大秦的将士们。记住,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要保持冷静与智慧,大秦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

儿子深深地看了一眼父王,眼中满是感激与敬仰。他坚定地点了点头,然后转身离去,步伐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心与力量。

公子连目送儿子远去,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视线之外

……

喜欢秦朝历险记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秦朝历险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