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塔木德智慧枕边书犹太人的千年处世书 张扬 > 第十八章 只有虫子不会摔倒犹太人论风险(第3页)

第十八章 只有虫子不会摔倒犹太人论风险(第3页)

事过半年,牧师再次来到了梅特里兄弟的家里,他就对梅特义兄弟说:“我的那个朋友是洛克菲勒,今天早上他来了一封电报,要求马上索回那笔借款。”

梅特里兄弟早已把钱用在了矿上,一时间毫无还债的能力,于是被洛克菲勒无可奈何地送上了法庭。

在法庭上,洛克菲勒的律师说:“借据上写得非常清楚,被告借的是考尔贷款。在这里我有必要说明一下考尔贷款的性质,考尔贷款是一种贷款人随时可以索回的贷款,所以它的利息低于一般贷款利息。按照美国的法律,对这种贷款,一旦贷款人要求还款,借款人要么立即还款,要么宣布破产,二者必居其一。”

于是,梅特里兄弟只好选择宣布破产,将矿产卖给洛克菲勒,作价52万元。

几年之后,美国经济复苏,钢铁业内部竞争也激烈起来,洛克菲勒以1941万元的价格把密沙比矿卖给了摩根。而摩根还觉得做了一笔便宜生意。

也许有人会说洛克菲勒不守商业道德。但是洛克菲勒并不这样认为,他认为自己的行为完全是合法的、正当的。况且商业经营的最高目的是赚钱,其游戏规则是不受道德限制的。

犹太人在经商时,视商场为战场,视他人为假想敌,心理高度警惕,永不放弃戒备心。

纵然是自己的妻子或者丈夫,也把他当外人看待,从不轻易信任,这也是犹太人防范交易风险的智慧之举。

决策前要做调查

从经商角度而言,犹太人不是在做生意而是在“管理风险”。有时候,犹太人靠准确地投资这种“风险”而得以发迹。

哈默最大的一次成功是利比亚在意大利占领期间,墨索里尼为了寻找石油,在利比亚大概花了1000万美元,结果一无所获。埃索石油公司在花费了几百万收效不大的费用之后,正准备撤退,却在最后一口井里打出油来。壳牌石油公司大约花了5000万美元,但打出来的井都没有商业价值。

西方石油公司到达利比亚的时候,正值利比亚政府准备进行第二轮出让租借地的谈判,出租地区大部分都是原先一些大公司放弃了的利比亚租借地。根据利比亚法律,石油公司应尽快开发他们的租借地,如开采不到石油,就必须把一部分租借地还给利比亚政府。第二轮谈判中就包括若干孔“干井”的土地,但也有许多块与产油区相邻的沙漠地……来自9个国家的40多家公司参加了这次投标。

哈默虽充满信心,但前途未卜。仅管他和利比亚国王私人关系良好,但他在这方面经验不足,同那些石油巨头们竞争实力悬殊太大。

哈默的董事们坐飞机都赶来了,他们在4块租借地投了标。他的投标方式不同一般,投标书用羊皮证件的形式,卷成一卷后,用代表利比亚国旗颜色的红、绿、黑三色缎带扎束。在投标书的正文中,哈默加了一条:他愿意从尚未扣税的毛利中拿出5%供利比亚发展农业用。此外,还允诺在国王和王后的诞生地库夫拉附近的沙漠绿洲中寻找水源。另外,他们还将进行一项可行性研究。一旦在利比亚开采出水源,他们将同利比亚政府联合兴建一座制氨厂。

最后,哈默终于得到了两块租借地。这使那些强大的对手大吃一惊。这两块租借地都是其他公司耗巨资后一无所获放弃的。这两块租借地不久就成了哈默烦恼的源泉。他们钻出头三口井都是滴油不见的干孔,仅打井费一项就花了近300万元。另外,还有200万元用于地震探测和向利比亚政府的官员交纳的贿赂金。于是,董事会里许多人开始把这雄心勃勃的计划叫做“哈默的蠢事”,甚至连哈默的知己、公司的第二大股东里德也对此失去了信心。

但是哈默的直觉促使他固执己见。在创业者和财东之间发生意见分歧的几周,第一口油井出油了,此后的另外八口油井也出油了,而且是异乎寻常的高级原油。更重要的是,油田位于苏伊士运河以西,运输非常方便。与此同时,哈默在另一块租借地上,还钻出一口日产703万桶自动喷油的珊瑚油藏井。这是利比亚最大的一口井。接着,哈默又投资1。5亿元修建了一条日输油量100万桶的输油管道。当时西方石油公司的净资产只有4800万元,足见哈默的胆识与魄力。之后,哈默又大胆地吞并了好几家大公司。这样,西方石油公司一跃而成为世界石油行业的第八个姊妹。

像哈默一样,犹太人很少以主观的情绪投资风险管理。即使在投机生意中,犹太人也十分讲究稳妥可靠。

在英文中,“投机”和“考察”是同义词,犹太人的投机买卖可说是对该词的最好诠释。犹太人的考察,并不光看商品的流通情形,还要视该买卖的商品在转卖或交换之后的状况,以及当事人对于该项交易的最后满意程度。犹太人最后决定的投机买卖,一定是根据周详和缜密的思索之后所做出的商业行为。

不为没把握的事情而等待

欲望无穷无尽,而机会却稍纵即逝,很多时候,为了得到更多而一味等待,不采取果断的行动,不但不能满足我们的欲望,反而会让我们把原先拥有的东西也失去。

《塔木德》说:“仅仅知道等待和忍耐,不是真正的聪明。”

尽管犹太民族最善于等待和忍耐,但他们的等待和忍耐是有原则的。他们最善于计算,如果认为某桩生意确实有利可图,他们就会耐着性子静候时机;但是,犹太商人从来不做没把握的事情。一旦他们发现某生意不合算时,即使是投资再大,也要想方设法收拾败局。不用说三年,哪怕是半年也不会继续等待。他们会断然放弃“赚大钱的机会”。

聪明的犹太人还懂得:不能总是等待更大的利益。下面的这个故事就是对这一智慧的生动诠释。

一天,靠炒卖股票发家的犹太巨富列宛,看着他8岁的儿子在院子里捕雀。

捕雀的工具很简单,是一只不大的网子,边沿是用铁丝圈成的,整个网子呈圆形,用木棍支起一端。木棍上系着一根长长的绳子,孩子在立起的圆网下撒完米粒后,就牵着绳子躲在屋内。

不一会儿,就飞来几只雀儿,孩子数了数,竟有10多只!它们大概是饿久了,很快就有8只雀儿走进了网子底下。列宛示意孩子可以拉绳子了,但孩子没有,他悄悄告诉列宛,他要等那两只进去再拉,再等等吧。

等了一会儿,那两只非但没进去,反而走出来4只。列宛再次示意孩子快拉,但孩子却说,别忙,再有一只走进去就拉绳子。

可是接着,又有3只雀儿走了出来。列宛对他说,如果现在拉绳子还能套住1只玩儿。但孩子好像对失去的好运不甘心,他说,总该有些要回去吧,再等等吧。

终于,连最后1只雀儿也吃饱走出去了。孩子很伤心。

列宛抚摸着孩子的头,慈爱地教训道:

“欲望无穷无尽,而机会却稍纵即逝,很多时候,为了得到更多而一味等待,不采取果断的行动,不但不能满足我们的欲望,反而会让我们把原先拥有的东西也失去。”

列宛对孩子们的教训,恰恰说明了犹太商人对待商机的平常心态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