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来之前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是要挨罚挨骂的,现在只觉得无比的幸运。
两人连忙跪下来,磕头道,&ldo;谢过太太!&rdo;
顾春芽等他们走后,便去找了伯都。
伯都听说是要叫他以后做酥油,顿时很高兴,赞成道&ldo;好啊,那当然好了,你现在买酥油可麻烦,咱们族离得远,来回一次不容易,要是自己养牛羊,那是最好的,我教他们怎么做,就可以自己供应了。&rdo;
她其实也是这么想,不用养太多,供应给自己的点心铺就够了。
总不能还真办成一个专业的牛奶场。
她回来后,找来傅琅,让他书信两封,一封送去楚州,一封送去湘南。
这两处都有地产,还留了不少下人,不过上回去湘南,傅琅并没有带她去,那里还有他们傅家的一处府邸,兴许是他住过的,也不想故地重游。顾春芽现在是要把这两处城市的下人召集大半回来,只留少许人看守。
傅琅有些奇怪,&ldo;怎么好好的,要叫他们来?&rdo;
&ldo;他们已经逍遥好多年了,我这里正好缺人手,干什么不叫他们来?&rdo;顾春芽道,&ldo;你最好哪日有空也去一趟,把那些不用的店铺都卖了,咱们既然在京城定居,要置办产业索性就买在这里,那边离得远,哪里管得到呢?&rdo;
这些年过去,那些下人生儿育女,只怕人口都多了一倍呢。
傅琅也没有反对,他都交给顾春芽管了,自然唯她马首是瞻。
信寄过去,过了一个月,那些当年给傅琅母亲当陪房的五户人家便陆续到了京城。
顾春芽已经置办了两处宅子,好方便他们住。
那五户,三家是在湘南的,一姓张,一姓刘,一姓吕,还有两家是在楚州的,一姓曹,一姓段。
五家托儿带口的,有三十七个人。
当年那几家的少年男女如今都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孩子,所以光孩子都有十个,年纪在三岁与十岁之间。
等到顾春芽召集他们在一起的时候,院子里顿时闹哄哄起来。
她看向傅琅,问道,&ldo;可有你认识的?&rdo;
傅琅摇头,这些人的面容实在太陌生,就是有认识的,可隔了这几年,早已不记得了,他们同那田庄上的人不一样,并不是每年都上缴收入的,因为有些宅子是空置的,店铺要么是租出去给人做生意,要么也是空置,所以收入并不多,故而几年来交一趟,而且他也不太在意,根本就没有印象了。
顾春芽这时道,&ldo;明月,你把这几个孩子带到别处去玩。&rdo;
那些大人也忙喝止孩子们,叫他们不要吵。
明月哄了十个孩子去了前面的院子。
顾春芽把名单报了一遍,叫他们一个个上来给她认一下,又问湘南跟楚州家产的一些情况。
他们也一一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