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肝肾损伤。八脉无气。未老衰惫大着。姑议通阳守阴一法。俟明眼裁之。
淡苁蓉熟地炭鹿角霜五味子肉柏子仁茯苓王(二九)摇精惊恐。肝肾脏阴大泄。阳不附和。阴中百脉之气。自足至巅。起自涌泉。以少阴之脉始此。欲使阴阳翕阖。譬诸招集溃散卒伍。所谓用药如用兵。
熟地枸杞当归五味远志龟版鹿鞭羊肉某脉虚细。夜热晨寒。烦倦口渴。汗出。脏液已亏。当春气外泄。宗内经凡元气有伤。当与甘药之例。阴虚者用复脉汤。
炙甘草(七分)人参(一钱)阿胶(二钱)火麻仁(一钱)生地(二钱)麦冬(一钱)桂枝(三分)生白芍(一钱半)某(二四)阴伤及阳。加以春夏大地阳气主泄。真无内聚。形神痿靡。大凡热必伤气。固气。正以迎夏至一阴来复。
人参熟地五味炒山药芡实建莲张(二四)脏阴久亏。八脉无力。是久损不复。况中脘微痛。脐中动气。决非滋腻凉药可服。仿大建中之制。温养元真。壮其奇脉。为通纳方法。
人参生于术炙草茯苓熟地淡苁蓉归身白芍真浔桂枸杞五味蜜丸。服四钱。
许(十九)善嗔食减无味。大便溏泻。三年久病。内伤何疑。但清内热。润肺理嗽。总是妨碍脾胃。思人身病损。必先阴阳致偏。是太阴脾脏日削。自然少阳胆木来侮。宗内经补脏通腑一法。四君子加桑叶炒丹皮。
又虚劳三年。形神大衰。食减无味。大便溏泻。寒起背肢。热从心炽。每咳必百脉动掣。间或胁肋攻触。种种见症。都是病深传遍。前议四君子汤。以养脾胃冲和。加入桑叶丹皮。和少阳木火。使土少侵。服已不应。想人身中二气致偏则病。今脉症乃损伤已极。草木焉得振顿。见病治病。谅无益。益气少灵。理从营议。食少滑泄。非滋腻所宜。暂用景岳理阴煎法。参入镇逆固摄。若不胃苏知味。实难拟法。
又人参秋石山药茯苓河车胶丸。
张汗多亡阳。是医人不知劳倦受寒。病兼内伤。但以风寒外感发散致误。淹淹半年。乃病伤不复。能食者以气血兼补。
人参白术茯苓沙苑苁蓉归身枸杞张(十九)阴伤成劳。因减食便溏寒热。姑从中治者。以脾为营。胃主卫也。异功加五味子。
吴(三六)虚损至食减。腹痛。便溏。中宫后天为急。不必泥乎痰嗽缕治。异功散去术加炒白芍煨益智仁。
杨(氏)背寒心热。胃弱少餐。经期仍至。此属上损。(上损及胃)生地茯神炒麦冬生扁豆生甘草仲久嗽。神衰肉消。是因劳倦内伤。医不分自上自下损伤。但以苦寒沉降。气泄汗淋。液耗夜。
热。胃口得苦伤残。食物从此顿减。老劳缠绵。讵能易安。用建中法。黄建中汤去姜。
又照前方加五味子。
又平补足三阴法。
人参炒山药熟地五味女贞子炒黑杞子时(二十)脉细属脏阴之损。平素畏寒怯冷。少年阳气未得充长。夏令暴泻。是时令湿热。未必遽然虚损若此。今谷减形瘦。步履顿加喘息。劳怯显然。当理脾肾。(下损及中)早服加减八味丸。晚服异功散。
某由阴损及乎阳。寒热互起。当调营卫。参建中汤去姜糖。
某入夏发泄主令。由下损以及中焦。减谷形衰。阴伤及阳。畏冷至下。春季进河车羊肉温养固髓方法。积损难充。不禁时令之泄越耳。古人减食久虚。必须胃药。晚进参术膏。早用封固佐升阳法。长夏不复奈何。
鹿茸(生研一两)鹿角霜(一两)熟地(二两)生菟丝子(一两)人参(一两)茯苓(一两)韭子(二两)补骨脂(胡桃蒸一两)枸杞子(一两)柏子霜(一两)蜜丸。早服四钱。参汤送。
参术膏方人参四两。另用泉水熬。九蒸于术四两。另用泉水熬。各熬膏成以炭火浓掩干灰。将药罐炖收至极老为度。每用膏二钱五分。开水化服。
李(二九)劳怯。形色夺。肌肉消。食减便滑。兼痰呛喉痛。知医理者。再无清咽凉肺滋阴矣。病患述心事操持病加。显然内损。关系脏真。冬寒藏阳。人身之阳。升腾失交。收藏失司。岂见病治病肤浅之见识。据说食进超时。必有痛泻。经言食至小肠变化。屈曲肠间有阻。常有诸矣。凡汤药气升。宜丸剂疏补。资生丸食后服。(脾肾兼虚)(晨服)人参坎茯苓黑壳建莲五味芡实山药浆丸。
杨发堕于少壮之年。能食不化。噫气。小溲淋浊。便粪渐细。少年脾肾损伤。宜暖下焦以醒中阳。济生丸三钱。开水送下。
陈(十八)阴损于下。中焦运阳亦弱。见症少年损怯。先天不充。以后天维续。但食少难化。腻滞勿用。
由阴损及阳。用双补丸。
某久劳。食减。便溏不爽。气短促。异功加五味子。
王(二四)脉如数。垂入尺泽。病起肝肾下损。廷及脾胃。昔秦越人云。自下焦损伤。过中焦则难治。
知有形精血难复。急培无形之气为旨。食少便溏。与钱氏异功散。
蔡久嗽气浮。至于减食泄泻。显然元气损伤。若清降消痰。益损真气。大旨培脾胃以资运纳。
暖肾脏以助冬藏。不失带病延年之算。异功散兼服。
熟地炭茯神炒黑枸杞五味建莲肉炒黑远志山药粉丸。早上服。
叶(三一)病损不复。八脉空虚。不时寒热。间或便溏。虽步履饮食如常。周身气机。尚未得雍和。倘调摄失慎。虑其反复。前丸药仍进。煎方宗脾肾双补法。
人参(一钱)茯苓(三钱)广皮(一钱)炒沙苑(一钱)益智仁(煨研一钱)炒菟丝饼(二钱)华(二八)劳损。加以烦劳。肉消形脱。潮热不息。胃倒泄泻。冲气上攻。则呕。当此发泄主令。难望久延。(胃虚呕泻)人参诃子皮赤石脂蒸熟乌梅肉新会皮炒白粳米吕冲年久坐诵读。五志之阳多升。咽干内热。真阴未能自旺于本宫。诊脉寸口动数。怕有见红之虑。此甘寒缓热为稳。不致胃枯耳。(阴虚阳浮兼胃阴虚)生地天冬女贞茯神炙草糯稻根须杜(二一)阴精久损。投以填纳温润。入夏至晚火升。食物少减。仍属阴亏。但夏三月。必佐胃药。
参须麦冬五味茯神建莲芡实许脉左坚。上下直行。精损。热自升降。
细生地玄参心女贞川斛糯稻根须又甜北沙参天冬炒麦冬茯神阿胶秋石又人参麦冬生甘草扁豆胡(四三)补三阴脏阴。是迎夏至生阴。而晕逆欲呕吐痰。全是厥阳犯胃上巅。必静养可制阳光之动。久损重虚。用甘缓方法。金匮麦门冬汤去半夏。
王春半寐则盗汗。阴虚。当春阳发泄。胃口弱极。六黄苦味未宜。用甘酸化阴法。
人参熟地五味炙草湖莲茯神某(二一)诵读身静心动。最易耗气损营。心脾偏多。不时神烦心悸。头眩脘闷。故有自来也。调养溉灌营阴。俾阳不升越。恐扰动络血耳。(营虚)淮小麦(三钱)南枣肉(一枚)炒白芍(一钱)柏子仁(一钱半)茯神(三钱)炙草(四分)某(四十)脉弦。胁痛引及背部。食减。此属营损传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