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溪安把鹰爪功密集放进挎包里,拎着箱子在李彦身边坐下。
“老赵?”李彦笑了,“他能有什么事!你别看他五大三粗的,其实心很细,在江湖里很吃得开。而且,他还拜了青帮的字头。要不然沪江县明知道他在租界,却不去找他麻烦?你不用担心他,还是想想咱们到了粤州之后,该怎么安顿下来。”
“不是投靠小姨吗?”
“投靠是投靠,但要看怎么投靠。”李彦正色道:“急头白脸的是投靠,四平八稳的也是投靠。如果咱们父子到了粤州就立刻登门,王苗苗不晓得要怎么嘲笑咱们呢。溪安,我跟你说,这辈子我向谁低头都行,就是不能给王苗苗低头。”
嘶!这里面有故事。
不过李溪安并没有立刻追问,而是点头表示赞同。
他也认可李彦的话,你狼狈登门,那叫投奔;如果气定神闲的登门,那叫拜访。
两种模式,会有两个结果。
这,关乎两家之后的相处方式。
“那咱们先找地方落脚,之前我给你的银票,有几千两吧,买个宅子应该不成问题。等咱们安顿好了,再去拜访小姨,你看如何?”
“嗯,这样最好。”
李彦蛮夷点点头,突然话锋一转,低声道:“就是不知道,咱们的钱够不够。”
“应该,可以吧。”
“老赵之前可说过,粤州的消费比之东乡县要高出许多呢。”
“那就买个小点的房子,穷有穷的过法,富有富得生活。再说了,几千两银子,我估摸着怎么都够咱们撑一段日子了。”
“那,就这么说!”
李彦连连点头,一脸‘儿子长大了’的欣慰表情,看着李溪安。
“溪安,那你想过你的事情吗?”
“我?”
“是啊,你也十八了,又受我牵累,科举怕是没什么希望了。等咱们到了粤州,你打算怎么安排?是读书,还是找个营生?”
“读书,就算了吧。我这些年看的都是杂书,私塾的功课早就丢了。”
“我是说洋学堂。”
“洋学堂?”
“是啊,粤州有好多夷人开办的学堂,教授他们的知识。你懂夷语,去洋学堂不是正好?而且,他们查的也不严。”
李彦眼睛有点放光,道:“我不喜欢夷人,但不得不说,夷人那个科学,的确是有点意思。你就说那洋车吧,怎么就造出来的?以前我总觉得咱们九州泱泱大国,可现在才发现,比之夷人,我们的确是有很大差距。”
李溪安眉头一蹙,沉默了。
片刻后,他轻声道:“洋学堂,还是算了吧。”
“为什么,难道你就不好奇吗?”
“不好奇!”
“那你为什么要学夷语?”
“因为我学了夷语之后才发现,夷人那些历史和科技,有多假。”
“什么意思?”
李溪安不清楚这个世界,和他前世的世界有多大的区别,但他相信,九州人的智慧,绝对不比夷人差。
所以,他准备效仿一下东坡先生。
“别的我不知道,不过我知道这汽车,早有古人就提出了概念。”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