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常氏生育之后,便卧病在床,久难医治痊愈,现今更是每况日下。
那可是自己的常十万的亲女儿啊,更是自己和皇后看中的太子妃唯一人选。
于公于私,于情于理,朱元璋都不希望太子妃常氏出事。
此时下了朝,朱元璋刚刚坐定,准备闭目养神片刻,再接着处理那繁琐的国事。
却见殿外有内侍赶过来。
守在朱元璋身边的内廷二十四衙门大太监孙守忠,立马轻步赶至殿门处,将那内侍送过来的奏本接到手中。
孙守忠低声道:“谁的奏本?”
内侍回道:“是诚意伯长孙,上林苑监典簿厅典簿刘廌的请见奏本。”
孙守忠愣了一下,低头看向手中的奏本,确实是诚意伯长孙刘廌的。
他回头看了一眼仍在闭目养神的皇帝,想了想还是将奏本拿在手中,冲着内侍挥了挥手,随后压着脚步回到皇帝的身边。
只是朱元璋却还是被惊醒。
他转头侧目看向刚刚站定,手拿奏本的孙守忠。
“又是谁的奏本?”
孙守忠立马躬身:“奴婢该死,惊扰了陛下歇息。”
见皇帝没有开口,孙守忠想了想。
方才继续道:“是诚意伯长孙,上林苑监典簿厅典簿刘廌的请见奏本。他是功勋之后,按例是能往宫里递进请见奏本的。所以奴婢便拿了进来,本要等陛下您醒了再递的。”
朱元璋眉头皱了一下:“伯温的孙子……”
他的语气停顿了一下,似乎是陷入到了某种回忆之中。
这个时候的孙守忠,是绝不敢出声说话的。
等了良久。
朱元璋叹了一声:“让他进来吧。”
说完之后,他也没了继续闭目养神的心思,正身伏案,开始审阅那似乎永远都处理不完的国事。
孙守忠看了一眼,便将奏本放在御桌旁,而后亲自出了乾清宫往外唤人。
……
“臣下何德何能,有劳大监亲自传唤。”
通往乾清宫的路上,刘廌微微躬身,提着已经被检查确认没有危险的木箱子,走在孙守忠的身后。
孙守忠一直是侧着头的,见刘廌开口,便笑着低声道:“典簿真真有诚意伯之遗风,昔年奴婢每每于宫外迎接,诚意伯亦是次次这般客气。”
刘廌听了,便是默默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