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中国史上第一王朝 > 第12部分(第2页)

第12部分(第2页)

有扈氏的封地距离夏都不足五百里,地处“天子脚下”,他们的叛乱对夏王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姒启大怒,亲率军队###,双方在甘地(今陕西西安市户县西南)进行了一场决战。

战前,姒启向三军将士做了誓师动员。《尚书,甘誓》全文记载了这次战前动员的内容。

姒启在誓师会上历数了有扈氏的罪行,指出:有扈氏发动叛乱,对上是侮慢天象,对下违背了臣民的意愿。因此他必须奉行上天的意志,予以坚决的###!

显然,这场战争是世袭制与禅让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斗争的继续。

对于这场战争,历代史家看法不一。有人认为有扈氏维护禅让制是正义的举动,应该值得赞扬,但后世的儒家多数都表示反对。孔子说:“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孔子认为:唐尧、虞舜的禅让制和夏、商、周所施行的世袭制,都是顺从天意的行为,应该予以肯定。孟子也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看见了也就是人民群众看见了,天听见了也就是人民群众听见了,意思是说天意就是民意。用现代观念解释,天意就是社会进步的总趋势,新制度取代旧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有扈氏逆历史潮流而动,必然无法逃脱灭亡的命运。

多年来,姒启受天子之命一直担负着夏王朝军队的治理。他在封他阳翟(今河南禹州市)屯积粮草,训练军队,培养出了一支勇猛善战的队伍。他对部下赏罚分明,大功大赏,小功小赏,有罪重罚,将士们无不慑服。因此他的军队很有战斗力。姒启亲率大军在甘地与有扈氏决战,一举将对方击败。然后灭其族,将战俘全部充为奴隶。

镇压了有扈氏的叛乱之后,姒启效仿父王姒禹当年“涂山大会”之举,于帝启二年(壬寅,前2059)秋在钧台(今河南禹州市南)召开天下诸侯大会。《左传,昭公四年》说“夏启有钧台之享”,指的就是这次大会。

钧台大会之后,四方诸侯顺服。就连居住在西南地区的巴蜀部族也臣服了夏王朝。《山海经,海内南经》载:“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乃执之。”意思是说夏人孟涂是位好官,他明断是非,颇有威望,深受巴人所信赖。孟涂所住的地方就在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境内。他死后就葬在丹山(今巫山)之西,巫山下曾建有孟涂祠(《巫山县志》卷十七)。可见,当时夏王朝的疆域已经扩展到长江以南的巫山地区。

残酷的战争夺走了许多平民的自由和生命,也使奴隶主贵族更加贪婪,他们掠夺了大量的财产和奴隶,逐渐地走向了腐化和堕落。

钧台大会之后,姒启自以为天下太平了,便开始沉醉于花天酒地之中。“启乃淫溢康乐,野于饮食,将将铭(铭),苋磬以力,湛浊于酒,渝食于野,万舞翼翼,章闻于大,天用弗式。”(《墨子,非乐上》引《武观》)就是说姒启荒淫酒色,经常带着人到野外游猎,在外面大吃大喝,尽情放荡,在宫中便日夜和歌妓舞女混在一起,沉湎于酒色,无休止地淫乐。他忘记了创业的艰难,不考虑治国的方针大计,也不谋划日后的发展,这样昏庸无德的国君又怎么能治理好天下呢?

史载姒启有六个儿子,这六个儿子品德都不怎么好,特别是小儿子武观,以势欺人经常闹事,弄得许多大臣都慌恐不安,为了稳定人心,姒启只好把武观派往西河去任职,让他远离国都。武观到了西河以后,因不满于父王对他的处置,便在西河招募士兵,网罗亲信,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准备时机成熟时发兵攻打国都,夺取父亲的王位。

帝启八年(戊申,前2053),武观在西河起兵,公开背叛朝廷。姒启大怒,派侯伯彭寿(即彭伯)率军队前往西河平叛。双方在西河展开了一场恶战,许多无辜的士兵惨死在战场上。武观虽然有一批死党,但毕竟是少数,大多数都是随从者,不愿死心踏地的为他卖命,在战争的关键时刻,这些人不是当逃兵,便是向对方投降,结果很快便被击败。彭伯攻破西河,活捉了武观,将他押回国都安邑,交给他父亲姒启去处置。姒启仍念父子之情,没有治罪于他,只是把他和家人及部分族人东迁于漳河以东。

武观恶习不改,又在新的封地建都筑城,自称观国(今山东聊城市冠县)。不过,他已经没有什么实力了,只是硬着头皮想找回一点面子。

姒启知道他成不了什么气候,也就不再理会他。

姒启七十岁即王位,在位执政虚记十年(《通鉴外纪》),病逝于帝启九年(已酉,前2052),终年七十九岁,死后葬地不详,王号启,尊号夏启、夏后启,谥号帝启。

…………………………………………………………………………………………………

帝启在位年表(供参考)

公元纪年(干支)……在位时间……大 事 记

前2060(辛丑)…………元年……姒启攻伯益,夺取王位。

前2059(壬寅)…………二年……有扈氏叛乱。同年秋,姒启召开钧台大会。

前2058(癸卯)…………三年……

前2057(甲辰)…………四年……

前2056(乙巳)…………五年……

前2055(丙午)…………六年……

前2054(丁未)…………七年……

前2053(戊申)…………八年……武观谋反,姒启派兵征讨。

前2052(己酉)…………九年……姒启去世。

…………………………………………………………………………………………………

附三:三任王姒太康的生平简历

姒太康姓姒,名太康,他是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夏王朝的三任王。他的祖父是夏王朝首任王姒禹,父亲是二任王姒启。崇伯鲧是他的曾祖。

姒启年轻时重武功不好女色,直到三十五岁时才结婚成家。但是他成家后,尝到了女人的甜头,连续娶了三名美貌的妻子。遗憾的是,他的这三位妻子虽然长得漂亮,生育上颇有问题,都是只生女儿不生男孩,这让姒启心中十分懊丧。后来姒启奉父命治理阳翟(今河南禹州市),在那里训练军队,便又娶了当地一名美丽的少女为妻,名为翟氏,于虞舜三十一年(甲子,前2097)生下了第一个男孩,取名太康。

姒禹正式称王时,姒太康已经二十八岁,一直跟随在父亲姒启身边从军。祖父姒禹死后,他的父亲姒启继承了王位,他便在朝中做了一名大臣。因为父亲非常喜欢他,他又是王长子,父亲晚年时便立下遗嘱,立他为王位继承人。

公元前2052年,夏王朝二任王姒启病死于宫中,姒太康正式继承王位,是为帝太康。以庚戌年(前2051)为太康元年。

夏王朝窃取天下靠的是姒禹掌握着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姒启夺取天子之位也靠的是武装力量。早在帝尧时期,夏禹便利用治水的机会组建了一支军队,据《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帝尧七十六年,司空(禹)伐曹、魏之戎,克之。”《吕氏春秋,召类》也说:“禹攻曹、魏、屈骜、有扈,以行其教。”又载“帝舜三十五年,帝命夏后征有苗,有苗氏来朝”(《今本竹书纪年》),这些都是夏禹以武力征服天下的明证。姒禹深知军队是维护国家统治的重要力量,因此,在他正式称帝后便把执掌军队的大权交给了儿子姒启。姒启也正是靠这支强大的军队击败与他争夺帝位的伯益,消灭了反抗他的有扈氏一族,继而又征战四方以武力使四海臣服。但是,等到他的儿子姒太康即位时,情况却完全改变了。

姒启是一介武夫,根本不重视对后代的教育,他的众多儿子也都是只会打仗,不学无术缺德少才。姒太康是他的长子,从小娇惯任性也就更胜一筹,除了迷恋打猎,追求享乐,没什么别的本事。

姒太康即位以后,既不重视国家的治理,也不关心军队的建设,而是把主要精力用在追求享乐上。他认为现在的国都位置不当,而且宫殿狭小,不够气派,有失天子之威。他下令在斟寻另建都城。斟寻也是姒姓诸侯的封地,其族称斟寻氏,地处黄河南岸,洛水以北;土地肥沃,地域宽阔,是建都的最好地方。于是,姒太康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斟寻修建了一座大型的宫殿,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

太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