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直给李世民留着面子,看着他既然这样说了,就大大方方的站了出来。
李说道:“皇上,您的话,臣不敢苟同,”
李世民说道:“你说,朕的话哪里不对?”
李说道:“首先,您的话于理不合。
李泰是皇子,他也是大唐的臣民,既然是大唐的臣民,就应该遵守大唐的法律。
可是他为了一己私利,暗算、诬陷、刺杀其他的皇子,触犯了大通法律,就应该受到大唐法律的制裁。
而不应该因为他是皇子,就能够有所例外。
请问皇上,如果是其他人,犯了这样的罪行,您认为,他该不该接受法律的处罚?
其次,您的话于情不通。
李泰是您的儿子,废太子李承乾、蜀王李恪,还有我李,难道就不是您的儿子吗?李泰谋害李成乾、诬陷李恪,派人四次刺杀我李,多次造谣诬陷我谋反。
请问这个时候,您在干什么?
您偏袒李泰,天下皆知。明显的有失公允。
请问皇上,李泰是您的儿子,您可以顾念亲情。皇甫端儿他难道没有父母?没有亲人吗?
难道她就该死吗?”
李的话,是一枚重磅炸弹,激起了大臣们的怒火,扫除了他们对李世民的那一丝不忍。
李世民理屈词穷,不禁恼羞成怒了。
他说道:“不管怎么说,朕是天子。你们逼迫朕就是忤逆。朕是决不会接受你们的逼迫的。”
第四百零一章 疯狂的李世民
李世民蛮横的态度,引起了大臣们的不满,但是,在李世民常年的积威之下,他们都选择了沉默。
李世民看到大臣们都惧怕自己,认为他们只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于是,他开始玩弄权术,要分化瓦解这些大臣们。
他说道:“你们跟我**律,好啊,我就给你们讲**律,大唐的法律中有哪一条规定,你们向皇上提建议,皇上不答应,你们就可以罢朝,就可以武力逼宫?
大唐的法律中,武力逼宫是个什么罪名?嗯?这就是造反!造反是个什么罪呢,是不是比李泰的罪名更大呢?
就算如你们所说的,李泰犯有种种罪行,但是太子、杜荷和尉迟宝奇,你们这些人犯有谋反罪,该如何处置?
如果要**律,那么朕就同意把李泰处死,那么太子、杜荷你们这些人,是不是也必须处死了?”
李世民的话就是在偷换概念,的确是迷惑了部分大臣,部分官员开始议论纷纷。
李世民看到自己的计策有效,决定趁热打铁,他说道:“朕相信,在大臣们中间,你们都是不愿意走上谋反这条道的,只不过是受了太子等人的蛊惑、威逼和裹挟,才跟随着他们一起前来逼宫的。
朕现在正告你们,如果你们马上离开这里,朕就赦你们无罪。如果你们继续在这里,跟随太子进行逼宫,就是谋反罪,你们要想想后果。
这可是灭九族的大罪!”
李世民的话,起到了很大的威吓作用。的确,在这些大臣们中间,有不少人是跟风而来的,他们看到太子一方强势,担心自己站错了队,于是就跟着别人来到了广场上。
这些人惧怕李世民,他们开始产生了动摇,于是,有些人就想偷偷溜走。
可是,他们看到周围顶盔贯甲的飞虎军,又没这个胆量。
毕竟是好汉不吃眼前亏,李世民再厉害,目前也伤害不到他们,于是大家抱着法不责众的心理,继续站在那里。
魏征对李世民这种偷换概念、挑拨离间的手法,深为不满。
他站出来说道:“皇上,你用不着这样威逼恐吓,你的说法臣不敢苟同。
世界上的事物,皆是有因有果,这种局面是如何造成的?大家心里都清楚。
没有李泰肆无忌惮的践踏法律,怎么会引起大家的公愤?没有皇上您对李泰的包庇纵容,大家用得着站在这里吗?”
大臣们听了魏征的话,都纷纷赞同。
这时,李站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