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子打算留给林潼和韩秀丽住,他们经常帮着干活到深夜,回去不方便,沈帆索性让他们在东郭村住下。
沈帆趁着有空,帮着村里打造了十把弩箭,全部放在沈明山的家里。沈明山把村里四十多户分了四组,轮着到山里打猎。
这样村里分工明确,十几人打猎,五十多人织布,还有人种地,捕鱼。这样一来,东郭村肉眼可见的富裕了起来,从穷的一家人穿一条裤子,到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棉花还没有传到大乾,百姓穿的衣服大多都是麻布,就是用麻绳纺织的布。
当然除了麻布,还有丝绸,锦缎,动物皮毛。
不过这些只有富商权贵才穿得起,和普通百姓没有关系。
沈帆纺织的布就是麻布,毕竟丝绸锦缎这些,以他目前的资金还参与不了。
为了利益最大化,沈帆搞出了两班倒的套路。一个人一天织布八小时,两个人就是十六小时,一台织布机就可以提供两个工作岗位。这样的话,沈帆的五十架织布机就能把村里所有妇人的工作解决了。
东郭村一跃成为大乾收个妇女就业百分百的村子,女性地位大幅度提高。
洗衣做饭这些妇人做的活,一下子全扔给了汉子。
村里沈老三,就是打了婆娘一巴掌,婆娘死活不肯上班了,急的沈老三的娘劈头盖脸就揍了他一顿。
“咱家就靠着你婆娘挣钱养家哩,你要是把她打出好歹,我就不活了。”
吓得沈老三又是赔礼又是道歉,最后找到村长担保,写下承诺书,以后再也不打老婆了。
他婆娘才同意去织布坊上工。
东郭村一共才二百人,妇人占一半,去掉老人孩子,只有六七十个妇人能织布。
织布机两班倒,所以空出了许多织布机。
村里的一些老人就找上门来。
“帆哥儿。”
一个身形佝偻的老人怯怯的喊了一声。
“太奶?”沈帆和林潼,郭林几个正蹲在门口有说有笑的吃饭,听到老人的话,不由的一怔。
老人叫张阿婆年过六旬,在前世并不算太大的年龄,可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高龄了,不过老人腿脚很好,这么大年龄了尚能自理。
张阿婆欲言又止。
沈帆笑着给阿婆了盛了一碗米饭,笑着说道:“你有什么尽管说,别给我客气。”
张阿婆看着碗里的米饭,眼圈忍不住红了,她已经很多年没尝过米饭的味道了。
“你们还招工不?”张阿婆小声的问道。
沈帆听着阿婆的话,先是一怔,不过很快反应过来。
“招,当然招。”沈帆笑着说道。
“你看我可以不。”张阿婆问道:“你别看我年龄大了,可我身子骨还行,能下地干活,烧水煮饭。”
“哪怕,工钱少点也行。”
听着张阿婆的话,沈帆的眼圈不由的一红,想起含辛茹苦供他上大学的母亲,只可惜他功成名就前,母亲就离世了,这也成了他一生的遗憾。
子欲养而亲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