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预防的最终目的,就是降低癌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通过下列几种预防措施: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等。
1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PrimaryPrevention)——第一级预防或病因预防。其目标是防止癌症的发生。其任务包括研究各种癌症病因和危险因素,针对化学、物理、生物等具体致癌、促癌因素和体内外致病条件,采取预防措施,并针对健康机体,采取加强环境保护、适宜饮食、适宜体育锻炼,以增进身心健康。对个人,这是0期,是重要的“防患于未然”时期。
(1)避免吸烟
吸烟已经是较明确的为人们所熟知的致癌因素,与30%的癌症有关。烟焦油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和促癌物质,如3—4苯丙芘,多环芳香烃、酚类、亚硝胺等,当烟草燃烧的烟雾被吸入时,焦油颗粒便附着在支气管黏膜上,经长期慢性刺激,可诱发癌变。吸烟主要引起肺、咽、喉及食管部癌肿,在许多其他部位也可使其发生肿瘤的危险性增高。
(2)饮食结构
合理的膳食可能对大部分癌都有预防作用,特别是植物类型的食品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防癌成分,这些成分几乎对所有癌的预防均有效果。1997年中国营养学会公布的8条膳食指南为:1食物多样,谷物为主。多种食品应包括谷物与薯类、动物性食品、豆类及其制品、蔬菜与水果及纯热量食品等5大类。
2多吃蔬菜、水果与薯类,维护心血管健康,增加抗病能力,预防癌症,预防眼疾。
3每天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我国膳食中钙普遍缺乏,仅为推荐供应量的一半。而奶类食品含钙量高,并与豆类食品一样,是优良的蛋白质来源。
4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与荤油。动物性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全面,赖氨酸含量高;而鱼类的不饱和脂肪酸有降血脂、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5膳食与体力活动平衡,保持适当体重。早、中、晚餐的供热量分别为30%、40%及30%为宜。
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我国居民的平均食盐摄入量约每天15克,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值的两倍以上,故应减少食盐量的摄入。
7饮酒应节制。
8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品。包括选购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尤其是绿色食品。
(3)其他
如职业、环境、感染、药物等。因职业和环境的原因而接触一些化学物质可导致不同部位的肿瘤。例如肺癌(石棉)、膀胱部(苯胺染料)、白血病(苯)。有些感染性疾病与某些癌症也有很密切的联系:如乙肝病毒与肝癌,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在一些国家,血吸虫寄生感染显著增加膀胱癌的危险性。暴露于一些离子射线和大量的紫外线,尤其是来自太阳的紫外线,也可以导致某些肿瘤,特别是皮肤癌。常用的有致癌性的药物包括性激素——雌激素和雄激素、抗雌激素药三苯氧胺。绝经后妇女广泛应用的雌激素与宫内膜癌及乳腺癌有关。
2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PrimaryPrevention)——第二级预防或临床前预防、“三早”预防。其目标是防止初发疾病的发展。其任务包括针对癌症症状出现以前的那些潜在或隐匿的疾患,采取“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措施。以阻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尽早逆转到0期,恢复健康。
(1)对某些人群进行普遍检查。
(2)治疗癌前病变:如食管上皮重度增生、胃黏膜的不典型增生、化生和萎缩性胃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结肠息肉,支气管上皮的增生和化生等。
(3)加强对易感人群的监测:如有癌瘤遗传易感性和癌瘤家族史的人群是癌瘤易感人群。必须定期对其进行监测。
(4)肿瘤自检:对于体表可触及可看到的部位,也可定期进行自检。例如妇女的自我乳腺检查。
3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PrimaryPrevention)——第三级预防,临床(期)预防或康复性预防。其目标是防止病情恶化,防止残疾。其任务是采取多学科综合诊断(MDD)和治疗(MDT),正确选择合理甚至最佳诊疗方案,以尽早扑灭癌症,尽力恢复功能,促进康复,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甚至重返社会。
4国际上公认预防癌症的十大要素1少吃脂肪、肉类和使身体过于肥胖的食物。体重超过正常标准的人,有近半数易患癌症。
2不能吃霉变的花生米、黄豆、玉米、油脂等粮油食物。
3多吃新鲜的绿叶蔬菜、水果、菇类等。以增加体内的维生素,抑制癌细胞的繁殖。
4多吃含维生素A和B的食物,如肝、蛋、奶等以及胡萝卜,可减少肺癌的发生。
5多吃粗纤维食物,如胡萝卜、芹菜、莴苣等蔬菜,可减少癌的发生。
6少吃盐腌制品、亚硝酸盐处理过的肉类、熏制食物及泡菜等,可减少胃癌的发生。
7少喝含酒精的饮料,以防喉癌、食道癌。
8适当控制热量的摄入,可明显降低直肠癌的发病率。
9合理进补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某些滋补品,如人参、蜂王浆、苡仁米等,有直接抑癌的功效。
10少用辛辣调味品,如肉桂、茴香等,过量食用这些食物有可能促进癌细胞的增生,从而加速癌症的恶化。
三、癌症的自我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