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妈妈就压低了声音说道:“夫人说,国公爷如今还在气头上,还得委屈您多住上些日子。”说着,从袖中掏出了一个荷包:“这里是一千两银子,夫人让您先留着使。”这让叶子衿喜忧参半。
虽说她现在缺钱不假,可叶夫人给的银子越多,只能说明她将要滞留的时间越长。并不是不喜欢这庄子,而是心里有一种无法归属的感觉。惶惶然就如同那雨打的浮萍,找不到自己的归宿。
说到底,这庄子对于她而言,只是暂时的庇护所。她终究是要回到燕京去的,不管燕京风霜如何,也不管这里如何的宁静,她骨子里就是国公府的二小姐,这事实是无法改变的。哪怕,她对于国公府,并没有太深的感情。
可是那毕竟是她成长的地方。
但如今,莫妈妈显然就是叶夫人的另一双眼睛。叶子衿心里就是千百个不痛快,也得忍下去,否则,只会叫叶夫人白白着急罢了。想到此处,也就淡淡笑了笑,没有丝毫迟疑的收下了荷包,“回去替我向娘问好,这地方很安宁,我无事时带着丫鬟们做女红,偶尔也出去散散心,让娘不用担心。”
莫妈妈一一应了,叹息着说道:“您在这里,夫人何尝又不心痛,有好几晚都做噩梦,梦见您过得不好,立刻就惊醒了,叫我们看着,心里也不是个滋味。”叶子衿心里一酸,眼眶微热,几乎落下泪来。
还是紫苏见着势头不好,凑上来插了句话:“妈妈您看着这庄子上风景如何?”莫妈妈笑着颔首:“是个休养的好去处,这可真是山清水秀福地。”话头就这样被岔开了。紫苏几个命和妈妈领着莫妈妈走了一道,待到莫妈妈离开时,仍自笑道:“这地儿可真不错,可得和夫人好好说说!”
马车里带着不少的土特产,都是叶子衿命人装上的。
随着一声呼啸,马车缓缓行驶。叶子衿立在土坡上,看着莫妈妈的马车越走越远,不知何时,泪已落了满脸……
过了没几日,就是月底。恰巧是菱烟阁来收绣活的时候。叶子衿早早的的便命紫苑自己将屏风收拾妥当,让丫鬟们小心翼翼的搬着屏风到了厅堂上。哪知菱烟阁来的人颇有几分傲气,只在村子固定一处收绣活。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叶子衿只得让冯显带了人,将屏风搬到了村子里。紫苑几个都蒙着纱,亦步亦趋的跟着进了村子。叶子衿心里隐隐也有些不安,呆呆的坐在窗前,来来去去的翻着手里的几张书页。也不知过了多久,才听见一阵纷沓的脚步声。
“小姐!”紫苑还未进门,便扬声唤道:“小姐!有好事儿!”院子里剩下的几个丫鬟见着她满面喜色,都围了上来。紫苑不管不顾的迈进了门槛,也不待小丫鬟撩帘子,自己就顺手一撩,快步走到了叶子衿身边:“小姐,我们的屏风,菱烟阁愿意出二百两银子买下来!”
叶子衿心中一喜。
买来的线并没有耗费多少,这细葛布是自己从燕京城带来的,不算做耗费。而唯有这屏风的底座,是黄木杨,雕镂掏空,花费了不少银子,月末是四十七两的样子。满打满算,这屏风总共的花销,也不过是五十两银子!
这就等于,她凭着这屏风,赚了一百五十两银子。
这可真是开门红。
第二十二章 开头(六)
后面的宋妈妈和紫苏几个倒是沉得住气,跟在后面慢慢踱了进来。然而人人面上俱有几分喜色,看得出来,此行收获良多。
沈紫言就笑着问:“菱烟阁的人,可还有别话?”“有啊!”紫苑忙不迭点头,笑语盈盈:“其中一位绣娘看了我们的屏风,一连称了好几个好字。还有一位,直问我这屏风的式样是谁想出来的,那首诗又是出自谁的手笔,那兰花是谁绣的,诗句又是谁绣的!还说第一次见到这样巧妙的心思,很是喜欢。”
果真是内行人,一眼就看出兰花和诗句不是出自于同一人之手。
叶子衿对于溢美之词,不过是左耳进右耳出,然而听到自己苦心孤诣的劳动被认可,还是止不住的高兴。想一想,笑意就不可抑制的洋溢在了眼底眉梢。
宋妈妈就抿着嘴笑:“看样子我们日后得多绣几副屏风才是。”“不错。”紫苏在一旁接口:“那几位绣娘说我们日后还有这样的屏风,一定要先给她们看看。只是屏风的底座可以不必做了,她们菱烟阁有专门的师傅来做。”
叶子衿自然没有异议。
屏风的底座,光是挑选木材就要耗费不少心思,更何况她对于这木材根本就是一窍不通,只知道那颜色配着屏风好看,也就选上了。时间匆匆,就连打听一番市面上黄杨木价钱的空隙都没有。
叶子衿也没有想到这么容易就打通了菱烟阁这一关,从前还以为十分艰难,生怕自己和丫鬟们都是来自燕京,南北差异极大,也不知自己的喜好是否合乎她们的心意,患得患失了许久。现在看来,在刺绣一事上,倒也没有那么多的隔阂。
也就点了点头,“那我们暂且先都绣屏风。”紫苏笑着应了一声,沉吟着说道:“小姐,这屏风是紫苑,天冬,半夏和我四个人绣出来的。可这样一来,还闲置了不少人手。更何况我们绣的时候还是没日没夜的赶出来的,我看不如让乌茜和文竹二人也绣些别的。”
叶子衿对于这两个名字十分陌生,每日在一旁看着紫苏几个绣屏风,自己也拿起针线帮忙填一填花样,虽说曾注意过两个小丫头手艺极好,可那时满心里都是旁的事,也不曾问过名字。
紫苑立刻就拉着两个身着月白色小褙子的丫头出来了,笑道:“小姐,你瞧瞧,这模样可还齐整?她们俩女红也还好,虽说做大宗的不行,可绣些小东西,却还是可以的。”这么些丫鬟,总不能光指着紫苏紫苑,天冬半夏这四个人。‘
叶子衿就笑着颔首:“那好,你们也绣些别的。只是菱烟阁的人,可还有说别的什么?”宋妈妈忙笑道:“她们说,还缺补子,喜服。”叶子衿眼中一亮,问道:“她们还要喜服?”宋妈妈点了点头,“不错,听说现在想要不少盖头,只是那玩意小,赚头不多,也很少人做。”
“那我们就先做这个。”叶子衿现在信心满满,摩拳擦掌,“正是做的人少,我们才要试试。都说积少成多,虽说赚的少,可做起来快,这也是一桩大事。更何况在外头买盖头的,多半是小户人家,所在乎的,也不过是个喜庆罢了。”
宋妈妈应和道:“小姐说的在理,她们也不大在意绣工是否精致,不过是多绣上些凤凰牡丹之类的吉祥物罢了。”叶子衿微微颔首,随即神色一凛,告诫道:“话虽如此说,可也不能松懈了。若是手艺不好,不光是毁了我们才做出来的名声,只怕日后就叫菱烟阁的人小瞧了。”
众人齐声应了。
叶子衿这才问声细语的对紫苏说道:“我知道绣这样的屏风,你们四个人紧赶慢赶的,也得要一个月的功夫,你们也不用太急,慢慢来也无妨。这个月你们没日没夜的,不知熬了多少光火,我见着心里也不是个滋味。”
紫苏几个心中一暖,都忙说道:“都是分内事,这有什么说的!”
叶子衿微微一笑,将才得的两百两银子银票摊开放在了桌上。“我也不求大富大贵,不过是做些女红来过过日子罢了。你们既要服侍我,还要赶绣活,着实是吃力。我看不如这样,所得的银子,除掉买针线和布匹的花销,到了年前,我按着所挣银钱多少,分二成给你们。”
满屋子的丫鬟,还从未见过这样的事情,都连称不敢。
可叶子衿心里有数,自己身边的丫鬟,一开始就十分清闲,只用让她们服侍自己一人便足矣。到现在陡然来做绣活,一开始可能还觉得新鲜好玩,不会有怨言,时间久了,难免会有些牢骚。虽说主仆情义在,可有些时候,也保不住有些丫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