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有个极富远见的男子做了一件聪明的事情。一天这位男子突然取出了自己多年存在某银行的所有存款。几天之后,这家银行倒闭了。很多人都十分纳闷他到底是怎样猜到的。后来这位男子说:在不久前的一次聚会上,他见到这家银行的总经理。他发现这位老板服饰讲究,连指甲都经过高级美容店精心修整。他当即感到,自己的存款有化为乌有的危险,因为一个事业心很强的男子是不会花费这么多精力和钱财来修饰自己的。可见这个男子以小识人的本领确实不同一般。
从细小处看人就是能见微知著,并迅速作出反应和对策。要能看清事物的本质,不能因为表面的虚像和情感的左右而看花了眼。人的思想、品格、个性及其追求的目标,决定了他的所作所为,也决定了他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途。箕子是商纣王的庶兄,身为太师的他是一个能知微见著的人物,能准确地预知事物的结局。纣王继位后不久,命工匠为他琢一把象牙筷子。箕子于是感慨地说:“象牙筷子肯定配不上土瓦器,而要配犀角雕的碗,白玉琢的杯。有了玉杯,又不能盛野菜汤和粗饭,而要盛山珍海味才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再愿穿褐布粗衣,也不愿住草房陋室,而要穿锦绣的衣服,乘华贵的车子,住高楼广室。这样下去,商国境内的物品也不能满足他的欲望,还要去征收远方各国的珍贵奇异之物。从象牙筷子开始,我看到了以后发展的结果,不由得为此担心。”果然纣王的贪欲越来越大。他用上千万的劳工修建了占地三里的鹿台和白玉为门的琼室,搜罗奇珍异宝,奇禽怪兽充塞其中。同时以酒为池,悬肉为林,让裸体的男男女女互相追逐嬉戏。大臣比干进谏,落得个心肝被剜的下场。箕子于是装疯卖傻,躲过了劫难。后来周武王得了天下,请箕子出山为官,也被其拒绝。他暗里逃到了异地,做了独善其身的人而幸免于难。
人间许多的隐患都是从微小的事物逐渐酝酿而成的。世间的好多变化,在刚刚萌芽之时,一般的人是很难察觉的,只有对事物有独特目光之人,才会在事物的荷叶刚露出水面之时,就用敏锐的目光,像蜻蜓一样注视在它的身上。
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时,就发现蔡桓公的脸上与常人有所不同,说他有病,而蔡桓公自恃身体强健,又认为医生好言使人有病而显其能,就没有把他的忠告放在心上。第二次,当扁鹊又见到蔡桓公时,发现他的病情加深,要求给他医治,桓公抱着与上次相同的想法,还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事实不出扁鹊的所料,过了不久,蔡桓公病情加重,已是病入膏盲,四处派人寻找扁鹊而不见他的踪影,因为扁鹊知道病情已经被耽误,他已回天无力了。最后蔡桓公痛苦而死。
扁鹊之所以一眼能看出蔡桓公的病情,是因为蔡桓公的病情有迹象已经显露了,如果不能从初期迹象中去掌握即将发生的事情是非常危险的,而能有成就的人只要见到一点事物发展迹象,就可以推断出事物发展的未来趋势而采取适宜的手段。
走路的腿会对你“说”
走路的姿势是一个人从小到大逐渐养成的,它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和修养。从走姿上识人,是古今中外的共识。有成就的人很善于从走姿上观察一个人。从一个人的步姿可以了解他快乐或悲痛,勤奋或懒惰,以及是否受人欢迎。
心理学家史诺嘉丝曾经对193个人做过三项不同的研究,发觉不但某种性格或某种心情的人曾用不同的步姿走路,而且观察者通常都能由人的步姿探测出他的性格。走路大步,步子有弹力及摆动手臂显示一个人自信、快乐、友善及雄心;走路时拖着步子,步伐小或速度时快时慢则相反。喜欢支配人者,走路时倾向于脚向后踢高。性格冲动的人,则像鸭子一样低头急走。而拖着脚走路的人,通常是不快乐及内心苦闷。女性走路时手臂摆得愈高,便显示她愈精力充沛和快乐。精神沮丧、苦闷、愤怒及思绪混乱时女性走路时很少摆动手臂。走路习惯摆动手臂者往往会有成就。
舜帝当年虎背熊腰,双手过膝,走起路来,长臂如猿,被视为一代人杰,舜帝德行感人,尧打算将帝位传给他,但放心不下,为了考验他的勇气、胆魄,当暴风雨袭来的时候,尧让他进入原始森林,看他怎样回来。这是既需要勇气,更需要意志和智慧的,因为舜要战胜的不仅是毒蛇猛兽,还要战胜自我。最后,他成功了。这就是《尚书·尧典》中记载的“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的动人故事。
从尧帝识舜的过程,德行固然重要,但舜的走姿也间接告诉了人们,他是位不可多得的人物。
要从走姿上分辨一个人的性格,还可以从如下细节方面去了解:
一、步伐急促者
疾行,这是一种脚步沉重而快速的行走方式,几近于行军,但不那么正式,留给人的印象是:控制得住心里的焦急;急走,这是焦虑的女性常有的步态,她们以细碎的步伐优柔寡断地急速运动,不仅显得慌张,且经常改换方向。如果一个男人的步态也是如此,那么这将显示此人喜欢吹毛求疵,而且个性比较阴柔;慌张地走,这是一种脚步快而轻的走法,行走的人还会经常变换方向,心情焦虑地到处乱窜。这类人是典型的行动主义者,大多精力充沛,精明能干,敢于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如果你的下属职工里有这样的人,对他说你再怎样怎样我会开除你的话,他会若无其事地继续干下去,一定让你气愤不小;对于这种人,应该努力发现他们的优点,他适应能力特别强,尤其是凡事讲求效率,从不拖泥带水等;如果你去让他给你完成某工作(不要带威胁的口气),他一定会在最少的时间里使你满意。他们的另一个特点是敢于承担责任。因此,很多人愿把他们作为可靠的朋友,其实就算“终身”委托于他们也一定不会错。不过在这个问题上你得有所准备:他们十有九个不会陪你散步。如果硬是要这种人陪你出去溜达一番的话,别忘了把他手臂抱紧一点,不然你只有练习跑步了。
二、步伐平缓者
慢跑式地走,这是一种缓慢而又控制得住速度的跑步,最常以这种方式走路的人多半属于健康情况欠佳或年事已高;这类人走路时总是一副慢腾腾的样子,就如人们常说的“生怕踩死蚂蚁”的东郭先生一样,你无论说得如何急他都不在乎似的,这是典型的现实主义派;他们凡事讲求稳重,“三思而后行”,绝不好高骛远,“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情况绝对不会发生在这种人身上;如果他们在事业上得到提拔和重视的话,也许并不是他们有什么“后台”,而是他们那种务实的精神给自己创造的条件;这类人的观点是“眼见为实”,因此他们一般不轻易相信别人,不知道这是他们的优点还是弱点,但把他们作为朋友会相当不错,因为他们特别重信义、守承诺。不过要是你属于经常撒谎的人的话,最好别和他来往。否则有朝一日,他发誓一辈子都会忌恨你。
三、大起大落者
高视阔步,显现较强烈的自信心,典型的例子常见于想让接近他的人留下深刻印象。大摇大摆地走,采取这种步态的人,虽有自信的气势但又充满自夸与自满;左右摆动着走,能让人感觉友善且不具胁迫感;迈开大步走是一种冷酷且具有权势的步态,它的特性通常是跨出很大的步伐。典型的例子可以见于那些地位崇高的男性;偷偷摸摸的步态,通常见于卑屈或心里充满恐惧时而溜向一旁,其意在于不引起别人注意。
生活中走路是再平凡不过的细节问题了,但有成就的人往往能从中看出更深层次的东西,这便是有成就的人与平凡的人之间的区别之所在。
笔迹就是心迹
笔迹作为人们传达思想感情,进行思维沟通的一种手段,也是人体信息的一种载体,是大脑中潜意识的自然流露。有成就的人在识人方面是不会错过这一细节的。
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笔迹分析技术在德、法、英、美、日、以色列、澳大利亚、前苏联等国家广泛地应用于人才招聘领域。如在以色列,由于立国之初其国民来自多个不同的民族,没有共通的语言,要判断一个人,惟有分析笔迹。因此,即使是现在,无论是行政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工人,应聘时仍需经过笔迹分析这一关。在日本,一些公司在进行人才招聘时,都要将候选人亲手所写的笔迹送到字相公司,经字相公司写出鉴定意见后,才能以此为据,决定是否录用。在法国,60%以上的择业者在应聘时都要进行笔迹分析。在我国,随着各种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笔迹分析技术在人才招聘中也崭露头角。
美国微软集团以开发电脑软件知名世界,但该公司招收职员时,却有一项硬性规定:必须抄一份10万字以上的产品质量推介手册,从这个规定上败下阵的优秀人才不计其数,并不是这些应试精英不会抄写,而是这些电脑高手,不知该公司的真实意图,10万字抄下来,他的性格已被微软公司的心理学家参透了大半。
正如掌纹可以反应出人体生命的信息,笔迹作为人们传达思想感情,进行思维沟通的一种手段,也是人体信息的一种载体,是大脑中潜意识的自然流露。宏观上讲,人作为社会化的高级动物,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但能感知事物,而且能把感知的事物记下来,经过大脑复杂的思维活动,形成各不相同的世界观和个性特征,进入潜意识,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文字,是其中表现形式的一种。具体地说,笔迹与遗传有关。研究中发现,直系亲属之间,尽管字体的大小、力度、肥瘦等具体特征不尽相同,但有些笔迹的神韵、构架、运势等方面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说明笔迹像人的禀性、健康等一样有遗传性。笔迹还与人的生活经历、生活背景、所受教育的程度、与人交往的密切程度、所从事的社会活动等有密切的关系。如一个从小就拥有充裕生活条件人的字,与从小在艰苦环境下长大人的字,其字体在字态、字势、风格等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人的字是经常变化的,不同时期的字,特征不一样。一般来讲,学生时代的字体,由于没有彻底定型,笔画稚嫩、拘谨;中年时期的字,笔划熟练、流畅、个性突出;老年时候的字,笔划特重、笔锋老辣、略显僵硬。
不同心境的字,笔迹也不一致。但在长时期内,字体的主要特征,如运笔方式、习惯动作、字体开阖是不变的。只是近期的字更能反映出最近的思想、感情、情绪变化、心理特点等。笔迹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能力、品质特征等内容,是客观现象,也是被许多事实所证明的。
根据客户的需求不同而内容各异,针对企事业单位,分析的内容与人才测评的内容相似,主要按照职位要求的内容进行评价。如某单位需招聘一位有宏观把握能力、有魄力、有开创能力的人做某部门的负责人,笔迹分析将针对上述要求做出鉴定,并根据其他素质,做出候选人是否符合此职位的建议。与其他测试手段相比,笔迹分析更能准确地测试出应聘者的自然属性和隐性属性。针对个人,如没有特殊要求,笔迹分析则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包括性格、能力、品质、人生观、人际关系、感情、情绪、主要优缺点等。
从生活的细节察人
俗话说,一叶落可知天下秋,任何事情在局势明朗之前,肯定都会有其前兆。具有慧眼的人会根据这些细微之处,正确判断出事态的发展而采取相应的行动。
曹操晚年曾让长史王必总督御林军马,司马懿提醒他说:“王必嗜酒性宽,恐不堪任此职。”曹操反驳说:“王必是孤披荆棘历艰难时相随之人,忠而且勤,心如铁石,最是相当。”不久,王必便被耿纪等叛将蒙骗利用,发生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许都城中的大骚乱,几乎导致曹氏集团的垮台。司马懿从王必嗜酒这一习性而预见此人日后将铸大错,以一斑而窥全豹。曹操在任用王必上一叶障目,与司马慧眼识全机,有高下之分。
从生活细节上观察人识别人带有很大的经验性,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所以,一些成大事的有心人在实践中总结出用生活细节法识人规律。但从生活细节上识别人需要敏锐的眼力,发现别人不容易发现的特点,能在转眼即逝的言行中发现某个人的隐蔽特征。一个人只要他在平时能够注意锻炼自己观察细节的能力,就不难发现每一个人在生活中的特征,从而进一步掌握其内心世界的秘密,为自己的领导生涯增光添彩。
日本著名企业家永守重信利用人们进餐的细小动作鉴别人才,准确率可达95%以上。他认为人吃饭的时候,最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再高贵的人,在吃饭时,也会显露出他的人品来。”如他用吃饭的机会分辨聚会的经理是第一代经理还是第二代经理。作为一般的区分方法,是因为创业经理都经历了相当的劳苦,上的菜多是一点不剩都吃光了,而且吃得也快。总的说,吃饭时会刀叉乱碰,喝汤时会吱吱作响,不太讲究宴席上的礼节。可是一到了第二代经理,就爱挑剔,剩菜也多,总是先挑爱吃的动手。
曾国藩当年和太平军打仗,他招收士兵很有自己的见解。他善于从应征士兵的身体上,辨别其出身。他的湘军士兵,几乎无一不是黑脚杆的农民。这些朴实的农民,既能吃苦耐劳,又很忠勇,一上战场,则父死子代,兄代弟继,义无反顾。曾国藩招募兵勇有自己的条件,年轻力壮,朴实而有农夫气者为上;其油头滑面而有市井气者,有衙门气者,概不收用。这是因为禀性不同,如山僻之民多悍,水乡之民多浮滑,城市多浮惰之习,乡村多朴拙之夫。善用兵者,常好用山乡之卒,而不喜用城市近水之人。这种从细节识人的方法确实十分特别。
在生活中,成大事者为了考察和了解一个人的某方面的能力以及内心的想法,通常也会在很小的细节方面检验他的能力和心灵的诚实与否。
宋神宗年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他的政敌弹劾下狱。宋神宗以及太后都知道苏东坡可能是因为才高而被忌妒了,于是他们就想一个方法来试探苏东坡。
一天夜里苏东坡正要入睡,忽有一人走进囚室,放下一箱子做枕头,倒地便睡。
东坡以为他是新来的囚犯,未予理会,只管安睡。不料在天快亮时,那人推醒东坡,对他说:“恭喜,你安心吧,不用愁了。”原来那人是皇上派到狱中观察东坡的太监,他回宫里禀报:“苏轼很安静,夜间睡得很沉。”
神宗点头说:“我知道他问心无愧。”
不久,苏轼就被释放出狱了。宋神宗从苏轼安然入睡的小事上,得知他内心无愧,可谓有识人之明。
一个人的学问、气质、秉性、喜好,可以通过不同的生活细节反映出来,小到随地吐痰、排队夹塞儿,大到政治倾向、人生追求等等。福尔摩斯可以从一个人的发式或皮鞋上判定他的职业和处境。
考察人物的诀窍就是能从表面形象和外部行动中看出人的真才本性,这也是识人高手与低手的区别。成大事之人总是善于通过观察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琐碎的细节而了解其内在的性格和品质等,然后择其优点而用之,实在是高明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