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某一会说妻子昨天去了娘家,一会说是今天去娘家的,后来又说去上班还没有回来,这些命题构成了反对关系,不可能同时为真,必有一个为假,冯某逻辑上违反了矛盾律。居委会两个大姐发现了这一点,再加上屋里又晾了这么多衣服,所以对他产生了怀疑,后来的结果也证明了她们的推论是正确的。
所以,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嫌疑人在语言表达过程中的逻辑矛盾,我们就可以顺藤摸瓜,打开通向真相的缺口。
卖小破绽拿犯罪证据
当你手中还没有握有对方欺骗你的证据,但你肯定使被对方自己骗了时,不妨卖出破绽拿证据,还能以此得出事件的真相,。
哈顿的家被盗了,他相信,盗窃的人应该就是最近才分手的前任女友,但他没有绝对的把握。前任女友有他家的钥匙,而且家中唯一失窃的物品是几件妥善收藏、价值不菲的珠宝。但是管家或是刚替家中做完一些工程的电工,或者一般的小偷也可能涉嫌。这时,如果哈顿打电话给前任女友,指控她偷窃,这也无济于事,她只会矢口否认,撇清一切,而哈顿也落得无凭无据,无法使她坦白招认。于是,哈顿决定依计行事。
他打电话给前任女友,用完全不带指责的语气告诉她家中遭劫,有几件物品失窃了。前任女友试图表现得很惊讶,问哈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之间一定会出现某种典型的对话,以下是简短的例子:
哈顿:“警方将要对每一个曾经进入我家的人进行问讯。因为你有我家的钥匙,所以警方也想要跟你谈谈。我相信那不过是例行的问话,你当然不会涉嫌啦。”
前任女友:“但是我什么也不知道啊。”
哈顿:“我知道。我想,那只不过是例行公事。反正,我的一个邻居说,在案发当天,有一辆车停在我家附近,她已经记下了那辆车的部分车牌号码。”
前任女友:“(停顿了很久)喔,我那天开车经过你家,就想看看你在不在,结果你不在,我就离开了。”
至此,哈顿已经有效地让她说出当天她曾到过自己家。这表示,如果不是不寻常的巧合,就是她确实行窃过。如果她清白无辜,就根本没有理由说出“喔,我那天开车经过你家……”这句话。哈顿想继续引出更多的证据。
哈顿:“哦,真的?警方也已经作了指纹鉴定,应该可以查出点什么来吧。”
前任女友:“什么鉴定?”
哈顿:“哦,警方采集指纹……”
此时,哈顿的前任女友说,警方可能也会采集到她的指纹,因为她先前曾去过他家。到现在为止,哈顿已经知道前任女友与窃案有所牵连,但大约一直到了10分钟之后,前任女友才完全解除心防,坦白招认:起先,她只是到了哈顿家中,但后来她拿走了珠宝。
所以说,当你被欺骗时,不要苦于拿不到证据。当然当你试图引出证据时,看看对方所作的解释是否刻意地配合你所提出的说辞,以澄清他自己可能会因这项证据所遭到的误解。举例来说,你怀疑一位同事为了阻止你升迁,而用碎纸机销毁你的部分文件。你所要采取的第一个步骤是,让他知道你找不到一些重要文件。然后,你就说出类似以下的话:“幸好那天,我的新秘书注意到那个站在碎纸机旁边的人。她说认得他的长相,但不知道他的名字。”此时,看看他是否提出他可能被误认为“真正的罪犯”的理由。他可能告诉你,那天他在碎纸机旁,销毁自己的一些文件。
一个清白无辜的人不认为有必要对此加以解释,来避免被错误指控的可能。只有心怀鬼胎的人才注意这些“细节”,而这些细节正是你故意卖出的小破绽,这往往就是你引出事件真相的关键所在。
言外之意是真言
朋友之间虽然好说话,但涉及到实际利益的时候,难免双方就顾虑重重。尤其是对于生意人来说,很多时候,听不出朋友的言外之意,看不清他虚伪的表演,就容易被朋友利用和陷害。所以,对朋友的话要一分为二的考虑,切不可偏听偏信。
毕加索有一阵常常往勃拉克的画室跑,他们形影不离,大家都觉得这是一对老朋友。再说,立体主义又是他们俩一起搞出来的。
有一天,勃拉克很沮丧地说,他把一幅画作坏了,许多见到这幅画的人都皱起了眉头。“真想毁掉这件败笔之作,”勃拉克这样嘀咕。
“别,别毁了它,”毕加索眯着眼睛,在那幅画前踱来踱去,倒像发现了杰作似的大声称赞个不停:“这幅画真是棒极了!”
勃拉克有点将信将疑。的确,在那个年头,好的和坏的都搅在一起,是杰作还是垃圾画自己也分辨不清。
“真的很棒吗?”勃拉克问。
“当然,没问题,”毕加索认真诚恳地回答。“你把它送给我吧,我用我的作品与你交换,如何?”
于是,毕加索回赠勃拉克一幅画,换回了勃拉克差点要扔掉的“杰作”。
几天以后,有一些朋友去勃拉克的画室,他们都看到了毕加索的那幅画,它挂在房间里十分引人注目。勃拉克感动地说:“这就是毕加索的作品。他送给我的,你们瞧,它真是美极了!”
差不多同一天,还是这些人,也去了毕加索的家,他们一眼就看见了勃拉克的“杰作”,当他们睁大两眼迷惑不解的时候,毕加索开始说话了:“你们看看,这就是勃拉克,勃拉克画的就是这东西!”
毕加索的言外之意就是:“勃拉克的画真是太差了,怎能跟我的画相比呢?”
细心的你可以发现:毕加索在假惺惺骗取朋友的“物证”,以便毫不留情地在背后攻击朋友。他是怎样的表现:毕加索眯着眼睛,在那幅画前踱来踱去,一幅认真、仔细的样子,然后,对勃拉克那幅失败的画大加赞赏。生活中背叛你的朋友也可能采用这种夸张、不切实际的表演。
但是你千万不要做勃拉克,首先他不相信自己,其次如果他相信自己的判断,就不要犹豫,如果他知道毕加索的眼力不会那么差,提防他的那套虚假的表演,以后的事就不会发生。
通常除说话以外,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动作都可能在特定的语境中表达出明确的意思,就是同一句话也可以听出其弦外之言、言外之意。如果不能掌握和摸透这一点,就有可能遭受他人的伤害或伤害他人。比如,一个朋友经常提到那些不择手段的成功者,并且眼中露出羡慕之色,尤其津津乐道其手段的果断和残忍,他可能也是一个阴谋家,必要时,他不会顾及你们的友谊,会一脚把你踩在脚下;你去请求朋友帮忙办事,而他始终不正面回答你,躲躲闪闪,“顾左右而言他”,那就已经说明他不准备帮助你,你就不要在他那里耽误时间了。
所以,你要善于留神朋友话语中的言外之意,这是“知”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样既可以改变你与朋友的关系,办事方便,还可以帮你了解朋友的内心,避免伤害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