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老子智慧学堂 > 第13章 善待人生 爱自己爱他人(第2页)

第13章 善待人生 爱自己爱他人(第2页)

特别是曹操连自己的敌人都能善待,那我们还有什么不可以善待呢?

所以,如果我们把老子的“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拓展一下的话,那就是要善待自己、善待敌人,善待我们这个和谐的世界。

古代的圣人说:“天下有受饥饿的人,如同自己受到饥饿;天下有落水的人,如同自己落水。”这就能看出他的伟大,就能看出他的仁德如同天地。

人间需要每个人都永存爱心,然而这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要做到永存爱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修养。

一要有自爱之心。自爱心是人的本性,是个体生存的基本特征。自爱心的进一步发展,就会产生自尊心、羞耻心、责任心和自信心,这有助于塑造自我道德形象。

人若没有自爱心,生命便缺乏根基。正如鲁迅所说:“无论何国何人,大都承认‘爱己’是一件应当的事。这便是保存生命的要义,也就是继续生命的根基。”自爱包含着对自己做人的准则、人生意义、道德信仰、价值观念、人格荣辱等诸方面的理解、信奉和实行。它体现着一个人对真、善、美的珍视和追求。

二要有爱人之德。一个人如果只能自爱而不能爱人,那只能说是一种低层次的狭隘的爱;人只有做到爱人如己,以爱己之心爱人,才算有了爱人之德。正如古人所云:“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三要有利人之行。在社会生活中,“爱语”会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快乐,甚至有“回天之力”。但是,人们之间的相爱,不能只停留在漂亮的语言上,而要体现在实际的行动上。佛教有这样一句格言:“一个救人性命、出于纯正之爱的行动,比在侍奉佛祖的宗教活动中献祭大象和马匹而度过一生时光要更伟大。”

然而,人际关系也常常像自然界一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播什么种子结什么果。正如墨子在《兼爱》篇中所云:“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现实生活中,许多宽厚的人,常有“己愈予人己愈多”的感受。在人们之间的交往中,总是有思想感情的交流与沟通。把自己的感情真心实意地奉献给他人,而自己的感情并不会因“给予”而减少;相反,我们给予他人的愈多,那么自己所得的也会愈多,从而也就使自己的思想境界更加丰富、高尚。

皖南山区某县有一个青年农民,他种的水稻品种好、产量高,他总是将自己的优良水稻品种无偿地送给村里的人。村民问他:“你这样做不怕我们超过你吗?”这位青年农民回答:“我将好种子送给你们,其实也是帮助了自己。”他知道,周围的人们改良了他们的水稻品种,可以避免自己的水稻品种产生异变,导致减产。

孟子曾经说过:“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那些慷慨付出、不求回报的人,往往容易获得成功;那些自私吝啬、斤斤计较的人,不仅找不到合作伙伴,甚至有可能成为孤家寡人。

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任何人都离不开他人的合作。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里,如果你想获得成功,就应该想方设法获得周围人的支持和帮助。只有你真诚地对待别人,对方才会与你真诚合作。请记住这句话:善待他人也就是善待自己!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与人为善,善待他人,多了一份坦然,增了一份愉悦,添加了一份好心情。如此说来,善待他人不正是善待自己吗?

一个人要打另一个人的耳光,不同的学派主张不同的方法。

法家的作法是:扑上前去,干干脆脆地就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佛家的作法是:口中念念有词,“四大皆空,人生是苦”——认命了吧!

道家的作法是:“好啊!好啊!‘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你以为你打了我,其实不如说是我用脸打了你的手。我打了你,而你还不知道真实情况。可笑啊,可笑!可怜啊,可怜!……”

墨家的作法是:“畜生!不准胡闹!怎么什么道理都不懂?大哥打了你,完全是为了你好,为了大家好!怎么一点义气都不讲!”

3。给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

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熏然慈仁,谓之君子。——《庄子·天下》

用仁慈的观点来普施恩泽,用道义的标准来分辩事理,用礼仪的准则来约束行动,用音乐的韵律来陶冶性情,和善慈祥,称谓君子。

道家认为:“德是什么,谐和也;道什么,顺应也。德无所不容,就叫做仁;道无所不顺,就叫做义。明白义理,就叫做忠;心中纯厚朴实而且返朴归真,就是乐;诚信、得体而且合于一定礼仪的节度和表征,就可以称作礼了。”

老子认为君子应有仁、义、礼,“用仁慈的观点来普施恩泽,用道义的标准来分辩事理,用礼仪的准则来约束行动”,也就具备了仁、义、礼,快乐自在其中。有仁、义、礼,是对别人的,也就是要让别人有好的感受。别人有好的感受,自己要会有好的感受。

有一个5岁的女孩儿甜甜,很是惹人喜爱。每当大家上下班经过那家理发店时,甜甜远远地就朝人叫着“叔叔、阿姨”,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她就连忙跑过来,扬着脸说话。“天这么热,你这是干什么去呀?”“叔叔上班啊!”“上班干什么呀?”“上班挣钱吃饭哪。”

甜甜高兴的时候,说着说着,还会神秘地说:“您信吗,我会学赵本山!”她便躬着腰,夸张地装着《小草》中的那个喜欢唱歌的老太太。甜甜刚一拿姿势,就把人逗得憋不住笑了起来。甜甜也笑了,就是那种满足后美美的笑!

甜甜的妈妈笑着说:“这孩子就愿意跟你疯,她学的东西你要是笑了,看把她美的,比买两根冰棍还高兴。回家准还会学点别的,就是想给你演着看。”

对于过路人来说,看着甜甜的“表演”,一天的疲惫,不知觉间就烟消云散了,快乐也就油然而生了。而对于甜甜呢?把学来的东西表演给别人看了,别人笑了,就是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承认,自己心里也美滋滋的。

快乐和痛苦都是可以营造的、相互传递的。所谓投桃报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果报应。??

美国“积极心理学之父”唐·克利夫顿认为,如果总是消极地看待事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总是以负面关系为主。他发现,个人生命会因人际互动而不同,积极的互动能使双方成长,消极的互动能让双方衰落。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无形的水桶,桶里的水不断增减,水桶满溢时会心情愉快,干涸见底时则沮丧。每个人也都有一只无形的勺子,当我们舀水到别人的桶里——用言行替别人增添正面情绪时,也会让自己的水位高一些;如果用勺子去舀别人的水——言行有损别人的正面情绪时,自己桶里的水也会跟着减少。

当你拥有六个苹果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它们都吃掉,因为你把六个苹果全都吃掉,你也只吃到了六个苹果,只吃到了一种味道,那就是苹果的味道。如果你把六个苹果中的五个拿出来给别人吃,尽管表面上你丢了五个苹果,但实际上你却得到了其他五个人的友情和好感。以后你还能得到更多,当别人有了别的水果的时候,也一定会和你分享,你会从这个人手里得到一个橘子,那个人手里得到一个梨,最后你可能就得到了六种不同的水果,六种不同的味道,六种不同的颜色,六个人的友谊。

所以,人一定要学会用你拥有的东西去换取对你来说更加重要和丰富的东西。

你看文艺表演,演员是为观众服务的,给大家乐,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养眼、养心、养性、也养体。当掌声响起来时,不但台下快乐发自内心,台上也兴奋不已,快乐无比。台上台下互动了,相互传递着快乐,达到和谐美满;多少业余“作家”,挤着闲暇时间,坐在电脑屏幕前,敲敲打打,快乐着码字过程的同时,也期望着自己的文字飞翔成飘香的“铅字”,穿梭在网络间,传递在快乐的眼神里,哪怕给整天嚷着生活平淡的人们添上些许快乐,欣慰的快乐也会成为他们坚守的永恒动力;多少清廉的官儿,就是以取乐百姓为乐,甚至把百姓的满意,百姓的快乐,当作毕生仕途的追求。百姓快乐了,百姓幸福了,他就能睡上了安稳觉,吃上了香甜的饭了,快乐也就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

每一天里,就是你在家里,多做些快乐着爱人与儿女的事儿,你就会发现,接踵而来的就是快乐生活的连载!走出家门,从你轻轻地关上单元门那刻起,多想着别人,别人就会收获快乐,快乐自然也就洋溢在你的身边。”

但是,什么时候都应该记住,在奉献给别人快乐的同时,也应该想着自己,只有自己心中真正拥有了快乐,才会把快乐无私地送给别人。快乐着别人,也快乐着自己,生活才会永恒着快乐!

给别人快乐吧,为了社会的和谐,为别人,也是为自己。你快乐,我快乐,大家都快乐。心情好就身体好。人的一生就那么短,我们为什么要在痛苦不在快乐中度过呢?

生活中,别吝惜微笑,别吝惜掌声,别吝惜对你来说,也许就是微不足道的赞美,可对别人来说,也许就是一天的快乐,甚至一生执着前行的动力。有时,我们更多地从快乐着别人的每一天里,收获着属于自己的快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