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要他射几箭看看,萨马林再三推辞不肯射,可大公非要看看他“箭不虚发”的本事。
实在没办法,萨马林只好拈弓搭箭。
他瞄准一只麋鹿,第一箭没有射中,便说:“罗曼诺夫亲王是这样射的。”
他再射第二箭,又没有射中,说:“骠骑兵将军是这样射的。”
第三箭,他射中了,他自豪地说:“瞧瞧,这才是我萨马林的箭术。”
自吹自擂往往与现实形成反差,幽默就从其间产生。自吹自擂的时候,可以毫不脸红,却免不了误打误撞,言过其实。不过,从制造幽默的角度来说,情况与事实有出入而自己却津津乐道,恰能透出浓浓的幽默情趣。请再看下面这则例子:
马辉自以为精通棋道,总是不服输,又很爱吹牛。有一次,他与人连下三盘,盘盘皆输。过了几天,有人问他:“那天的棋下了几盘?”
他回答说:“三盘。”
人家又问:“谁胜谁负?”
他脸不红心不跳地说:“第一盘我没能赢他;第二盘他又输不了;第三盘我想和,他却不干!”
自吹自擂是夸大其辞的一种,夸大其辞就是用荒谬夸张的话来表达幽默,使人备觉趣味。夸张之所以能造成幽默效果,是因为这些话题与内容经过夸大之后,变得不合常理,大大出人意料,从而造成幽默效果。下面这个幽默故事就运用了夸张的幽默手法:
有一个美国人和英国人在一起互相吹牛。
美国人说:“我们美国人很聪明,发明了一种制造香肠的机器!这种机器真是神奇,只要把一头猪挂在机器的一边,然后转动机器的把手,那么,香肠就可以自动地从机器的另一边一条一条地转出来!”
英国人一听,不屑地说:“这有什么了不起?这种做香肠的机器我们早就有了!你们美国人真是少见多怪!我们早就把这种机器改造得更加神奇了!”
“怎么神奇?”美国人问。
“我们新的制作香肠的机器,只要做出来的香肠不符合我们的口味,我们就可以把香肠放在机器的一边,然后‘倒转一下’机器的把手,那么,机器的另外一边,就会跑出原来的那一头猪。”
上面故事中,美国人的话虽然也十分夸张,但英国人的话比美国人的话更能产生幽默效果,这是因为英国人的话带有更加明显的荒谬性,从而使整段话起了质的变化,幽默也就展现出来了。很多幽默的成功,都在于对关键的地方,用语言进行恰到好处的夸张。
R圆槐溆ν虮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不同的状况,如果把握不住自己的方向,不停地改变,不但浪费时间,还往往令自己疲于奔命,陷入困境。如果坚持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以不变应万变,不但能省掉许多麻烦和困扰,还能使自己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也采用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不但可以处理各式各样的问题,还能产生出奇制胜的幽默效果。我们来看下面的这个故事:
有一次,马克·吐温回答记者提问,说了一句令人惊奇的话:“美国国会中有些议员是婊子养的。”
国会议员们大为震怒,纷纷要求马克·吐温道歉,否则将诉诸法律。
几天后马克·吐温的道歉声明果然登了出来:“日前本人在酒席中说有些国会议员是婊子养的。事后有人向我大兴问罪之师;经我再三考虑,我深悔此言不妥,特登报声明,把我的话修正如下:‘美国国会中有些议员不是婊子养的’。”
表面上马克·吐温对议员们进行了妥协,而实际上在似变未变中,攻击的锋芒更胜上回,幽默气氛也由此而生。我们再看看发生在爱因斯坦身上的一个幽默故事:
爱因斯坦初到纽约,在大街上遇见一个朋友。这位朋友见他穿着一件旧大衣,就劝他更换一件新的。爱因斯坦回答说:“没有什么关系,在纽约谁也不认识我。”
后来,爱因斯坦名声大振,他仍然穿着那件旧大衣。这位朋友再次劝他去买一件新的,爱因斯坦则说:“何必呢,现在,这里每一个人都认识我了。”
爱因斯坦以不变应万变,运用幽默的智慧,既表现了甘于淡泊、不重衣着的俭朴精神,也表达出他愉快畅达的乐观情怀。爱因斯坦是世界瞩目的科学家,能取得巨大的成就,思想境界自然很高,可很多时候普通人也能看透事情的本质的。请看下面这段农夫和地主的对话:
从前,有个农夫很有骨气,从不肯讨好地主。
地主问他:“你为什么不奉承我呢?”
农夫答:“你有钱是你的,又不肯白送给我,我为啥要奉承你?”
地主说:“那好!我把钱送四分之一给你,怎么样?”
农夫说:“这不够公平,我还是不奉承你。”
地主说:“那么,分一半给你,总该奉承我了吧?”
农夫答:“那时我和你一样有钱,我为什么要奉承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