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这个小幽默故事,体现出母子关系的融洽。家庭成员多有血缘关系,这种血缘关系是血缘爱的存在基础,家庭幽默也总是以这种血缘爱为形成源的,下面是一段孙子和祖母的对话:
孙子对祖母做的包子很爱吃,但对她焖的米饭很失望。他幽默地对祖母说:“奶奶,您做的包子馅多,好吃,一看到它我就流口水。”他的祖母听了以后很高兴地说:“那是啊,你奶奶做包子可是有几十年的功夫了。”孙子接着说:“奶奶,您焖的米饭更好,可以起个好听的名字叫‘三层饭’吧。”老人不懂什么是“三层饭”,外孙笑了:“上面一层烂,中间一层生,底下一层焦,这不正好是‘三层’吗?”祖母笑着对着孙子的手心打了一下:“你这张小嘴,还笑话我呢,咱们北方人就是不太会焖米饭啊。”
这段对话,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增进了祖孙之间的感情。诚然,长辈与晚辈由于出生时代不同,在年龄大小、知识结构上也存在差异,对事物的看法总是不一致的,有时候长辈的思想也可能确实跟不上时代。晚辈看长辈,不能认为长辈迂腐可笑、啰里啰嗦、思想僵化。当晚辈不理解长辈的意思,不同意长辈的看法时,要善于运用幽默的方式表达不同的意见。但不管怎样,要处理好和长辈的关系,就首先要有一颗尊敬长辈的心。
!芭吕掀拧钡挠哪
某新婚夫妇,洞房内贴有家规,上面写着:
第一条:太太永远是对的。
第二条:如果太太错了,请参阅第一条。
上面这个幽默故事讲的是男人怕老婆的现象。中国人“怕老婆”雅称“惧内”,可见这种现象的确由来已久。自从苏东坡老先生发明了“河东狮吼”,“惧内”的幽默便开始登堂入室,成为洋洋大观的一道风景。
这“怕”的幽默多姿多彩,有人改程灏的诗曰:“云淡风轻近晓天,夫人罚跪在床边。时人不知吾心寒,还说偷闲学拜年。”这一怕,欲说还“羞”。但是,还真有人不怕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怕老婆”。我们来看下面两人的对话:
甲:“你在公司里什么职位?”
乙:“在公司里我是头。”
甲:“这我相信,那在家里呢?”
乙:“我当然也是头。”
甲:“那你的夫人呢?”
乙:“她是脖子。”
甲:“为什么?”
乙:“因为头想转动的话,得听从脖子。”
如此幽默的妙答,当然引得朋友捧腹大笑,也间接地暗示了他对婚姻的满意,如果他的夫人真的如他说的那样,他也许就幽默不起来了。所以,夫妻关系的好坏对“惧内”幽默的发挥是相当有影响的。
又有人改张佑的诗曰:“三百六十日,幽居又满年。一声狮子吼,含情到床前。”这一怕,体贴备至。
一日,一家三口看《动物世界》,儿子指着屏幕上的老虎对爸爸说:“爸爸,瞧那老虎多精神,整个一个健美冠军!”爸爸忽发灵感:“你老爸就是那只虎,威风八面,王者风范,真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正手舞足蹈,眼神流转,突见老妻杏眼圆瞪,柳眉倒竖,满脸的山雨欲来风满楼之色,赶紧斜倚虎躯,伸出虎爪,清清虎嗓,哑声细雨幽默地说:“是这样,我还没说完,如果你觉得做虎妻屈才了,那就当武松吧!”
丈夫一语道破天机。他说的话实在不是因为情动于中,而是因为外界形势所迫。但是,他这种行为在为人妻者看来实在可作为温柔体贴的典范。
还有人改韦应物的诗曰:“罚君跪长夜,屈膝到明天。灯花看数落,良人仍未眠。”这一怕,鞠躬尽瘁。在这种类型里面,最“经典”的怕老婆的幽默故事要算是下面这个“葡萄架倒了”。
有个做官的最怕老婆,经常都被痛骂,有时还被打几下。有一次,他的脸被老婆抓破了。第二天到衙门上班时,被他的顶头上司州官看见了。州官便问道:“你的脸怎么会破了?”
做官的不敢实说,只好对州官说:“晚上乘凉时,葡萄架倒了,砸在头上,脸也被葡萄藤刮破了。”
州官大笑:“不要瞒我,一定是给你老婆抓破的。天底下就数这种女人可恶,这回我非要治治她,快派人去把她给我抓来!”
谁料想,这话偏让州官的老婆在后堂给听见了,一脸怒气地冲了出来。州官一见老婆,没等她开口,赶紧对那做官的说:“算了,算了,这事先缓一缓,你也暂且退下,我后衙的葡萄架也倒了!”
与这类古代笑话相比,现代怕老婆的幽默则含蓄、委婉、体面得多。所以,有人改孟浩然的诗曰:“阴阳不分晓,羡煞鸳鸯鸟。夜来妻骂声,泪落知多少。”而这一怕,真是令人柔肠寸断了。如下面这段夫妻对话:
妻子:“你在外面很少喝酒,为何在家里拼命地喝呢?”
丈夫:“我听说酒能壮胆。”
怕老婆的幽默源远流长,“怕老婆”这一主题演绎出许多幽默的故事,人们在看到这些故事的时候会开心一笑。而在现实生活中,怕老婆对男人来说是件不光彩的事,常常被朋友或同事视作笑料。
但是经过仔细分析,你就会发现怕老婆未必是件坏事。一方面它使女性地位得到了肯定:另一方面,适度地、有节制地怕老婆,则显得丈夫的一片爱意。此外,在社交中有些人却能借怕老婆这个话题巧妙地调侃自己,树立自己可爱的形象。另外,怕老婆真的能“怕”出你的幽默智慧来,因为它逼着你思索,去向其他“模范丈夫”学习。男人怕老婆,作为一种无伤大雅的戏谑,是“幽默创作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第五篇谈判中的幽默技巧:做一个公关大师第五篇谈判中的幽默技巧:做一个公关大师
美国谈判大师荷伯·科恩认为:世界是一张巨大的谈判桌。谈判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时候,我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就成了某个谈判的参与者。
顾客和商家从商品价格的讨论到最终议定成交是一种谈判;雇员和公司之间劳动合同的签署也必然会经过一番有关条件和待遇的谈判;孩子向父母要钱买电脑,父母可能会附有“这学期你要拿到奖学金”之类的条件,这也是一种谈判。
一般人认为,谈判是庄重、严肃的。其实,在谈判中插入幽默,可以缓和紧张形势,制造友好气氛,缩短双方距离,钝化对立感,使谈判更融洽。
在国际争端中,幽默可以使谈判顺利进行,化干戈为玉帛,避免战祸;在商业谈判桌上,幽默风趣,巧于辞令,可以增加利润,甚至开辟新的贸易渠道,拓宽财源。
在生活中,谈判无处不在,幽默如影随形。它能使你在谈判中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时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