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恶
【麝香】〔温〕。中恶,心腹暴痛,胀急,痞满。
【雄黄】〔平〕寒、大温。中恶,腹痛,鬼疰。
【丹沙】〔微寒〕。中恶,腹痛,毒气。
【升麻】平、微寒。中恶,腹痛。
【干姜】〔温〕大温。中恶,霍乱,胀满。
【巴豆】〔温〕生温熟寒。
【当归】〔温〕大温。中恶,客气,虚冷。
【芍药】〔平〕微温。中恶,腹痛,腰痛。
【吴茱萸】〔温〕大热。中恶,心腹痛,逆气。
【鬼箭】〔寒〕。中恶,腹痛。
【桃枭】微温。中恶,腹痛,杀精魅。
【桃皮】平。中恶,腹痛,胃中热。
【桃胶】微温。中恶,疰忤(《唐本》)。
【乌头】〔温〕大热。
【乌雌鸡血】平。中恶,腹痛。
蜀本
【海桐皮】平。主霍乱,中恶。
【肉豆蔻】温。主中恶,冷疰,呕沫,冷气。
【蓬莪朮】温。主心腹痛,中恶,疰忤,鬼气。
药对
【牛黄】平(君)。主卒中恶。
【芎藭】温(臣)。主中恶,卒急肿痛。
【苦】寒(君)。主中恶,腹痛(《药性论》)。
【栀子】大寒(臣)。主中恶,通小便(《药性论》)。
【枲耳叶】微寒(臣)。
【桔梗】微温(臣)。主中恶。
【桃花】平(使)。治恶气(《日华》)。
巢氏云:『中恶者,卒然心腹刺痛,闷乱欲死也。』按此与贼风均为卒发之病,第风系阴阳之偶愆,故锺于音声,发为飘骤,由腠理入筋脉而阻人营卫。此是阴阳之偏驳,故锺于臭味,发为激射,由口鼻入胸腹而隔人气血耳。其已中人也,又或为呕吐,或为肠澼下痢,或为腹胀,或为霍乱,自当各按见证而求治。惟或着于阴而锢阳,或着于阳而逼阴,或着于血而闭气,或着于气而动血,种种不同,是以投其间抵其隙,或崇阳以化阴,或由阴以起阳,或通气以调血,或和血以行气,大率用苦辛温烈为主治,间之推荡以开其蔽,佐之升发以扬其遏,率之辟恶以夺其魄,杂之调和以缓其急,因其欲上而上之,因其欲下而下之,因其欲外而外之,因其欲行而行之,尽矣。第此与心腹冷痛大同,不过彼系积渐而成,此由卒暴而得,以冷原大地之正气,恶是天地之沴气。正气与正气自能彼此相容,不久可化,乃痛而不已焉,则其人正气之不足尤盛,故治之者多以补而温。沴气与正气本不能相入,故随即激而发病,而治之者必相度其势而疏瀹利导之也。奈何世之诊视二者,不目为急痧,即调为肝气,急痧则用金石开泄之剂,犹可开通闭塞,抉去秽气;肝气则用骳利气之物(骳,屈曲也),不能去病,适以导病游行他所,治病贵乎先正病名,厥有旨哉。
霍乱
【人】〔微寒〕微温。霍乱,吐逆,调中。
【朮】〔温〕。霍乱,吐下不止。
【附子】〔温〕大热。心腹冷痛,霍乱转筋。
【桂心】大热。霍乱转筋
【干姜】〔温〕大热。霍乱胀满。
【橘皮】〔温〕。气冲胸中,吐逆,霍乱,止泄。
【厚朴】〔温〕大温。霍乱,腹痛胀满。
【香薷】微温。霍乱,腹痛,吐下。
【麕舌】微温。主霍乱,腹痛,吐逆,心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