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晋国第一任国主为唐叔虞,姓姬,字子于,是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的弟弟,母亲王后邑姜,是姜太公的女儿。
传说叔虞的母亲梦见上天对周武王说:“我让你生个儿子,名叫虞,我把唐赐给他。”等到邑姜生下婴儿后一看,手掌心上果然写着“虞”字。所以就给儿子取名为虞。
公元前1035年,唐国发生内乱,周公灭了唐。一天,周成王和叔虞作游戏,成王把一片桐树叶削成珪状送给叔虞,说:“我用这个分封你。”史佚于是请求选择一个吉日封叔虞为诸侯。
周成王觉得自己是在叔虞开玩笑,并没有同意,但和史佚说:“天子无戏言。只要说了,史官就应如实记载下来。按礼节完成它,并奏乐章歌咏它。”
于是,周成王只得同意这件事情,并把唐封给叔虞。唐叔虞之子燮父,继位徙治晋水,更国号为晋。
发现第一幅壁画是晋国立国的故事,孟子涛又顺着看下去,发现都和晋国有关。其中有文侯勤王、骊姬乱晋、称霸诸侯、经略北方、复霸中原等等,一直到三家分晋。晋静公被害,从此晋国彻底灭亡。
说起来,晋静公的结局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现在看来,依壁画上的内容来看,确实如《竹书纪年》之中记载的一般。可能是被韩玘杀害的。
由于还在追查那三个人,对于石画的内容,孟子涛只是草草地浏览了一番,不过,由壁画的内容来看。这里很可能藏着晋国的宝藏,至于宝藏的设立者,孟子涛猜测应该是晋国王室的后代,甚至外面的村落,就是为了保护这个宝藏而存在的。
由于时间的关系,孟子涛放弃了这方面的思考,朝着旁边紧闭的石门走了过去。
见孟子涛直接用手去推门,大军连忙拦了下来,表情严肃地说道:“别这么鲁莽,有些机关就是由强行推门这样的动作来激发的。”
孟子涛干笑一声,知道自己的表现太随意了,就凭残玉等等,就说明这里很可能有机关,自己可千万不能随意行事了,不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大军观察了一下,指着石门下面的痕迹说道:“门应该是被他们从里面关上的,咱们找找有没有开门的机关,如果找不到的话,还是通知其他人来处理吧。”
“好吧。”孟子涛虽然表示同意,但如果剩下的那三个人,特别是那个杀手没有找到的话,他肯定不会甘心。
此次寻宝之旅的变数太多了,发现自己不是唯一知情者不说,而且居然遇到了那三个杀手,而且还成功消灭了其中两个。
但正是因为这样,孟子涛势必要把最后那个杀手找到,不然此人就是一匹孤狼,对自己以及自己的亲朋好友的威胁太大了。
正因为如此,孟子涛找的特别仔细,不过,其实石门的开关也比较好找,没一会他就找到了,就在左边的石壁中的一个窟窿中。
孟子涛朝着里面照了一下,发现里面有几个模印,其中一个很像是他第一次得到的那块残玉。
想了想,他就拿出残玉放了进去,没想到里面好像还有吸力,刚靠近那个模印,残玉就吸了上去,片刻后,只听一声很明显的“咔达”声,石门有了一定的松动。
见此情形,大军就上前试着推了一下,发现石门很轻松就能推开了。
于是,孟子涛又把残玉取了下来,走进了石门之中,然而,让他十分意外的是,离石门十多米的地方,还有两个通道,其中一个已经被石门关起来了,另一个则还敞开着。
此时,大军开口道:“他们应该进入的是那个关起来的通道。”
孟子涛走过去看了一下,痕迹比较明显,接着,他就仔细查找了一下机关之类的东西,却发现周围的石壁上一点痕迹都没有,更别说什么机关了。
孟子涛对此也没有任务办法,想了想说道:“要不咱们走这边这个通道?”
“你先等一下。”
说完,大军就去了山洞外面,把他们带来的户外工具都拿了过来,并带来了一块大石头,朝着另一个通道就扔了过去,结果毫无动静。
接下来,大军又试了几个方法,证实了没有多少危险,这才同意孟子涛的提议。
两人带上东西,走进通道,一开始并没有什么异常,等他们走了将近二十米,通道口突然从上落下来一扇石门,这把两人都吓了一跳,连忙跑了过去……(未完待续。)
第两百九十一章 失灵的机关
两人刚刚走了将近二十米的样子,就听到身后转来轰隆一声巨响,等他们回过神来,就发现原本通道的路口,已经被一扇石门挡住了。
这个意外,让两人都大惊失色,连忙跑了过去查看。
快要跑到路口的时候,大军连忙把孟子涛挡了下来,示意他小心,接着自己上前查探。
过了片刻,见大军那边没有危险,孟子涛走上前去:“怎么样?”
“很重。”大军一脸严肃地说道。
这两个字,让孟子涛立刻就反应过来,石头这东西,重和厚往往是相关的,也就是说,他们很可能不能强行打开这扇石门。
“我来试试!”
孟子涛走上前,先是推子一下石门,结果不出意料纹丝不动,接着,他又从底部的缝隙着力,用力往上抬,结果他用尽全力,也只是微微动了一下。
孟子涛站起身来,苦笑一声:“早知道这样,咱们就应该找一下那两个家伙的随身物品,说不定有炸药。”
大军沉默着观察四周,一点机关的痕迹都没有。
孟子涛知道现在现在后悔没有用,说道:“此道不通,那就顺着通道走吧。”
大军点了点头:“一会小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