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明永乐时期是雕漆工艺发展最快的时期,永乐皇帝因对雕漆器极为酷爱。故在皇都设立果园场,并征调高手,名匠汇集果园场,制作御用雕漆器,满足永乐皇帝对雕漆器的需求与热爱。
永乐时期经济空前发达。除了皇帝的重视,再加上雄厚的财支援,因而能在耗工,耗时,较之瓷器,铜器工本高出甚多的雕漆器上,取得了辉煌成果。导致果园场御用雕漆器在明未已被当时的鉴赏家拱如至宝看待。
到了现在,永乐时期的雕漆作品,更是尊贵异常,比如2004年,就有一件永乐时期的雕漆赶珠云龙纹盖盒,被拍出一千多万的惊人高价。
而眼前这只盖盒,无论纹饰和大小,都和2004年的那件拍品,十分相像,如果是真品,那价值就惊人了。
孟子涛原本对这件雕漆作品也十分惊叹,然而,等他仔细欣赏了一会之后,却感觉有些不太对劲,过了片刻,更是看出了一个和真品特征不太相符的地方。
由于急着回去,孟子涛实在没心思鉴定,于是,他直接使用上了异能,结果不出他的所料。
“要不要告诉朱地山呢?”
孟子涛有些犹豫,毕竟,古玩这行鉴定往往是一件很容易得罪人的事情,别的不说,首先就会得罪当初鉴定这幅画的那位。更何况,现在朱地山认定了这件东西是真品,自己也没必要故意去扫他的性。
然而,他从这里捡了一个惊人大漏,就这么置之不理,心里也有些过意不去,万一到时被人认出来,朱地山有可能丢脸,甚至发生其它不好的事情,比如送给别人当作礼物之类。
“算了,就当我还你一个人情吧。”
想到这,孟子涛就笑着对朱地山说道:“朱总,这件雕漆盖盒,能否让我上手欣赏一下?”
朱地山有些迟疑,而且他心里也确实不想把这样的宝贝,让别人经手,不过,自己先前还求了孟子涛,现在拒绝的话,实在有些不近人情,更何况,孟子涛是专家,想必应该会小心对待这件宝贝的。
于是,朱地山就勉为其难的同意了,用钥匙打开了这玻璃展柜,小心地把承托板抽了出来。
见孟子涛戴上了手套,而且鉴定手法也十分专业,朱地山心里长舒了一口气,紧接着,他心里有些奇怪,怎么先前的那三件宝贝,孟子涛都没有提出这样的要求,唯独轮到这件雕漆作品,就这么做了呢?
难道是孟子涛情有独钟?还是说,出了一些其它意料之外的问题?
“应该不会吧?肯定不会的!”
人就是这样,一旦有了怀疑,如果不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心里就开始疑神疑鬼了,朱地山此时正是这样,胡思乱想,而且尽向坏的方面想。
过了片刻,孟子涛抬起头来,问道:“朱总,问个可能冒昧的问题,这件雕漆作品,您是从哪里得来的?”
朱地山一听这话,心里顿时“咯噔”了一下,手脚也开始微微颤抖起来,都不回答孟子涛的问题,声音有些颤抖地说:“孟掌柜,是不是这东西有问题啊?”
孟子涛见此,暗自叹了口气,说道:“说这个问题之前,咱们先说一下当时的雕漆风格,明永乐、宣德时期的雕漆仍保持着元代雕漆的风格,造型规则,图案层次感很强,刀痕不透露,漆层肥大,用漆优良,雕刻圆润,磨工精细,雕工更多……”
(未完待续。)
第两百八十二章 冒充
孟子涛接着说道:“到了明中期,雕漆的风格逐渐向晚期的纤巧细腻过渡,雕刻刀法在保留藏锋清楚、棱角磨熟的传统上,也表露出简洁大方、磨工不细的特点。”
“像你这件雕漆盖盒,如果是真品,照理说,风格应该跟永乐时期的一致,拥有元代雕漆的风格,但像这几处地方,却反而有纤巧细腻的技巧,这就有些不不对了,我猜测,可能是作者没注意用上了自己熟悉的风格的原因,这是其一;另外……”
孟子涛指出了手中盖盒的几处有问题的地方,并详细地做了讲解,说到最后,不等他说出结果,朱地山就已经面色苍白,额头冷汗直冒了。
过了片刻,朱地山回地神来,他嘴唇哆嗦着问道:“孟掌柜,难道就没有别的可能了吗?”
其实,朱地山也知道这话自己是白问了,但他就是不甘心,然而再不甘心也没办法,结果并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就见孟子涛对他做了一个抱歉的手势。
“一千五百万啊!就这么没了?”朱地山猛得一拍额头,整个人看起来都有些崩溃了。
不过,孟子涛却并不可怜他,想想,2004年一件相似的永乐雕漆盖盒,就以1200多万成交,五年下来,凭这几年古玩市场的火热,就算卖2500万也很轻松。
想想看,1500万买下来,转个手就能赚一千万,什么钱有这么好赚?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别人为什么把这个钱给你赚?
说到底,还是朱地山自己贪心。又没有相应的眼力,最后上当受骗。那有什么好可怜的?
朱地山沉默了好几分钟,就咬牙切齿地说:“不行,这事不能这么算了!”
说完,他就拿出手机拔打起了电话:“咦,怎么手机拔不出去。”
老六说道:“这里是地下室,估计没有信号吧。”
朱地山反应过来,连忙带着孟子涛他们回了客厅,又开始拨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