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损失应该能挽回。”孟子涛笑着把袋子放到桌上。
“这是什么?”马星纬问道。
“刚才碰瓷被摔碎的瓷器。”孟子涛有些心痛地说道。
王之轩有些讶然道:“听你的意思,这是真器?”
孟子涛说道:“从包浆来看,应该是真器,从纹饰来看,既有元代风格,又有明代气息。不过没有款识,所以想请您看一下。”
“什么!”王之轩脑子里马上就闪过一个念头,迫不及待地从袋子里拿出一片瓷片看了起来。
由于瓷片较多,大家都拿到手中仔细观察。
这样过了十几多分钟,王之轩就一脸气愤地说道:“暴殄天物,真是暴殄天物!好好的一件宝贝,居然就这么摔碎了,我都想骂人了!”
马星纬说道:“老王,这种事情你就算气也白气,那女的如果知道这是一件宝贝,也就不会做这种事情了。”
王之轩长叹一声:“哎,话是这么说,但好好的一件宝贝,就这么没了,我想想都觉得心痛!”
马星纬说道:“不是还能修复吗,凭张老的手艺,修复好了至少看起来应该能和原样差不多吧?”
“哎,也只能这么办了。”王之轩有些郁闷地说道。
第九十章 洪武釉里红
王梦晗好奇地问道:“爸,这到底是什么时期的东西啊?”
王之轩说道:“元朝之后,永宣之前,你们难道还想不出来到底是哪个时期的?”
“洪武!”马星纬他们脸上都露出惊讶之色,孟子涛虽然知道了结果,但也装作如此表现。
洪武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一朝共31年。自洪武二年始,朱元璋下令在瓷都设御窑厂专门烧造宫廷用瓷。
但是目前尚未发现一件带真正洪武官窑纪年款的器物,洪武朝瓷器一直未被人们所认识,并有“洪武无瓷”的说法。
直到1964年金陵明故宫遗址和1994年瓷都出土了洪武官窑标本,经过对考古资料结合馆藏文物对比研究后,大家才已大致了解了洪武官窑的风格,初步揭开了洪武官窑器神秘的面纱。
从国内外传世品中分辨出的洪武瓷可以了解,洪武时期官窑瓷器以釉里红为多。由于釉里红的烧造技术很难掌握,有“千窑难得一红”之称,元代只少量的制作,而洪武朝大量烧造,有些学者认为这与朱元璋的审美是分不开的。
朱元璋的审美观不去多说,但从资料来看,洪武时期的釉里红瓷器也确实独树一帜,出现了许多精美之作,而且在古玩市场上也有非常高的表现。
就说,在2006年,香江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就拍出了八千多万的高价,可见其在市场上的受追捧程度。
王之轩说道:“对,这是一件洪武时期的釉里红精品之作。”
马星纬饶有兴趣地问道:“老王,你能不能给我们讲解一下?”
“你不问我也会说。”
王之轩拿起一片瓷片给大家讲解道:“咱们先说胎釉,你们看,这胎质较白、干涩、间有空隙;釉质肥厚凝腻如堆脂;釉面有开片现象,胎釉结合紧密;釉色呈乳白色,微微闪青灰。而且有缩釉现象,露胎处可见窑红,这些都是洪武官窑的典型特征。”
“接下来,咱们再说纹饰,我拿一片大一点的,看起来清楚一点……”
王之轩换了一块瓷片,接着说道:“洪武瓷器的纹饰,依然保留着元代简练流畅,豪放生动的风格,只是略显秀气。纹饰较单调,以植物花卉为主,有缠枝菊、缠枝牡丹、缠枝莲、折枝花卉等等。”
“具体来说,咱们看上面扁菊纹,这是洪武瓷最具代表性的纹饰,呈椭圆形,花蕊作斜网格纹,花蕊外以双线描花廓花瓣两层,里层不填色,外层每个花瓣的顶端和一侧留有白边,用以表现花瓣之间的间隔,使花叶每一层花廓表现得很清楚。”
“这种扁菊花形式有别于元代青花瓷上的菊花纹,为区分元代与明初瓷器提供了重要依据。外壁的变形莲瓣与元代比较,洪武瓷器上的变形仰覆莲瓣边缘只勾线而不填色,除个别分开画外,莲瓣相互借用边线,元代莲瓣则各自独立。”
王之轩又换了一块瓷片,继续说道:“另外,颈部的蕉叶纹由元代的中茎填色改为中茎拔白,纹饰用软笔勾勒,线条流畅,用的是没骨画法,即不用勾线填色,一笔点画而成,有些纹饰填色使用小笔填绘,形成深淡的笔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