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中国历代科技成就简介 > 第3章 孔庙(第1页)

第3章 孔庙(第1页)

孔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南门内,是第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宇,初建于公元前78年,以孔子的故居为庙,以皇宫的规格而建,是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在我国历史上,流传着很多孔子的故事。孔子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还是一位音乐家,他既会唱歌,又会弹琴作曲。他在与人一同唱歌时,如果人家唱得好,他一定请人家再唱一遍,自己洗耳恭听,然后再和一遍。孔子曾跟师襄学琴,有一天师襄交给他一首曲子,让他自己练习,他足足练了十来天,仍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师襄忍不住了,说:“你可以换个曲子练练了。”孔子答道:“我虽然已熟悉它的曲调,但还没有摸到它的规律”。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又说:“你已摸到它的规律了,可以换个曲子练了。”不料孔子回答:“我还没有领悟到它的音乐形象哩。”如此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发现孔子神情庄重,四体通泰,好似变了人样。这次不待师襄发问,孔了就先说道:“我已经体会到音乐形象了,黑黝黝的,个儿高高的,目光深远,似有王者气概,此人非文王莫属也。”师襄听罢,大吃一惊,因为此曲正好名叫《文王操》。

孔庙就是为了纪念孔子而建的,孔庙建成后,经过历代帝王的不断加封和扩建,到清代雍正帝时扩建成目前的规模。庙内共有九进院落,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三路,纵长0米,横宽0米,有殿、堂、坛、阁0多间,门坊座,“御碑亭”座,拥有各种建筑00余座,0余间,占地面积约9000平方米。孔庙内的圣迹殿、十三碑亭及大成殿东西两庑,陈列着大量碑碣石刻,特别是这里保存的汉碑,在全国是数量最多的,历代碑刻亦不乏珍品,其碑刻之多仅次西安碑林,所以它有我国第二碑林之称。

孔庙的总体设计是非常成功的。前为神道,两侧栽植桧柏,创造出庄严肃穆的气氛,培养谒庙者崇敬的情绪;庙的主体贯串在一条中轴线上,左右对称,布局严谨。前后九进院落,前三进是引导性庭院,只有一些尺度较小的门坊,院内遍植成行的松柏,浓荫蔽日,创造出使人清心涤念的环境,而高耸挺拔的苍桧古柏间辟出一条幽深的甬道,既使人感到孔庙历史的悠久,又烘托了孔子思想的深奥。座座门坊高揭的额匾,极力赞颂孔子的功绩,给人以强烈的印象,敬仰之情不觉油然而生。第四进以后庭院,建筑雄伟,黄瓦、红墙、绿树,交相辉映,既喻示出孔子思想的博大高深,也喻示了孔子的丰功伟绩,而供奉儒家贤达的东西两面,分别长米,又喻示了儒家思想的源远流长。

两千多年来,曲阜孔庙旋毁旋修,从未废弃,在国家的保护下,由孔子的一座私人住宅发展成为规模形制与帝王宫殿相埒的庞大建筑群,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伟大壮举。曲阜孔庙以其规模之宏大、气魄之雄伟、年代之久远、保存之完整,被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孤例”。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了最早的长城。后来,历代君王大都对长城进行过加固和增修。长城东起辽宁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遗址分布在今天的北京、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新疆、天津、辽宁、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和山东等0多个省、市、自治区。

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的故事最早见于《左传》。孟姜为齐将杞梁之妻,公元前9年杞梁在莒战死,齐庄公在郊外见孟姜对她表示吊慰。孟姜认为郊野不是吊丧之处就拒绝接受,齐庄公于是专门到孟姜家里进行了吊唁。西汉刘向《列女传》里记载孟姜“乃枕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十日而城为之崩。”可见,孟姜哭崩的城墙是齐长城,而不是秦长城。大约到了唐代,这一题材演变成了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崩万里长城的故事。

长城的防御体系

无论是秦皇汉武,还是明代帝王,修筑长城既是积极防御,又是积蓄力量、继续进取。长城作为防御工程,主要由关隘、城墙、烽火台组成。

关隘是长城沿线的重要驻兵据点。关隘多选择在出入长城的咽喉要道上,整个构造由关口的城墙、城门、城门楼、瓮城组成,有的还有罗城和护城河。关隘的城墙是长城的主要工程,内外檐墙多用巨砖、条石等包砌,内填黄土、碎石,高度在0米左右,顶宽4~5米。城墙外檐上筑有供瞭望和射击的垛口,内檐墙上筑有防止人马从墙顶跌落的宇墙。城门上方均筑有城门楼,是战斗的观察所和指挥所,也是战斗据点。

城墙是联系雄关、隘口的纽带。城墙高约7~8米,山冈陡峭的地方城墙比较低。墙身是防御敌人的主体,墙基平均宽约6。5米,顶部宽。8米。墙结构主要有版筑夯土墙、土坯垒砌墙、砖砌墙、砖石混合砌墙、石块垒砌墙和木板墙等。在城顶外侧的迎敌方向,修有一些高约米的齿形垛口,上部有小口用来瞭望敌人,下部有小洞用来射击敌人。

烽火台是利用烽火、烟气以传递军情的建筑。烽火台通常设置在长城内外最易瞭望到的山顶上,一般是土筑或用石砌成一个独立的高台,台子上有守望房屋和燃烟放火的设备,如遇有敌情,白天燃烟或悬旗、敲梆、放炮,夜间燃火或点灯笼。

在长城防御工程系统中,还有一些与长城相联系的城、堡、障、堠等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大都建筑在长城内外,供兵卒居住和防守用。

长城的意义

巍然屹立的长城,显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反映中国古代建筑工程技术的伟大成就,表现中国古代各族劳动人民的坚强毅力与聪明才智,体现中国自古以来形成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山海关、八达岭和嘉峪关处长城区段在9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至唐朝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登黄鹤楼,不仅能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更能使心灵与宇宙意象互渗互融,从而使心灵净化。这大约就是黄鹤楼的魅力经风雨而不衰、与日月共长存的原因之所在。

黄鹤楼名称由来

传说,从前有一位辛先生,平日以卖酒为业。有一天,店里来了一位衣衫褴褛,看起来很贫穷的客人。他神色从容地问辛先生:“店家,可以给我一杯酒喝吗?”辛先生没有怠慢他,连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如此过了半年,辛先生每天都请这位客人喝酒。

有一天,这位客人告诉辛先生说:“我欠了你很多酒钱,没有办法还你,今日我就替先生把酒钱挣回来。”那客人从篮子里拿出一块橘子皮,画了一只黄色的鹤在墙上,边用手打节拍边唱歌,墙上的黄鹤也随着歌声、合着节拍,蹁跹起舞。酒店里的其他客人看到这种妙事都付钱观赏。如此又过了十年,辛先生也因而累积了很多财富。

十年之后,那位衣着褴褛的客人,又飘然来到了酒店。辛先生连忙上前致谢,客人微微一笑,并不答话。接着便取出笛子吹了几首曲子,没多久,只见一朵朵白云从天而降,黄鹤也随着白云飞到了客人面前。客人跨上鹤背,黄鹤展翅腾空而去,慢慢就不见了身影。辛先生为了感谢及纪念这位客人,用十年来赚下的银两在黄鹄矶上修建了一座楼阁,这就是黄鹤楼。

黄鹤楼建筑特色

黄鹤楼共五层,高0。米,攒尖顶,层层飞檐,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主楼周围还建有胜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黄鹤楼内部,层层风格各不相同。底层为高大宽敞的大厅,正中藻井高达0多米,正面壁上是一幅表现“白云黄鹤”为主题的巨大陶瓷壁画。四周空间陈列历代有关黄鹤楼的重要文献、著名诗词的影印本,以及历代黄鹤楼绘画的复制品。二至五层的大厅都有不同的主题,在布局、装饰、陈列上各具特色。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成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

重建黄鹤楼

1957年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98年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98年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飞檐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米,底层边宽0米,顶层边宽8米,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登楼远眺,“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三镇风光尽收眼底。

布达拉宫坐落在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的红山上,同山体融合在一起,高高耸立,壮观巍峨。宫墙红白相间,宫顶金碧辉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西藏人民巨大创造力的象征,是西藏建筑艺术的珍贵财富。

布达拉宫的兴建

公元7世纪,吐蕃国王松赞干布勤政爱民,王朝日益强大。为了与中原的唐朝建立友好关系,引进中原先进技术和文化,松赞干布决定向唐朝求婚。唐太宗答应了松赞干布的求婚,将文成公主许配给他。松赞干布就在红山上建九层楼宫殿一千间,取名布达拉宫迎娶文成公主。9世纪时,布达拉宫因吐蕃内乱遭到破坏,仅存法王洞。洞内供着据传为松赞干布生前所造的他自己和文成公主等人并列的塑像。

年,五世达赖喇嘛建立了噶丹颇章政权。年,五世达赖开始重建布达拉宫,三年后竣工,是为白宫。年,五世达赖入住宫中。从这时起,历代达赖喇嘛都居住在这里,重大的宗教和政治仪式也都在这里举行,布达拉宫由此成为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五世达赖去世后,为安放灵塔,90年继续扩建宫殿,9年竣工,形成红宫。

布达拉宫建筑群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迭,自山脚向上,直至山顶,主要建筑由白宫和红宫组成,是当今世界上海拨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

白宫位于布达拉宫东部,外墙为白色,共有七层,最顶层是达赖的寝宫日光殿。日光殿分东西两部分,分别是十三世和十四世达赖的寝宫,也是他们处理政务的地方。殿内包括朝拜堂、经堂、习经室和卧室等,陈设均十分豪华。

红宫位于布达拉宫的中央位置,外墙为红色。围绕着历代达赖的灵塔殿建造了许多经堂、佛殿,从而与白宫连为一体。红宫最主要的建筑是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共有五座,分别是五世、七世、八世、九世和十三世。红宫中还有一些很重要宫殿,三界兴盛殿是红宫最高的殿堂,藏有大量经书和清朝皇帝的画像;坛城殿有三个巨大的铜制坛城,供奉密宗三佛;持明殿主供密宗宁玛派祖师莲花生及其化身像;世系殿供金质的释迦牟尼十二岁像和银质五世达赖像,十世达赖的灵塔也在此殿。

布达拉宫建筑艺术

布达拉宫的壁画、唐卡(卷轴画)和其它装饰彩绘,是其建筑艺术的一颗灿烂明珠。布达拉宫的大小殿堂、门厅、回廊等墙面无不绘有壁画,取材涉及历史人物、宗教神话、佛经故事等,还有民俗、体育、建筑等方面,有的以单幅表现,有的以横卷形式将画面相连缀。

布达拉宫的雕塑非常精美,宫内集中了大量珍品,有泥塑重彩、木雕、石刻,金、银、铜、铁等金属塑像数量最多,大的达十余米,小的仅几厘米。宫内还保存着大量具有浓厚宗教色彩和藏族艺术风格的工艺品,如藏毯、卡垫、经幡、华盖和幔帐等刺绣贴缎织物。

布达拉宫是中国首批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十大土木建筑之一。它集中西藏宗教、政治、历史和艺术诸方面于一身,是“西藏历史的博物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